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
摘要: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面对问题时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发现,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视为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的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品质,促进全面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建构区游戏
生活中随时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学会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指南》中也提到:“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有效地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本领,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从问题出发,通过发现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小班幼儿正处于学习与发展的起始阶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是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在区域活动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建构区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进行建筑、构造的创造性游戏,具有操作性、可塑性和创造性,深受幼儿喜爱。游戏过程中会遇到材料使用问题、分配问题、同伴间互动交往问题。但幼儿在对游戏强烈的兴趣作用下,他们愿意积极面对“问题”,乐于动手动脑操作探索,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积累有益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建构区游戏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人在建构区实践中进行如下探索:
一、 创设支持性环境,引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幼儿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愿望,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其操作探究能力的影响。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产生“我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增强幼儿解决问题意识。
(一)投放丰富适用的建构材料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实际操作能发展幼儿的思维。丰富多样的材料,可引发幼儿主动建构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区中,教师除了提供多样的、专业的建构积塑,还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盒纸箱、圆筒罐、纸芯、瓶子罐子、牙膏盒、彩色纸板、筷子等)及半成品辅助材料(花草、软泡沫、树干等)。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种类丰富的材料能引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感,出现不同的解决策略。如:彦甫在搭建福道的螺旋形特征中,他先选择用纸筒来当栈道的“支柱”,每一层“支柱”使用的数量不同,搭到第三层时,纸筒用完了,栈道还没搭完。这时,我拿了一个纸筒和一个纸杯摆在一起,彦甫盯着我看了一下,然后走到“材料超市”拿了一些纸杯放在第三层的纸板上,当“支柱”继续搭建。可见,在材料的间接启发下,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被激发,会用已有经验采取“以物代物”的办法解决问题。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操作探究中进行的,宽松自由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各种办法,从试误中获得发展。幼儿在建构区游戏时,教师可以淡化直接指导,以平等交流、积极回应鼓励、间接引导、接纳幼儿与众不同的答案等方式对待幼儿的推究过程。另外,对待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教师给予的心理支持也要“因人而异”:开朗自信的幼儿以积极回应、鼓励挑战为主,内向、胆怯的幼儿以肯定接纳、适时鼓励为主,让幼儿的成功心理得到满足,自信心也得到加强。
(三)发挥墙饰的提示作用
建构区的墙饰应弱化其装饰性,强调其功能性。教师可以在建构区创设一个“会说话的墙”,将搭建物的实景图片、建构步骤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性照片贴在墙上,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信息刺激和暗示启发,让幼儿在互动学习中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 引导观察思考,培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搭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真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原因后,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亲自动手实践,获得更符合实际、最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昊昊搭建房子时,先将五个宝石积塑平铺在地面上,接着拼搭第二层时他继续将积木叠在第一层的每个积木上,连续搭高八层后,昊昊将“房子”拿起,可是五列长条形积塑散架了。昊昊重新把五列长条积塑扶起来还原刚才樣子后,他把积木“夹紧”拿起,可是刚刚离开垫子一点,“房子”又散了。这时,我引导昊昊观察五列长条积塑散架的原因——“没有连接在一起”,接着继续问他:“怎样才能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时旁边的小伙伴纷纷为昊昊“出谋划策”:有的说“拆掉重新搭,在第二层的时候积木要插在第一层的两个中间”;有的说“在顶上再搭一层,两个两个积木插在一起”;有的说“在最下面搭一层,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接着,昊昊先在最下面将五列积塑连接,可是发现“房子摇摇晃晃的”,于是他又试了一下在顶上连接起来,这下房子不散架又能立得住。昊昊拿着自己的“房子”向我展示时,我问他:“刚刚你不是在底层连接好了吗?为什么换成顶上连接?”昊昊回答:“我在底层连接时,发现下面太空了,房子会摇摇晃晃,所以我就换成上面连接了。”昊昊通过观察,发现在下面连接,两端有空缺,房子无法保持平衡,所以才调整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三、 鼓励动手探究,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当幼儿发现问题后,他们会在脑海中思考、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要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幼儿调动已有的经验,实践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去验证自己方法的适宜性、可行性,或者改变自己的解决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益经验。
如:搭建白马河栈道时,睿睿和涛涛想搭一个又大又长的栈道,于是他们选择用长方形的纸盒搭建,建构区的纸盒用完以后,他们需要到“材料超市”再拿纸盒,于是出现了“怎样拿?怎么多拿”的问题,睿睿说:“我直接到超市用手抱过来。”涛涛跑到我跟前问:“老师,你能借我一个篮子装纸盒吗?”我说:“可以啊,你自己去选吧。”于是,涛涛拿了一个中号的篮子,两个人分别按自己的想法行动起来。来回搬了四趟以后,睿睿和涛涛停下来,睿睿说:“我一次只能一边手拿一个,太少了。”涛涛说:“我的篮子只能叠起来装三个,超出篮子外面,我跑快了它就掉出来了。”这时,我走过去问他们:“你们平时看见爸爸妈妈搬很多东西是怎么搬的?他们搬大箱子时是怎么搬?”经过思考,睿睿大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们可以用那边的大篮子装很多的纸盒,把篮子装满后我们两个一起搬到建构区,就不会累了。”于是我提议他们“快去试试吧”!这一次,两个小朋友只用了两次就搬好了十几个纸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