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辽宁 沈阳 110034)
要了解古典舞“水袖”和“徒手身韵”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二者的关系将“袖技”融入全身,达到身袖合一,以身带袖,以袖练身。此外,在古典舞水袖表演中正确地运用“气息”、准确地把握“节奏”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把一支水袖舞蹈跳好、跳美,就要牢牢记住水袖舞蹈的核心是什么,它与舞蹈基本元素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研究古典舞作品,可知古典舞“水袖”与“徒手身韵”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典舞中的“水袖”和“徒手身韵”。
所谓“徒手身韵”,是指“身法”和“韵律”的结合。“身法”体现的是舞者的技术能力,而“韵律”展现的是舞者自身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二者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也就是说,“徒手身韵”是舞者神形皆宜、身心投入、内外合一的体现,这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一个舞蹈演员如果能通过神态、形体、韵律等将“徒手身韵”的内涵展现出来,则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很好地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展现出来。一些基本动作的完美展现往往体现的就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通过身体展现的动作即我们所说的“形”,主要体现在姿态以及动作的轨迹方面;“神”主要是指舞者的眼神和所传达的情感,是动作的辅助部分;“劲”是舞者展现的力度,包括动作的刚柔结合以及轻重缓急,作为主导方面起着支配其他方面的作用;“律”是指动作展现时表现出来的运动规律,流畅而富有规律的动作能够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舞蹈本身的魅力。这几大要素的完美配合是使动作展现达到最佳的有效途径,展现的是舞者内外统一的高超技艺,也是舞者实现“心、意、气”完美结合的重要法宝。
大家对水袖的初印象就是演员在表演舞蹈时所穿的服饰,其作为展现舞蹈魅力的道具主要依靠舞者身体的舞动来发挥作用,因此,其本身具有操作性强的优点。水袖服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格,其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发展改变,也就是说,历朝历代都有不同风格的水袖,在演变的过程中,各种舞蹈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特点,可以与其他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的部分舞蹈学院专门开设了水袖舞课程,对水袖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其技巧,在动作方面抓住其展现舞蹈本身内涵的作用,分析其完美的动作要领,总结其百种姿态,例如抖、抛、甩、扬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已经逐渐形成了专业的训练体系,在中国古典舞中应用较为广泛。
“水袖”与“徒手身韵”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如同“身韵”和“基训”的关系,二者需要协同发挥作用,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降低古典舞的魅力。具体来说,只注重动作要领而没有将身韵加入其中,则水袖只是充当一个没有内核的“壳”,只有在二者协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将水袖的韵味更好地展现出来,因此,“水袖”和“徒手身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掌握了水袖的基本技法后,需要充分运用对韵律、节奏的理解,从而展现出水袖的独特美感。此时,水袖已经不仅是一种舞蹈道具,而是一种展现舞者对舞蹈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媒介,做到了身袖合一。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韵律十分关键,但是节奏、力度的处理也非常重要,这两者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代代相传的水袖舞之所以被人们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身的审美艺术价值较高。韵律呈现的是刚柔相结合的特点,时而轻盈,时而沉重,时而缓慢,时而急促,体现着生命的美好,展现的是鲜活的、变化的人生轨迹,作为肢体的延伸,其无不体现着形式美的内涵,流露着舞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具有灵动美的特点,暗示着生命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个人所具有的自由美。水袖舞最重要的就是将身体和水袖融合在一起,借助袖子,通过肢体语言,用不同的力度来表达情感,这也是水袖舞者应具备的基本舞袖技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水袖与身、情、韵、姿、位的和谐统一,实现水袖、肢体、力度的完美融合。在用力方面,“徒手身韵”展现的往往是“反衬劲”,主要表现为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后先前、开后必合等。这种“反衬劲”体现的是古典舞“徒手身韵”所具有的“游”、“圆”之美。尤其是在水袖舞中,这种“反衬劲”十分重要,能够为水袖的技法和韵律增色,假如水袖舞中没有运用这种“反衬劲”,则其本身具有的活力会有所下降,削弱水袖舞本身具有的鲜活的生命力。
“徒手身韵”强调的眼神、手法、步伐等在“水袖”中也有所体现,舞蹈演员通过这些动作来实现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为观众带来时空变换的美感。同时,将“水袖”和“徒手身韵”完美地融合起来,实现身袖统一。观众通过视觉上的感受激发其内心的情感,与舞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深刻地领悟作品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核。
水袖运用的精髓之处在于使身体和水袖实现合二为一,水袖舞并不是将演员的袖技或者水袖本身的绣花等服饰特点展现出来,而是作为身体的延伸,表现身体动作传达出来的情感。成熟的舞者在这方面往往拥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其能实现“徒手身韵”与“水袖”的有机结合并有着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基础一般的舞者来说,在训练水袖舞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身带袖、以袖练身、身袖合一”,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水袖舞的精髓。我国古典水袖舞讲究的是身韵和技法的成熟,如果脱离身韵只讲水袖,那看来与戏曲无异,体现身韵的形体动作、眼神、韵律等是表现水袖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反,如果只从身韵的角度来看而忽略了水袖,则会降低舞蹈的魅力。
第七届桃李杯舞蹈作品《绿带当风》至今都为人所赞叹,其展现的美感是令人陶醉、富有生命力的。在编排上,舞蹈非常符合唐代著名软舞《绿腰》的特点和风格,舞者也通过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表现出了女子腰部的动态美,同时又将意境虚实关系完美显现出来,展现了中国古典舞在当下具有的鲜明时代精神,为人们寻求新的审美视角提供了途径。这一作品主要呈现的是古代宫廷中歌舞升平的景象,佳人跳舞赢得皇室子弟的青睐。舞者行云流水的肢体动作突出了水袖舞的魅力,其中拧腰抛袖、回转反抛的动作最为引人注目,袖子时而如剑一般笔直抖出,时而婉转轻盈抛出,身体带动袖子不断变换方向,有规律地将古典舞身韵中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后先前、开后必合的体态美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水袖在这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作品增添了不可替代的色彩。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实现了“水袖”和“徒手身韵”的完美结合,在不破坏水袖舞的韵律美的同时,展现了其含蓄、内敛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在深度解读这部作品后就会发现,作者以一颗晶莹透亮的心在体味舞蹈的内核,展现了舞者丰富的精神世界。人们通过这部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徒手身韵”和“水袖”结合后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将注意力放在舞蹈本身的技法和展现的形态上,逐渐开始考虑舞蹈传达出来的丰富情感,这对创作者、舞者、观众来说都十分重要。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让人发自内心地赞叹,意味着其拥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
孙颖老师创作的舞蹈《踏歌》是其“十年磨一剑”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部分在于除了传统的踏足这一主流步伐外,还加上了水袖道具,两者完美配合。舞蹈的点顿、流线在视觉上呈现了不同的效果,比如在第二遍和第四遍舞蹈唱词中,一些动作小节较为复杂,涉及到起承转合的手法,这时候舞者通过拧身、抛袖、顿足等动作,展现出欲左还右的动作趋势,身体带动袖子舞动,或者呈现出袖子的笔直飞势,或者横拉袖子使其位于身体的一侧,这样左右反复甩动,增强情感的表现力,观众能够从行云流水的动作中体味到一种流畅和自如的感觉,传达出整套动作的内涵,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水袖在这部作品中发挥了缓急相济、抑扬合一的作用,编导将汉、唐、宋、清等不同朝代的水袖舞特点融合在一起,例如抛袖、打袖、搭袖等,这种创新理念为古典舞《踏歌》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其表达方式兼具古典与现代,在整个古典舞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色彩。
本文介绍了中国优秀的古典舞作品中“水袖”和“徒手身韵”的运用,详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古典舞身韵和韵律作为引线,重点强调了在“水袖”中加入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的基本元素的重要性,阐述了二者结合后的完美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徒手身韵”与“水袖”的重要意义,激励创作者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舞作品所具有的美展现出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