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韵圆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三中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堂,音乐教育的目标除了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外,还需要教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如何感知音乐的美感,即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审美价值观,塑造他们的气质与修养。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初中音乐教学需要通过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边玩边乐中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和爱上音乐。学生只有对音乐课程感兴趣,乐学爱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寓教于乐”是一种师生学习的氛围,主要体现在教学上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精神共鸣,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习。寓教于乐不仅是一项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人性化与理想化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符合教学与学生规律的方法,对于教学的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不论是什么学科教学,都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科的教育性,在音乐教学中,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融入进来,能够将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教育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将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音乐教育中的精神与情感传达给学生,通过作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获得精神与心灵的启迪,获得美的感受。这也是音乐教育的初衷与本质。那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去把握“寓救于乐”呢?首先,教师要明确“寓救于乐”的教育本质,那就是让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处于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多亲近学生,找到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再次,在教学设计上,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情境,利用各项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丰富生动。
教师在教学中拥有良亲切友好自然的教学姿态与态度是能够感染学生,学生也能够在宽松、快乐、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学习也是充满乐趣的。所以,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从自己的教态入手,与学生一起其乐融融,搭建一个温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快乐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教学中,孩子的内在感受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地聆听音乐而非享受理解音乐,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在音乐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在音乐教学的运用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探究热情与好奇心。学生在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关心与理解,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成长的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沐浴教师的阳光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爱,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爱与关心,学生的内心也是充满爱与希望的,不管是课堂学习还是生活交往他们都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教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师生之间充满温暖与爱,师生共同打造出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与繁荣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并被运用至社会各领域。初中音乐课堂也大量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设备进行教学,创新和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开创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将音频、视频、图片等相结合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加深他们对音乐乐曲或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授乐曲《你是这样的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诗朗诵,让学生感受悲怆、哀伤的氛围,教师可适时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歌颂的是哪位总理,紧接着,再播放音乐艺术片《百年恩来》的节目内容和主题曲,让学生对《你是这样的人》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其中的人物形象、历史背景以及思想感情等内容达到全面了解,进而让学生欣赏乐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唱者情绪、感情的投入,对乐曲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不光能听到乐曲本身的旋律和内容,还能对乐曲产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和事情的经过大致了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体会和理解,最终达到对乐曲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
传统课堂的音乐教学,教师大多以示范演唱、播放示范曲目,学生练唱等为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长时间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引导并把控全局,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影响了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培养,缺乏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入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从介绍乐器的历史演变、运用方法等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乐器产生好奇心,进而想要了解乐器的声音与节奏,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乐器的演奏,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导入课程环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小型击打乐器,如串铃、三角铁、快板等,让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种乐器,进行即兴音乐表演,让学生们感知不同的乐声、节奏和韵律,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除了在导入语环节借助乐器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进行《我的未来不是梦》《梁祝》《洪湖水,浪打浪》等乐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弹奏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或者吹口琴,让学生们在现场演奏的悠扬乐声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辨音识曲。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游戏互动教学环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生也处于爱玩的年龄,对课堂游戏持欢迎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能够将音乐的“教”与“学”沟通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加入“音乐接龙”“击鼓传花”等游戏配合教学。在乐曲串讲完毕后,让学生练唱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接一句,也可以只由学生轮流接唱。“击鼓传花”时,鼓声响起,学生的心情随着鼓声而忐忑不安,担心鼓声停时花会传到自己这里,需要提前准备好演唱曲目,内心时刻处于“紧急戒备”状态。通过这两个游戏,学生们的注意力得到锻炼和集中,即学即练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加入“猜曲目”的游戏,由教师弹奏或播放一首乐曲、一首歌曲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让学生竞猜曲目或歌曲的名称,哼唱旋律的高低或节奏。例如,在进行《蝴蝶》欣赏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出谜面,让学生们竞猜谜底,再通过播放曲目锻炼学生的听力和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与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在教学中要对课堂教学的情景与教学环节进行涉及,注重教学仪式,使教学的气氛能够调动起来,促使学生身心愉悦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因此,教师的辅导在学生音乐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在课堂中的名为一个环节。音乐课堂一般主要由学生看和学生自己画两个环节组成,学习看示范的环节可以是教师的示范,也可以是视频中优秀作品的示范,这个环节大概占了课堂1/3左右的时间,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创作绘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的辅导,为此教师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对于所有学生都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授,针对不同学生各自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力,促使作品具有新意,部分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对其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作业,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认可,让表现优秀的同学分享的思路和想法,给其他同学一些启发和帮助。与此同时,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可能会因为枯燥无味放弃作业的创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调节乏味的氛围,例如,播放适宜写作业和创作的音乐,既能营造安静的氛围,又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途中感受到舒畅与愉悦,优美的音乐同样能够激发绘画创作的思路,这两者的结合,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极富热情和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这与传统的课堂模式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一新型的课堂模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成为的课堂的“主人”,他们能够更富激情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音乐教学也可实现以上新型的课堂模式,教师举行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互动和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营造积极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蝴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进行之前给学生布置提前预习的任务,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和知识,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目的在于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蝴蝶生长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由于好奇心对此堂课投入更多的热情,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在教学蝴蝶相关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介绍,首先为学生提高可供探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然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最后总结出相关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蝴蝶相关知识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以及探究的乐趣,为了进行更加深一步的学习,需要继续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热情,首先组织学生欣赏《蝴蝶》一乐曲,然后设置《蝴蝶》这一乐曲相关的知识以及赏析等等问题,让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听一乐曲时想到了怎样的蝴蝶,鼓励学生采用情境扮演的形式去表现,总之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自主的进行想象和创造,可以是舞蹈创编也可以是绘画创作,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赏析和理解《蝴蝶》这一乐曲,同时为课堂注入更多激情和活力。初中的音乐教师为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不断的升级自己的教学课堂,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触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活活泼,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课堂的僵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设备、借助多种乐器、融入各种游戏环节等形式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乐感,在活泼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旋律之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