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棍蓟马药效试验初报

2021-11-12 09:17陈玉兰陈沛坤卢海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溶液剂益虫蓟马

陈玉兰,陈沛坤,卢海蛟

(恩施州巴东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湖北 巴东 444300)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Priesner)属缨翅目,蓟马科,别名茶蓟马[1]。原来主要分布在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海南等南方茶区,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巴东县茶区茶棍蓟马发生面积逐年迅速扩大,为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有机茶园,每年夏秋茶损失惨重,已成为茶园主要害虫。该虫以成、若虫锉吸为害茶叶嫩梢,主要集中在新梢基部叶片背面取食,芽和老叶不受该虫为害[2,3]。为害症状:夏茶初期,虫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叶色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仅留芽头。茶棍蓟马世代重叠,在巴东县茶区年发生代数不详[4]。成、若虫具趋嫩性,喜在嫩叶叶背面活动和取食,阳光强烈时栖息在茶树中、下层阴蔽处或芽缝内,多把卵产在叶片表皮下叶肉内,大部分产在芽下第一片叶子上[5,6]。初孵若虫有群集性,不太活跃,每叶上有虫十多头至数十头。若虫进入3 龄后不再取食,沿枝干下爬至土表枯叶下、茶蓬内层虫苞内化蛹,成虫寿命7~10 d[7]。

由于虫体小,产卵量大,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等特点,所以防治难度大[8-10]。目前各地防治药剂均以化学农药为主,鲜见防治较为理想的生物药剂报道,化学农药防治,杀死大量天敌破坏茶园生态的同时,还造成环境污染和农残超标,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当地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发展面积越来越大的有机茶园,由于不允许使用化学农药的栽培管理特点,因而茶棍蓟马成了发展有机茶园的一大难题。为了有效地防控茶棍蓟马,又能符合有机茶园用药标准,根据茶棍蓟马特性及发生特点,特选取了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试验,为大面积防治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巴东县溪丘湾进行,土壤肥力中等,茶树品种为26 龄群体种,管理条件一致。海拔910 m,茶园总面积约890 m2。

1.2 材料

1.2.1 工具 记录本、放大镜、脱脂棉、白板纸、镊子等。

1.2.2 试验药剂 5%桉油精可溶液剂(以桉树叶为原料提取的植物源杀虫剂),由湖北嘉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市场购买。

1.3 试验没计

试验共设5 个处理。处理A,5%桉油精可溶液剂750 倍稀释液,制剂施用量900 mL/hm2;处理B,5%桉油精可溶液剂500 倍稀释液,制剂施用量1 350 mL/hm2;处理C,5%桉油精可溶液剂300 倍稀释液,制剂施用量2 250 mL/hm2;处理D,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750 倍稀释液,制剂施用量900 mL/hm2;处理E,清水对照。每处理小区由3 条宽1.5 m、长20 m 平行茶行组成,每个处理4 次重复,每个小区间隔5 m 茶行,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1.4 试验方法

2020年4日26日下午5:00 进行。用“贝琪”牌3WBD-16 型电动喷雾器,施药时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1~0.2 MPa,喷雾孔片为0.5~0.8 mm。在茶蓬面及两侧均匀喷雾,药液量675 kg/hm2,每处理药液量8.10 kg。

1.5 调查方法

喷药前调查各小区虫口基数,药后1、3、7 d 分别调查残存虫数,每次早上9:30 每小区定点调查5 张叶片正反面活虫数,并做好记录,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

依据GB/T 17980.58—2004 标准,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T0为药剂处理区药前虫数;CK0为清水对照区药前虫数;PT1为药剂处理区药后虫数;CK1为清水对照区药后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1 可以看出,处理A、处理B、处理C 及处理D药后1 d防治效果分别为17.33%、26.70%、31.95%、36.56%,药后3 d 防治效果分别为76.34%、96.80%、98.41%、98.33%,药后7 d 防治效果分别为75.80%、98.25%、98.51%、98.53%。药后1 d,4 个处理防治效果均低于40%;但药后3 d,4 个处理防治效果均明显提高,经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除药后1 d 外,处理B、处理C、处理D 3 次调查药效结果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处理A 的防治效果,并且均达95%以上的防效;药后7 d,除处理A 防效小幅下降外,其余3 个处理防效均小幅上升。

表1 药效试验调查结果

2.2 对茶园主要益虫、其他主要害虫的影响

2.2.1 对主要益虫的影响 药后3、7 d 分别调查茶园主要益虫活虫数量,每次调查于当天9:30 进行拍网调查,每试验小区用网口直径为33 cm 的捕虫网拍10 网,分别记录活虫数量,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 可以看出,喷施3 个不同浓度的植物源杀虫剂5%桉油精与清水空白对照相比,处理A、处理B 及处理C 对茶园主要益虫无明显不良影响;处理D 与清水空白对照相比,茶园主要益虫活虫数量下降明显。

表2 主要益虫活虫数量调查结果 (单位:头)

2.2.2 对其他主要害虫影响调查结果 药后7 d 调查茶园主要其他害虫活虫数量,调查于当天10:00左右进行拍网调查,每处理用网口直径为33 cm 的捕虫网随机拍10 网,分别记录活虫数量,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3 可以看出,处理B、处理C、处理D 在防治茶棍蓟马的同时,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及茶尺蠖均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表3 主要其他害虫调查结果

2.3 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调查结果

药后10 d,按照五点取样法分别随机采摘每个处理鲜叶晒干,送检茶叶主要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见表4。由表4 可以看出,处理A、处理B、处理C 及处理D 4 个处理与清水空白对照相比,茶叶主要生化成分无明显差异。同时表明各处理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

表4 茶叶主要生化成分检测结果

3 小结与建议

本试验结果表明,5%桉油精可溶液剂500 倍稀释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300 倍稀释液、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750 倍稀释液对茶棍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该3 个处理对茶树同期发生的主要害虫如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茶尺蠖等有较好的兼治作用,但5%桉油精可溶液剂500倍稀释液及5%桉油精可溶液剂300 倍稀释液相对于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750 倍稀释液对茶园益虫伤害更小。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茶树生长以及茶叶品质均无不良影响。药后7 d,采摘鲜叶晒干,送苏州欧陆分析中心按照出口欧盟茶叶农残限量标准进行农残检测,5%桉油精可溶液剂750 倍稀释液、500 倍稀释液、300 倍稀释液及清水空白对照(CK)处理均无农药残留检出,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750 倍稀释液处理中检出乙基多杀霉素含量为0.86 mg/kg。

允许用于有机茶园的生物农药5%桉油精可溶液剂,在防治茶棍蓟马时,与常规化学农药具有同等理想的防治效果。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及防治药剂成本,推荐施用5%桉油精可溶液剂500 倍稀释液,制剂施用量为1 350 mL/hm2,均匀喷雾防治。茶棍蓟马虫体小,主要躲藏于叶背取食为害,防治该虫时喷头朝上,重点喷施茶树叶片背面。此外,由于茶棍蓟马成虫有迁飞能力,建议防治时间选择在若虫高峰期统一防治,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溶液剂益虫蓟马
不同配方山苍子精油溶液剂的抑菌效果评价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心灵深处的启发
心灵深处的启发
36%草甘膦·草铵膦可溶液剂的配方筛选与药效试验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稻田里的机器益虫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