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琴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2016 年9 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等要点,正是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所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在。因此,全面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刘金明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影响或决定个体心理潜能发挥水平和适应环境能力水平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可变性、内生性等特征。心理健康素养的结构分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困难和压力等五个层次。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的要素主要包括意义感、积极的自我概念、乐群性、人际沟通能力、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创造力、耐挫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
本研究尝试从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要素中的“人际沟通能力”要素为着眼点,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用耳朵为你赢得好人缘。
(2)教学理念:学会倾听,是有效人际沟通的基础要素。初中生处在人际交往的发展初期,人际交往技巧不够成熟,很多学生难以做到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如:在听别人说话时漫不经心、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等。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沟通,还往往引起误会和发生矛盾。为了让学生感受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行为,针对初一学生设计了本课《用耳朵为你赢得好人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良好倾听行为和不良倾听行为。
能力目标:反思自己“倾听”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改进。通过行为训练,学习倾听的方法,提高倾听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不良的倾听行为带来的挫败感和良好的倾听行为带来的愉悦感。
(4)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情景再现认识到认真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头脑风暴和行为训练,学习倾听的方法,提高倾听能力。
(6)教学环节:
环节一、热身游戏:猜猜我是谁。教师随机抽取两名学生上讲台背对同学,仔细听并猜测台下发出语气词的是谁。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初步体悟倾听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环节二、活动:“特别任务”
活动规则:
(a)两个同学为一组。
(b)一个同学代表A,一个同学代表B。
(c)代表A、B 的同学分别打开相应的信封。
(d)每个人的任务都是一个机密,不能让对方知道。
信封中A 的任务是:向B 介绍你喜欢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或明星(任选其一)。并努力让B 能够复述出来。
信封中B 的任务是:当A 跟你说话的时候,你一定要表现出不耐烦,不想听,可以找其它同学说话,但就是不能听A 说话。下面,表演你高超的演技吧!
1 分钟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A 同学谈谈在刚才的活动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何感受?B 同学谈谈在刚才的活动中自己做了什么?你观察到A 有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体验在交流中因对方的不认真倾听带来的挫败感,感受认真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环节三、情景再现
教师给出5 种不良倾听行为(不停看手机,收拾东西,不停打哈欠,不等别人说完不断插话,眼睛瞅别处),让表演力强的学生逐条表演出来?同时提问学生,这样的语言和行为在向说话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如果你在跟这样的人说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的倾听行为?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不良倾听行为,学生思考不良倾听行为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环节四、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良好的倾听行为和不良的倾听行为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澄清和分辨不良与良好的倾听行为。
环节五、“秘密任务”的继续
任务一:继续“秘密任务”的游戏,请代表A 的同学继续完成他们刚才的讲述,要求代表B 的同学做善于倾听的人。
任务二:A 和B 互换角色,A 做倾听者,B 做讲述者。
学生全班分享: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你的同伴有哪些好的表现?有哪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行强化训练。帮助他们体会良好的倾听行为在倾听过程中带给说话者愉悦的感受。
环节六、总结
PPT 呈现“听”的繁体字作为本课总结:古人创造听这个汉字,就是告诉我们,听的时候带上自己的耳朵,把对方当做王者对待,并带上十分的注意力,眼睛看着对方,一心一意听对方讲话。愿同学们都努力做个积极的倾听者!这样,我们会有更好的人缘。
以上《用耳朵为你赢得好人缘》的心理健康课虽然是一次以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而尝试开发的新课,还有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有待探讨,但未来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指针开发其他心理健康课的大方向不会变,争取让心理健康课成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彰显个性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养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