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消耗十分巨大,相应的资源开发也已经超出负载,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频发,加强对于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了科学合理的对水资源进行治理,必须要依靠前期的水环境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为后续治理提供数据指导,所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资源治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地区水环境质量问题,开展高效的水环境监测是关键所在,同时必须要严格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就实际的水环境监测而言,由于我国缺乏先进完善的监测技术及设备,所以监测数据可靠性有待提升,相对比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显著的差距。由于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直接对监测数据准确性造成影响,所以最终监测到的水环境质量信息缺乏真实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十分重视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但是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无法对水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约束和指导,最终限制了监测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能对水环境监测在细节上进行规范,一方面增加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建立了水环境监测网,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创造了便利。但是对于该项工作而言,由于监测内容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大量交集,不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无法有效利用监测网数据信息,最终形成资源的浪费[1]。除此之外,水环境监测对于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技术和设备运用不规范,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异,都会导致监测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降低了监测结果准确性。与此同时,在实际开展区域水环境监测中,由于部分地区地质、水文信息较为复杂,在没有全面掌握基础信息的情况下开展监测工作,难免会出现监测误差,从而影响到水环境监测质量。
在实际开展区域水环境监测中,点位的布设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监测对象、区域水污染性质、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等等,点位布设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确保点位选择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可行性,为后续监测质量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2.1 前期准备
在实际开展水质监测样品采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为了尽可能地提升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采样工艺和设备仪器,同时明确此次监测的目的和要求,确保采样工作高效进行。与此同时,在准备环节还需要制定可行的采样质量控制方案,指导采样工作的开展。通常而言,水质监测需要运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框架
2.2.2 采样工作
水质监测样品采集环节,工作人员要严格参照规范标准,对采集频次、时间以及方法进行明确,尽可能地确保在最低采样频次基础上,获取可靠性较高的样品,一方面满足水环境监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力。例如,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对于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等监测项目,采样频次一般需要设定在2~3周期,每周期控制在3次以上;而对于无明显生产周期,且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监测项目,采样频次不得少于2 d,同时每天控制在4次以上[2]。由此可见,对于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水环境监测区域,相对应的采样频次要有所增多,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实际的水环境监测要求。再例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明确要求采样频次控制在2 h一次以上,周期设定为24 h,以最终均值进行分析;《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中明确采样频次为4 h一次,周期同样是24 h,共采样6次,以日均值计算分析[3]。在明确采样频次后,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即瞬时水样、周期水样、连续水样等,在实际进行样品采集前,为了提升采样的准确性,作业人员需要对水样荡涤采样容器和样品瓶进行润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项目中不可以润洗,例如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等项目。在实际进行采样时按照规范标准执行采样操作,避免器具、容器及固定剂之间出现交叉污染问题而降低监测结果精准度。
首先,样品采集后要做好有效的保存处理,具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样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一般而言,样品保存包括冷藏、冷冻以及添加剂三种保存方法,其中添加剂保存法应用最为广泛,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即pH值调节、生物抑制剂等,实际运用这一保存方法时,要确保保存剂足量而不过量,其中pH调节适用于现场操作,以此才可以发挥实质性的效果;第二,样品保存中固定剂添加要尽可能纯净,以防止交叉污染情况的出现;第三,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水样保存条件、时效等有明确的要求,且根据水样组分和性质的差异,保存时长、容器以及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发挥理想的保存效果,需要结合实际水样情况进行操作;第四,水样采集完成后,要第一时间移送到实验室中,做好相应的保存处理。与此同时,要在有效期内开展样品分析,避免对监测结果造成干扰。除此之外,样品采集后的运输环节,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工作人员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强化样品运输管理,避免样品稳定性受到干扰,运输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和记录,一旦发现样品损坏或出现异常,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重新采样。
第一,分析方法选择。在后续开展样品分析中,对于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检出限、抗干扰能力、成本以及便捷性等,当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时,对应的方法必须要通过计量认证,同时检出限、精准度等均需要满足监测要求;第二,仪器及试剂控制。但凡会影响到监测和分析结果的仪器设备,都需要经过鉴定和核查,满足使用要求后,方可进行分析使用。与此同时,样品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也需要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第三,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在实际开展分析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样品空白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平行样测定以及标样测定等,对于批次样品来说平行样测定率需要达到10%以上,并且加标样、标准样品以及质控样测定率应控制在10%~20%左右。
综上所述,水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地区在开展水环境监测时,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仪器设备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导致监测质量直接受到干扰。在实际开展水环境监测中,要做好综合的防护和处理,对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样品分析等加强重视,有效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水平,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