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县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淇县为例

2021-11-12 09:12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冷链供应链农产品

薛 珂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物流与电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一、引言

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以农村农业为抓手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增强河南省经济实力的最佳选择,而特色农产品作为富民的“金钥匙”,其供应链高质量创新发展是全面、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国家各部门先后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等文件,为县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应用,引发农产品生产、流通、供应和消费等环节的巨大变革,为县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等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1]张学志、陈功玉根据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不同,把农产品供应链分为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集团为核心、以农产品配送中心为核心三种运作模式。[2]毕玉平指出,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会造成农产品供应链转变。[3]石岿然等认为,农超对接是最适合“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需要的一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4]郝承尧提出,数字经济正驱动农产品流通方式的转型升级。[5]李美羽认为,目前新技术对消费端影响较大,但对整个链条上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则需要进一步加强。[6]冷凯君深入总结、分析了湖北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经验,[7]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在政策引导和社会、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成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我们以2021年河南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县——淇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现状和数字时代对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探讨淇县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淇县乃至整个河南省县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激活河南省县域经济活力。

二、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1.淇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淇县隶属于河南省鹤壁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小米、花椒、红薯、西兰花、黄桃种植面积较大。十三五期间全县着力绿色果蔬、肉奶牛、肉鸡、生猪等产业化集群建设,已形成规模比较大的原料生产基地,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94个、家庭农场76个,规模化肉鸡场166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5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5个。全县种植各种优质作物面积达60多万亩,黄桃、水蜜桃等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大红袍花椒种植11.6万亩,山小米种植6.2万亩,果蔬产值占全县农产品总产值比例14.45%。近年来,淇县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5家企业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1家畜牧企业通过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家,绿色食品25个,先后打造出“豫北秦街黄桃”“黄洞温坡花椒”“朝歌山小米”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申报了淇县无核枣、油城梨等地理标志产品。

2.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和现状分析

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以“传统线下模式”为主。随着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淇县先后荣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先进县、河南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等称号,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正逐步向“线上流通模式”转化。

传统线下模式。根据供应链核心主体不同,淇县特色农产品传统线下供应链主要有四种模式。

图1 淇县特色农产品传统线下供应链模式

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近年来,淇县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示,积极培育带动能力强、辐射能力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集聚效应,增强与下游批发市场或超市的议价和供应能力,该模式是淇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重点发展模式。据统计,目前淇县已培育出大用、永达、永昌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0年全县培育产业化集群3个、产业化联合体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个,共带动、扶持农户5.3万户(含县外)。

二是以批发商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批发商是供应链链条的主体,链条上游是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主体通过直接与农户或农村合作社对接,在议价方面占有绝对的主动权。下游则直接面向消费者,有着较强的定价能力。这种模式下,农产品一般需要经历多级批发商和经销商,层级的叠加容易造成农产品“卖难买贵”的现象。目前淇县特色农产品在流通中积极与本地、郑州万邦等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对接,同时着力打造如黄桃等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广度和价格优势。

三是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农户与零售企业直接对接,减少了供应链层级,实现了全链条的合作共赢。[8]目前淇县部分特色农产品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供应渠道,大用、永达公司跻身全国肉类食品企业50强,是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等国际国内知名连锁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四是以农户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该模式是线下C2C的运作——农户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目前淇县特色农产品开展该模式的运作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挖掘灵山文化、朝歌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凉水泉村、秦街、赵庄等观光旅游乡村,通过特色农产品采摘或以旅游特产的形式销售。二是通过农场、基地直销的形式,以“新鲜”“绿色”为卖点,满足部分客户对绿色、健康等的需求。三是农户通过传统摆摊的形式直接售卖,该模式灵活性较高,对农户来说利润较高,但难以实现规模化运作。

线上流通模式。线上流通模式主要将传统线下超市、零售点等产品分销行为转化为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目前淇县特色农产品主要通过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农购网等电商平台开展销售,在经销过程中重点突出淇县“朝歌印象”文化特色,培育了“金黎荞”“谷村油城”“米立方”等企业品牌和“豫北秦街黄桃”“黄洞温坡花椒”“缠丝”“快乐金谷小麻花”等电商产品品牌。

图2 淇县特色农产品线上供应链模式

三、数字时代对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

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包含从生产、采购、流通和零售各个环节,涉及农业、物流业和零售业等多种产业。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各产业从模式、业务、管理、技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供应链创新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1.数字时代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数字时代对农业的影响激发了农产品供应链生产端的各项变革。当前,农业产业正由2.0时代向3.0时代转型,数字技术对农资流通、土地环境管理、育苗育种及技术服务方面都带来了变革。现代农业可以通过数字时代的技术手段开展种植全过程的智慧管理,对农事信息的实时、准确记录,为进一步实施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追溯及品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源头做好了数据准备。农户、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开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中下游的信息对接,避免牛鞭效应带来的“菜贱伤农”等现象。同时,数字时代对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要求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推进。

2.数字时代对零售业的影响分析

数字时代对零售业的影响激发了农产品供应链需求端的各项变革。数字时代下,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除了淇县已经开展的各类线上平台外,还有线上社区团购、新零售等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数字时代下的现代供应链已经占据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半壁江山,农产品供应链的驱动也发生变革,已由传统的产能推动转向需求拉动。如何实时洞察消费者需求,实现农产品快速交付成为农产品供应链制胜的关键。如何通过口碑、品牌建设获取流量竞争力,是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

3.数字时代对物流业影响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线下还是新兴的线上,农产品供应链的仓储、运输等物流问题都无法避免。因此数字时代对物流业的影响也同样重要。数字时代下,物流业正由传统的2G网络向4G、5G网络升级,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将在整个物流行业深度覆盖,物流园区、物流运输设施、物流装备都将迎来智慧化改造和运作。通过数据时代下的物流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在供应链传递中的无效运输,减少农产品在供应链传递中的损失,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精益管理;通过定位、温湿度等信息的自动上传,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实际运作中的质量监管;通过引导物流企业开放枢纽场站、运力调配、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构建完善农产品上行的物流网络,弥补县域物流业发展的不足,尤其是对冷链物流相关设施设备的不足。

四、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淇县在多年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协同不足

调查发现,淇县现有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大多数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契约性较差。在生产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仍然是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展。农户和企业是买卖关系,没有真正建立经营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开展标准化的产后商品化处理、集约配送,严重影响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在流通中,以批发市场为主的传统模式较多,且供应链运作仍由产能推动开展,没有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容易产生因供求关系失衡致使农产品滞销或因信息不通畅造成的贱卖贵买等现象,供应链存在较大风险。

2.特色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淇县特色农产品一直探索“特色农产品+加工+服务体验(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三产融合力度较浅,产业链过短,覆盖的产业范围较窄,难以实现对全县各产业的深度带动,也难以有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目前淇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龙头企业多,加工及种植业龙头企业少,大用、永达、永昌等规模以上清真食品加工企业,仅以传统速冻肉制品、调味食品等产品的生产为主,供应链管理理念不够完善,无法实现全县各特色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发展。

3.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急需完善

淇县特色农产品绿色果蔬、肉奶牛、肉鸡、生猪等专业集群都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支撑。虽然淇县有着河南大用运通物流、淇县永达物流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但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设施多集中于畜牧肉类加工品的运输和冷冻存储,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生鲜水果保鲜设施等仍严重不足。在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下游,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设施也严重不足,批发市场布局和管理混乱,且配套落后。如何建设、优化冷链物流网络已成为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特色农产品品牌化与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通过对鹤壁市、河南省其他相关地市的不同区域各采样50人开展对“豫北秦街黄桃”“黄洞温坡花椒”“朝歌山小米”等淇县特色农产品品牌调查,被调查人群鹤壁市仅有不足一半的受访群众了解淇县各特色农产品品牌,鹤壁之外河南其他地市的群众,仅有5%的受访群众听说过淇县上述特色农产品。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淇县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都缺乏标准,导致淇县特色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淇县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推广。

5.供应链的金融、政府公共治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各部门难以区分供应链、物流、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农产品更是涉及商务、农业、发改、交通等各个部门,存在政府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引导和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象。淇县也不例外,如何明确主体,落实各项激励和培育政策,如何规范行业,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都是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对策

1.加快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体系建设

依托淇县特色农业、畜禽养殖等资源禀赋,以延长供应链、精深加工、多元化发展为路径,完善种养加商贸流通、冷链物流、质量追溯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食品供应链生态,以运作组织、网络平台等形式完善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运营。在特色供应链生产端,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服务性组织,按照“自愿加入、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农民加入,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破解供应链生产端产业化发展难题。在流通渠道上,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开展双渠道供应链建设,壮大链多多电商企业等平台企业规模,开发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全链条种养流、产品流、费用流、行为流等信息集成,打造特色农产品、食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供应链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2.全面推动特色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淇县绿色果蔬产业集群、肉奶牛产业化集群、肉鸡产业化集群、生猪产业化集群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畜禽肉制品精深加工、食用菌加工,发展调理快餐、休闲饮品、保健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链补链,扩规提档。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构建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氨基酸—有机酸产业链、冷鲜分割肉—调理肉食品—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休闲肉制品产业链、面粉—专用面粉—蒸煮面制品(包子、饺子等)—烘焙面制品产业链,探索绿色粮食果蔬种养加供应链一体化模式、畜牧业种养加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及休闲和保健食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依托淇县农民合作社和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深度探索数字化转型,开展线上线下绿色销售,完善渠道,推介品牌,助力特色农产品、食品无界零售跨界发展,全面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积极完善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积极鼓励淇县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无缝冷链运作开展冷链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应用现代化制冷技术的产地预冷库和加工中心,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确保农产品在第一时间预冷、保鲜、包装、储存等标准化,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难题。积极支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充分运用全程GPS和温湿度监控,打造可追溯、全链条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行特色农产品可追溯技术,通过建立田间生产档案、产地和产品编码管理、生产及运输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运用二维码等追溯技术联通淇县农产品流通上下游环节,形成生产、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淇县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安全可溯,品牌信誉可靠”的质量目标。

4.着力打造淇县特色品牌和标准化建设

持续推进淇县品牌在“三品一标”“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目录”等目录认证,做强“朝歌印象”区域公共品牌,坚持品牌提升、绿色安全,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品牌推介会等途径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淇县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叫响“鹤壁食品”整体品牌。积极推进淇县“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平台”和“淇县互联网+农产品体验馆”建设,构建以标准化生产、全链条监管、品牌化销售为主要模式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大力推动淇县农业转型升级。

5.创新、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及政府治理模式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淇县支行及本地保理公司、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积极为淇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一站式服务,实现“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的全链条结算、融资、电子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数字时代大数据相关技术建立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授信评价与风险控制体系,创新开展“线下全流程监管+线上大数据监测”风控模式,防范、化解重大供应链金融风险。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与供应链相关的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标准化评价、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构建产学研用相互合作的供应链创新服务网络。

猜你喜欢
冷链供应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