出逃

2021-11-12 01:42冯树贤
美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村庄世界

冯树贤

出逃,这个词语在我的内心深处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其远不止是一个离乡背井的人从故乡被迫出逃至外地,它更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被一个牧羊少年远远地扔出,扔到空中,扔得无影无踪,扔得天空旋转、四野寂静。少年时,我睡在老家的炕上,在梦中无数次地看到绚烂的色彩,看到广阔无比的平原,心里反复念诵着出逃、出逃、出逃。这种声音伴随着房子后面运煤的火车“哐哧哐哧”一直延续到凌晨时分的第一声鸡鸣。这是二十世纪末西北地区的一个小村子,这是我的出发地。

那时候的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身着印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字眼的衣服在马路上、田野里尽情释放身体里的能量,欣喜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这些盛大叙事并没有影响到农人的具体生活节奏,农村依旧在夜晚到来之时会变得无比静谧,可这静谧中总隐藏着些什么。

村子的轮廓就像一幅扇面,绘满了农田屋舍、鸡狗驴羊,扇子的边缘刚好掠过一条完美弧线。那是一条跑了多年的运煤铁路,路过冯家园时停了一站,取名“挺进”。奔跑在扇面中的人虎视眈眈地在土地里刨食,等待路过的运煤列车倒车间隙扛起铁锨谋取烧火原料,在夜幕来临之前,这个村庄显现出一副理所当然的野蛮模样。可是,那时候的冯家园又有谁能够认识这种野蛮呢?

春日风大,沙子迷眼,女人们用艳丽的头巾包裹住口鼻蹲在田地里种瓜,从远处望去便是点缀着春日荒凉的几点色彩,男人们吆喝着毛驴一遍遍平整土地,正大光明地向土地宣誓种地的主权。我第一次坐拖拉机到达鹰洞梁去种瓜具体是几岁我也记不得了,我只记得当时砂河旁的悬崖很高,就像是庙宇里高大的塑像一般让人产生敬畏,甚至我总觉得悬崖上独立出来的那一个砂柱子会随时倒下来将我覆盖,可实际上几十年过去了它依然直挺挺地立在那里,纹丝不动。它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我们在田间卖力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一茬又一茬的庄稼绿了又黄,看着我的父母年轻的脸上逐渐生出皱纹与沧桑,看着呆傻的我们慢慢长成了大人。

再往后的日子里,世界逐渐在变大,世界在我的眼睛中开始变大,或者在我的一种半梦的状态中,世界因为我们的生长与出走开始变得更为广阔。等到夏天,父母习惯在夏夜吃完西瓜睡在门台上纳凉,忧愁着生活的光景如何能变得更好一些。那时候白天在村口等车装瓜、卖瓜就是一门学问,而这个工作一般都由家里的男人去完成,好像女人生来就不该做这样体面的事情一样。我们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围坐在树下的粗糙汉子抽着廉价的香烟,等待兰州的二道贩子开着货车前来收瓜。而那时我和弟弟吃完早饭,背着毡包赶着羊群从那里经过,听着他们议论这是谁谁谁家的羊群,我们的内心无比羡慕这样的蹲坐和议论,仿佛两者之间有一种庄严的等级,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议论。我们被隔在了另一侧,能听到风声,也能在意识中感受到那种源自心灵的怯弱自卑。如今村庄的法则应该还是一样,只不过现在女人可干的事情比那时候更多了,男人的权威不断被机械和智能手机所挑战,只是现在我很少回去村里,对这些都有些陌生了。

在西北这块土地上,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出逃的梦想,这个梦想可能就源自从我们村子穿过的那条铁路,也源自我们在傍晚时分看到天边喷气式飞机留下的长长的尾巴。是它们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而不是电视上那些虚幻的公益广告,我们经常会站在铁轨上望着远处发呆,那一头究竟通往了什么地方?

那时候,我认为翻越这山巅便可以看见世界,看到更远的地方。在我很小的时候,在梦里我想象自己到达了异想世界,我知道我走了很久,醒来时两个小腿抽筋,浑身乏力,但是意识非常清晰,因为我看到了那座山后的场景。所以有一次我趁着家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故意走向了后山,如今回忆起来,记忆还是非常明晰,或者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第一次从家的地方内心丰盈地奔向了另外一个地方。我看到那座高山,我想要翻越那座高山,我想要看,但之前并没有人带我去,我那时太小了。如今我还会经常想起我那一次的出走,或者说那一次的出走奠定了我以后从故乡的出走。

那条大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再往前走不久,就要进山了,旁边的狼尾巴草和石花子开出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我穿着布鞋一步一步从山底往山顶攀爬,阳光正照射在山的南面,我的脚下正是我在家里无数次观望的这面山坡,我努力向上爬,就像在梦中的攀爬一样,可是我渐渐意识到了我心中的恐惧,但也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唤,我感觉到这种呼唤带有一种刺激的味道,它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动,当我到达山顶的时候,村庄的整个模样都映衬在了我的眼睛里,那是一种非常壮观的模样,我甚至都快要哭起来了。我长久地坐在那里,感受着身上的汗水慢慢在风中干涸,夕阳映红了村莊,炊烟袅袅,这个世界突然美得不可方物。狗吠声此起彼伏,从远处传了过来,渠水从高处跌下,响声动人,我想象着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他们在房子里玩耍却肯定看不到这样精彩的景象,而那时孤独的我对这种境况是如此迷恋。可是原本我想要看的山后面,竟然不是广阔的平原,而依然是山,连绵不绝没有尽头的山,在那座山的坳口处,我突然感到自己被遗弃了,被村庄和家人遗弃了,我感到自己幼小的肩膀上支撑起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分明就出生在这里,可是我为什么内心满是逃离的想法?后来我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生命,这种生命镶嵌在你的肉体当中后,它要利用肉体的迁移来完成生命的体验,完成这种关于宿命论的学说。只有当你的身体迁移到其他地方时,你才能感觉到这种不同生命的中心,即便你在幼年时眺望外面熟悉的山峦时,你也会慢慢感受到那是一种陌生的景色,在你的头上,在你的身体上,呼吸系统的繁茂生长是因为这世界与你之间在进行亲密的沟通与交流。这里的山不属于你,这里的动物也不属于你,这里的天空摇摇晃晃,路口处紧窄,等待着你蜷缩起身子从这里出去,如此,你才能感觉到这世界的拥抱,你才能感觉到命运对你的独特安排。

我們的家族比较庞大,光我爷爷就有二十几个孙子孙女,孩子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感受到什么叫作溺爱、宠爱,我爷爷奶奶生孩子的时候我大伯大娘也在生孩子,我大姐的孩子和我同岁,小时候还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一路上“舅舅”“舅舅”地叫着,亲戚多到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只能以“表叔爸”“姨”来称呼父母亲的那些亲戚。经历了这几十年,爷爷的这些孙子孙女儿只有零星的几个还在老家,其他人都出走了,嫁的嫁人,远行的远行。突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冥冥之中就有一个看似邪恶的声音呼唤着你,引诱着你往出去走,走向那些陌生的城市,走向所谓的远方,好像世界就在被山挡住的后面,好像从地面上铺展开来的路就是为你量身打造。我们从未见过世界,但是清晨背起书包的时候就感觉到我们已经在路上了,世界就好像在我们简陋的书包里,我们的疾跑和细碎的脚步不断补充能量。直到今天,我在节假日回到冯家园看到那些还未被硬化的小路、拴在麦场旁边的黑驴、破旧无人居住的房屋,或者任何让我想起儿时奔跑过的地方,甚至骑着电动车往那所小学里瞥一眼,都有一种深切的触动与宁静,迎面击来的吸引。仿佛我们之间是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而我相信那就是发生在我生命中的真实存在,只是现在看来就好像一切皆在梦中一样。二十年前的一个清晨,一个穿着简陋的男孩骑着没有刹车的自行车顺大坡冲刺而下,他的皮肤和那时的村庄一样,紧致而又结实,车轱辘快速转动,迎着风他们互相感受到了对方忐忑的内心。

后来因为求学等原因,我们不断地向外扩张,而冯家园这个最初的地方,却在不断缩小。虽然它也在不断变化,村里修了平整的水泥路,通了自来水,盖了很多新房子,但理论意义上它确实在不断变小,也变得更为拥挤,以前要步行走很长时间的路如今被便捷的电动车代替了。因为城市的扩张与村镇建设,它已经失去了我们少年时候牧羊的草滩;因为节水工程的修建,也失去了我们儿时凫水的涝坝。村庄变化的还有很多,包括那个消失掉的名叫“挺进”的火车站,它带走了我们,也带走了村人的一部分野蛮。

我明明很喜欢在这里看远处的山,看夜晚灿烂的星空,看飘在远处的云,我明明很喜欢这里的羊群、草滩、涝坝,可这一切终究都不属于我,我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而已,我在这里出生而已,我对这里并不熟悉,我对这里并没有非常深厚的情感,因为在我的内心总有两个字,出逃。秋天的草籽和羊群一样圆润饱满,而我们在各种粮食和水果的喂食下也变得黝黑结实,浑身充满了力量,所以这个季节正是我们放心大胆生长的季节,和南方不一样,秋天才正儿八经属于北方芬芳的季节,成熟的味道让人们内心无比安全,田野里处处生长着自信。在丰盛的草丛里不时会窜出矫健的野兔,羊群安静地咀嚼着秋凉后的草籽,萝卜白菜在田地里肆意生长,还有野鸭与其他类飞鸟。好像之前所有的积淀都是为了有生命的物种在秋天成就一番事业。真实存在的有些物种甚至都不曾在百科全书中看到,我爷爷认识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想我爷爷的爷爷也是一样,他们和万物之间的默契就在于知道对方的存在,却从来不知姓名。成熟与出逃,一个是生长到一定程度的质变,另一个则代表着背叛,而这两者则是不能分割的整体,因为成熟才形成了出逃的现象,就像豆荚绽出豆子,就像母羊怀胎五月后的分娩。就像我们,都是在秋天的时候从村庄出走。

后来,我们如愿以偿地在秋天走了,我们穿起袜子、整理好土里土气的衣服,浑身散发着一股炕味,像是受了什么大师的启蒙,黑不溜秋地背着烙干的馍馍与沾满汗水的纸币头也不回地走了。村庄之外,确如他人所说有平整的马路通往不知尽头的地方,有城市漂亮的建筑与衣服让我们感到自惭形秽,也有我们眼中最好的中学,他们说这个县城走出去的名人一大半都是这里毕业的,当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慷慨激昂地颂扬着学校的光辉成绩时,我们不由得又将这里视为了新的出发地。也正是在这里,我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种教育属于一种阶层间的对比与未来的热烈憧憬,不知怎么的,这所中学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对于世界的想象,那是一种不受干扰的想象,是一种侵犯世界的想象。

如果说冯家园让我铸就了一个虚幻无相的世界,那么县城的中学教育便将这种虚幻无相变成了视觉上的图文呈现,而这些功劳均来自我朝着西南方向迁移了几十公里,至此我便明白了身体位移对一个人认知与命运的改变有多么重要。我站在教学楼之上感觉到这一切如此清新,我能感觉到内心的欣悦,也能感觉到我眼中如饥似渴的光,一会儿朦胧如云一会儿尖锐如刺,校园外面传来的音乐热烈而又悲伤,黄昏的气氛显得感人又激动。对世界的想象根深蒂固,如同难以消除的身体上的疤痕,悄无声息地伴着我们的成长渗进了血液,进而淌进了心脏。所以那时候我无比痴迷世界地图,我可以清楚地说出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地理知识并对其水文等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好像这属于一种特殊的示爱,如此便让我感受距离世界更近了一些。能够清楚地说出它们具体的名称与位置,这是属于我的心灵上的风景。这种感觉一直到后来我站在花莲县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前才有所释然,那是一种异常平静的释然,仿佛我很多年前就已经到达了这里一样。

可就在这么多年的出逃当中,我仍然在异乡无数次梦回我的村庄,梦见我已经去世了近二十年的爷爷在我们的院子里徘徊,梦见我那牧羊的父亲被九十年代的洪水隔在砂河对岸,这里拥有最为古老的神秘,人们敬畏神灵,繁衍生息,用生命续写着普通人类史诗中的一小章节,或许他们的名字永远都不会被人记住,但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继续往前从不停下。在此我也对这种神秘表示最为深切的认可,因为这属于我们冯姓家族在西北偏西地区的神秘。家谱里记载,我们到这个地方已经近五百年了,这五百年间不断有人出生,不断有人出逃,不断有人死亡,使得这个地方生命的延续与拓展变得生动悲壮。

在异乡,我时常听着许巍的歌声入睡,在平静而又舒缓的音乐中感受《故乡》给我的力量。我永远都记得幼时的我站在打麦场上那坚硬深邃的目光,我同样记得村子里和我一起长大而早逝在路上的伙伴,村子里的喧嚣来自村人的居住区,村子里的静谧来自长满庄稼的田野与野兔野鸡乱窜的山峦。是这个地方给了我想象力的发源与中心,多年以后我才发觉原来它才是世界的标界,它才是地表之上我追求的富饶的快乐,是一种叶芝在诗歌里说的“野兽的惊动”,是有意识地逃离后又回归的一种踩踏,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能量与秩序,使我们的生命幻化出富有韵律与节奏的欢腾,让我们不停去敲击世界的门框,以便我们引发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用来打破我们脑海中虚幻的泡沫和回应我们来到这世界上的独特使命。

凛冽的冬天吹很冷的风,下很厚的雪,世界白茫茫一片,我们拎着皮箱缓缓回到了世界的中心。

猜你喜欢
村庄世界
初 春
今夜想你
山坡上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