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临摹与创作浅谈

2021-11-12 01:33仇高驰
书画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释文篆书用笔

仇高驰 1964年生,江苏丰县人。现任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南京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首届教育部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基金评委库成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院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系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人才;江苏省优秀书法篆刻家和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等。书法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金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银奖;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优秀奖。书法理论专著《解密〈泰山刻石〉》《历代经典碑帖技法解析—— 秦峄山刻石》先后获第十三届、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书法理论专著及书法篆刻作品集8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7篇。

仇高驰 篆书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68cm×68cm 2020年 释文: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仇高驰 隶书 王适《江滨梅》 68cm×68cm 2020年
仇高驰 篆书 杜甫《春日忆李白》 137cm×68cm 2020年 释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我们的书法创作灵感也往往是在临帖的过程中被激发的,可以说临摹碑帖,为我们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不尽的营养。

因而掌握正确的书法临摹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提升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水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书体,在临摹的方法和难度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说来,篆书临摹难度要大于其他书体,这主要是由于篆书与我们相距太遥远,必然会对我们今天的理解与判断带来隔阂。古代对临习篆书技法的相关书论太少,当代又缺少系统而实用的篆书临习技法方面的读物,加之篆书的临摹与创作还需要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因而当代的篆书创作一直弱于其他书体。高度关注当下的篆书创作状况,提高篆书创作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拟从篆书的用笔、结字、用墨和章法几个方面,并结合笔者多年来对篆书研习的感悟与体会,谈谈对篆书临摹与创作的肤浅认识。

一、用 笔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可以说是篆书用笔的度世金针,警世名言。“婉”和“通”虽仅二字,却准确揭示出对篆书用笔的基本笔势和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因此,临习篆書写应以中锋为主,中锋立骨,中锋才能使笔画圆实劲健,运笔应流畅,此乃正宗古法、风格神采所系。否则,极易写得板滞,要打破其板滞,用笔的虚灵是关键。篆书的捉笔须掌虚而指实,运笔讲求中含内敛、流畅通达,笔力藏于笔画之中,使气息浩浩然、绵绵然而首尾贯通。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一般说来,实笔,指用笔较为重而迟缓且墨浓;虚笔,指用笔较轻而急速且墨干。用笔要虚实互出、润燥相生,才可以使得篆书的笔画(线条)节奏鲜明,韵律生动,行气贯通。故而,书篆宜虚实相生、润燥结合,宜圆转涩进,涩而通畅,才能使线条浑厚、通畅而又古拙、虚灵,从而表现出圆通劲健的力度来,形成毛、涩、松、畅的艺术效果。此外,在临摹过程中还要注意线条粗细穿插和变化,切不可一味求均求匀。

仇高驰 篆书 高适《塞上听吹笛》 137cm×68cm 2020年 释文: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当然,我们在临习篆书的初级阶段,首先要把篆书的字形和笔顺搞清,不要以为其简单而被忽视。到熟练之后,就可把注意力转向用笔,关注用笔的骨力、虚实、疾涩、润燥等细节,从而使临习走向更高级阶段,最终完成从形质向神采的过度。

二、结 字

仇高驰 甲骨文 95cm×53cm 2020年 释文:幽人贞吉,品物咸亨

猜你喜欢
释文篆书用笔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摘《书谱》孙过庭句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包饺子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智力大闯关
我说当代篆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