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莹
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中原石油报社
做好人物专访需要相当采访功底和文字功底,采访对象也往往是处在特定背景下的前沿人物或是有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对于他们的宣传报道可能会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等起到正面推动作用。对于记者来说,由于自身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关注角度不同,采写出的人物报道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那么采访及写作技巧就是记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硬核”技能。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记者获取各种信息和素材的一项专业技能,即使是以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采访技巧仍是当代记者必备的看家本领。
但是,在采访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质量取决于我们准备时所投入的精力。因此,在采访之前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首先,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需要具备一定的闪光点,他可以是某个领域的物领军人,也可以是做了不平凡事情的平凡人,总之,采访对象需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宣传报道的最终结果需要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爱岗敬业、朴实无华、恪尽职守等人性光辉。
在确定采访对象之后,新闻记者须先自己做足“功课”,首先要尽可能多的了解被采访者的生平概况、所做贡献及事迹等。其次,通过被采访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拉近与他的距离,在一定的信任下,让采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顺利进行。最后,根据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在心中绘出一个大概被采访者的雏形,这个雏形要具备整体性。
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在人物访谈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抓住契机,在被采访者状态特别好的时候,进一步深挖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情的细枝末节,最好征求被采访者的意见,能否看一下他的家庭影集或者收藏的书籍、信件,这样不仅能调动被采访者的情绪,主动给你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又可用这些事物把被采访者记忆中难忘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形成具有鲜明时间节点的第一手采访笔记,这种十分有效的人物采访技巧,在采访中屡试不爽。
此外,列好采访提纲也可以使采访变得事半功倍,至少写下你要问的关键问题,明确自己的主题,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不会因被采访者“跑偏”。采访提纲只是采访前的一项准备工作,但是也不完全是“照本宣科”,在采访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收获”,在不违背主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走进人物内心深处,细心观察和感受被采访者的内心活动,做有温度的人物采访,写有故事的人物报道。
聆听是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当中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这是对被采访者最起码的尊重。在聆听的过程中,记者要努力走进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当和被采访者产生情感共鸣,就会在采访的整个进程起到控场和引导作用。并且,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打断被采访者的叙述,以免打乱被采访者的叙事思路,可以在采访后在采访笔记中寻找和提炼有用的线索。
在采访过程中,观察也是一名合格的记者必备的素质。“眼睛看、耳朵听”都是在采访现场需要调动的本领,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些看似不经意的话或者被采访者的表情、动作都可能会让记者转换报道角度,或者发现与被采访者相关内容的另一个选题。所以说,观察是记者具备基本方法和长期工作经验积累中形成的一种技能,需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和新闻嗅觉。那么,对被采访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变动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打量和洞察,往往还能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事中事”,在采访过程捕捉到更新的、更有趣的和更加有价值的新闻。
同时,有技巧的提问也是人物访谈过程中最见水平的地方。虽然提前准备好采访提纲,但是在提出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语气和方法,话不在多而在精,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而且,要时刻观察着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时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如果被采访者对一些细节刻意回避,要随时调整提问方式选择从侧面迂回切入主题。例如,深度访谈节目《立场》的主持人易立竟在人物访谈时条理清晰、问题犀利、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她能够通过访谈洞察人性的幽深之处,也懂得循序渐进让受访者放下防备,让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重新认识自己。
此外,由于被采访者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接触,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通过小技巧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让被采访者主动打开“话匣子”。如果访谈能在被采访者的家里、办公室等他最熟悉的环境中展开最好,这样能够让被采访者主动打开“话匣子”,有时甚至会拿出家里的相册和你分享他记忆中有意义的事情,加上对被采访者的周边人物的采访,记者采访到的资料越丰富,写作就越主动。
在纷繁冗余的文字素材和采访笔记中提炼亮点,最终根据采访者的丰富经验形成一篇能够打动人心的人物通讯报道才能凸显出一名优秀记者的扎实功底。
中国青年报90后记者叶雨婷采写的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刊发在2018年3月26日《中国青年报》,还被编入了语文课本,成为人物新闻报道中的“教科书”。在这篇稿件中,讲述了“探界者”、复旦大学已故教授钟扬的生平事迹,在这文章的背后,这名90后的女记者赴上海、成都、拉萨进行实地采访多日,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她筛选出这些‘小故事’,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给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
同时,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可以给文章锦上添花。这个细节可以是不起眼的小环节、小事情,通过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增加新闻稿件的生动性,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等细节也能直观或者客观地反映出被采访者的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也就“立”起来了。
而且,在细节描写上,还可以增加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爱好等细节描写,这样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人物形象及故事发生的逻辑顺序,从而杜绝“千人一面”,事情有血有肉,不“假大空”。比如,“母亲摸了摸我身上的棉袄,又摸了摸我的手……”这个动作的细节刻画,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位母亲关心孩子穿的暖不暖和,相比用语言直叙这种关心,用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反而更恰到好处,这样间接描写的用法还可以延伸到事情发生的背景、自然环境等方面。
此外,在人物通讯写作时,要选择大众关注度高、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感的主题,弘扬正确的价值观,起到正面导线的作用的人物典型;同时,文章的结构的安排也是通讯最具创造性的环节,要通过细节善于挖掘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闪光点,还原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在尊重原始材料的同时,又要注重提炼浓缩、突出主线,用真实的事件客观反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一篇优秀的人物访谈报道的采写并非一件易事,人物访谈技巧更是记者最见真功的地方,人物报道更是需要在众多的文字材料、采访手稿中提料出可以反映出人物性格中执着、坚毅、冷静等特性。在采访的过程中,无论是采访前的准备,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者交谈,观察被采访者神情,最后撰写成人物访谈稿件,这是一个连贯并且互动的过程,每个环节的处理都会影响到稿件最终质量和效果。总之,一名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写作的技巧是采写一篇成功的人物报道必备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