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亲》和《释名·释亲属》的比较研究

2021-11-12 17:36
散文百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同属尔雅亲属

杜 梦

湖北大学文学院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统释上古汉语词汇的训诂书籍,是我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由于汉代以经学为尊,训诂学就此应运而生,《说文》记载:“诂,训故言也。”“故言”前人留下的的关于经义的解释。《尔雅》正是故训汇编之书,其目的在于帮助后代儒生阅读上古文献、考释经典。《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尔”为“近”,“雅”为“正”,亦专指“雅言”,“读应尔雅”即对上古文献的理解应当准确。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上古词汇变得难以理解,《尔雅》就是为了让人们理解并使用规范、雅正的语言。

由于《尔雅》在训诂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后出现了一系列形式仿照《尔雅》的辞书,《释名》即为其中之一。《释名》成书时间在《尔雅》之后,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探求事物命名来源的训诂学专著,其目的是为了探求事物得名缘由,是对《尔雅》的继承与发展。在对亲属称谓词进行训释时,《释名》不仅沿袭《尔雅·释名》的义训方式,增加声训方法的使用,着重探究词语间音义的联系。本文拟对《尔雅·释亲》、《释名·释亲属》两部书中亲属称谓词的训释进行比较分析。

一、《尔雅·释亲》和《释名·释亲属》编排比较

1.篇目次序差异。

《尔雅》基本上按义分类,《尔雅》是故训汇编,非一人一时之功,而是随着时间不断进行增益,因此其作者以及具体的成书年代仍存争议。书中收录的是早期已为人们使用的词汇,包括古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天文地理、草木虫鱼等物。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主要释义普通词语,其中,《释诂》主要汇释古词故训;《释言》主要汇释方言俚语;《释训》主要汇释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后十六篇中,前四篇《释亲》、《释宫》、《释器》、《释乐》以礼仪制度为代表的社会生活类词语,《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则是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万物类词语。这种分类方式反映了古人当时的认知观:首先是人们的利益尊卑制度,其次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天文地理,再次为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释亲》主要收录先秦时期的亲属称谓,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训释人类社会亲属称谓的专著,它反应了我国重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观念的文化传统,它对维持封建社会统治秩序与伦理道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释亲》为“礼仪制度”的首篇。

《释名》大体上也遵循义类的划分原则,因《尔雅》所释的时代距离《释名》已远,部分常用词汇人们能够使用却不知其意义来源,因此,对此进行重新释义。而选择的义类及词条,都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行为息息相关。从篇章目录来看,《释名》共计二十七篇,仅《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亲属》、《释言语》、《释官室》、《释用器》、《释乐器》与《尔雅》的部分篇章相似,其余如《释姿容》、《释长幼》、《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书契》、《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志》等均为《释名》新增。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运用阴阳五行构建天人感应学说深受统治者推崇,并逐渐形成汉代主流价值观。而《释名》也是以“天”、“地”、“人”为核心,首先解释了天、地、山、水等环境,其后就开始解释人的形体、姿容,再释长幼、亲属,再解释人的言语,接下来就是与人有关的衣、食、住、行,最后解释人的疾病和死亡。这一切都是围绕人类社会展开的,以人为中心是刘熙选择训释对象的重要原则。

2.词条编排差异。

《尔雅·释亲》中将亲属称谓词分为宗族(父族),母族,妻族和婚姻四类,虽然是四类,“原则上基本是三党制,其中婚姻一类是对前三项的补充说明。这种分类不是编者随意设想的结果,它反映了成书时代社会对亲属制度的认识与分类,是当时亲属关系方面三党制的记录。”《释名·释亲属》虽未对称谓词进行分类,但也基本沿袭宗族、母族、妻族和婚姻的顺序。

宗族中,《尔雅》收录了“考、妣”,未收录“父、母、”,王安节、周殿龙(1984)认为在先秦典籍中“父、母”二词出现频率高,是通称,而“考、妣”出现频率低,较为生僻,同时“族父、王姑、曾祖王姑、高祖王姑、从祖姑、族祖姑、从祖王母、族祖王母、世父、叔母、从祖母、族祖母、族曾王父、族曾王母、从父晜弟”这一类词仅见于《尔雅》(未见于《释名》),也已属于“秦汉之际已日渐生僻”的一类称谓词,这也符合《尔雅》帮助儒生考释经典的成书目的。其它如祖、王父、王母、曾祖、高祖、从祖祖父母、世父、叔父、姑、兄、弟、姊、妹、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两部书中均有收录。妻族、母族、婚姻中,“舅、姑、外舅、外姑、外甥(甥)、姪、娣、姨、从母、处、归孙、离孙、婚、姻、叔、嫂、公、亚”这一类称谓词《释名》直接沿用《尔雅》的义训,再进行声训。在此基础上,《释名·释亲属》增加了对“妻、妾、嫔、嫡、庶、匹、配”以及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妻子的称呼,如“后、夫人、内子、命妇、妻”,体现了嫡庶有别的社会制度,也有利于维护嫡长子的绝对地位。

由此可见,《尔雅》和《释名》的篇目编排、词条选取都存在各自的特点,这是由于所处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成书目的造成的。《尔雅》成书时代不详,学界普遍认为是在西汉汉武帝以前,不成于一时一人,由于先秦重“礼”文化的浸润,《尔雅·释亲》位于“礼仪制度”的首位,阐述家族血缘关系。至于《释名》所处的时代,社会对“人”的认识更加丰富、多维,不仅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如长幼、亲属关系,进而注意到“人”的形体、姿容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在亲属关系的认知中,不仅有家庭以血缘、婚姻连接的个体,还有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状况的个体,如“鳏、寡、孤、独”。

二、《尔雅·释亲》和《释名·释亲属》训释方法、条例比较

1.《尔雅·释亲》的训释方法与条例。

《尔雅·释亲》与其他篇目一样,都是采用义训的方式,就古今语、方言和雅言以及本义和转义的在意义上的差别等来解释词义的方法。它直接训释词义,并不借助于音和形,《尔雅》、《方言》等都是采用这一方法释义的。义训还分为通训、分训、互训、递训等不同的方式,《释亲》中部分采用词条采用了分训的方式,分训是将意义相关的一类词放在一起,用“某为某”或“某谓某为某”等形式分别作解释。如 :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舅姑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姐妹之夫为甥。

以上各例都对词条中的词语分别进行解释。

《尔雅·释亲》一篇中是对亲属称谓词语的训释,在训释体例形式上,大多数是以“我”为起点,训释“我”的直接亲属称谓,如:

父为考,母为妣。

或围绕“我”联结的最近亲属称谓为最基本称谓,采用附加式说明法: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姐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以上各例均采用“某为某”或“某之某为某”的形式。如果是一义多词,则采用同义词代替法,形式为“某,某也”如:

祖,王父也。晜,兄也。

嫔,妇也。

还有针对不同身份对不同亲属的称谓,形式为“(某)谓某为某”或“(某)称某为某”、“某、某相谓为某”以及“谓我某者,我谓之某”的形式,如: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娰妇。

女子谓姐妹之夫为私。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舅姑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两壻相谓为娅。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2.《释名·释亲属》的训释方法与条例。

《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探求词源的专著,作者刘熙大量采用声训的形式,试图从语言学角度解释词源、理据,突破文字“宣教”的作用,用语音探求意义,是我国训诂学史上的重要发展。同时,作为一部训释体例成熟的训诂著作,《释名·释亲属》中部分此条也使用义训。相较于《尔雅》直接用义训(义界)的方式解释亲属称谓词,《释名·释亲属》则进一步增添一层训释,或为直陈,或为补说。因此关于义训的使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义训+直陈,如:

玄孙之子为“来孙”。此在无服之外,其意疏远,呼之乃来也。

晜孙之子曰“仍孙”,以礼仍有之耳,恩意实远也。姊妹之子曰“出”,出嫁于异姓而生之也。

出之子曰“离孙”,言远离己也。

卿之妃也“内子”。子,女子也,在闺门之内治家也。

老而无子曰“独”。独,只独也,言无所依也。

所谓“直陈”,是“采用陈述解说的方式,对被释词的‘所以之意’进行直接揭示”,它是在未使用声训的情况下出现,其目的是用于“阐明被释词的命名含义或依据”,以上各例都是直接使用义训的方式解释这些称谓词语的名的原因,其后的补说中,被释词都以新的方式重现,如用“呼之从远处来”解释“来孙”,“以礼仍有”解释“来孙”,“出嫁于异姓而生之子”为“出”,“远离”解释“离孙”,“闺门之内治家的女子”为“内子”,“形影单只”为“独”,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所以然”。

二是义训+声训+补说,即在同一条释例中既使用义训,也使用声训,同时增添一层补说,如:

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连贯之耳。

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

妻之姐妹曰“娣”。娣,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夫之兄曰“公”。公,君也;君,尊称也。

此时的补说,是在声训之后追加的训释内容,如以上释例中都是先使用义界对被释词进行解释,其后采用声训从语源的角度对被释词进一步解释说明,若是作者止步于声训,其中“昆”和“贯”,“仲”和“中”,“娣”和“弟”,“公”和“君”之间的关系只能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想,因此,作者在单字声训后再增添一层补说,使训词和被训词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朗。

由此可见,无论是直陈还是补说,都是刘熙挖掘事物的得名由来、推求语源的重要方式,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古人命名立意的心理机制,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事物命名的理据意义。相较于《尔雅》中对亲属称谓词的训释,我们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释名》的重点则在于探究称谓词的来源。“它的着眼点不在词语与经典的关系上,而在事物名称本身;它的主观目的不是为了解释词语在经典中的意义,而是为了揭示词的‘内部形式’。它从实实在在的语言出发,把语言作为独立对象来加以研究,为语言而解释语言,因而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进入了纯语言研究的领域。这是它的独特建树,体现也是传统小学突破经学附庸的一大步。”

声训,古人也叫“谐声训诂”,即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古人认为,两个词在语音上相似,在意义上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词的语音形式是探求其来源的重要手段。音训生发于先秦,盛行于两汉,《释名》中则大量使用。《释名·释亲属》篇中的声训,除了与义训结合释义,一部分词条单纯使用声训+补说,此时直接采用“某,某也”的形式,如:

亲,衬也,言相隐衬也

属,续也,恩相连续也。

父,甫也,始生已也。

母,冒也,含生已也。

姊,积也,犹日始出,积时多而明也。

妹,昧也,犹日始入,历时少,尚昧也。

《释亲属》篇中使用的声训,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形声字来解释声符字。

第一,形声字和被释词声符字声音相同。

曾祖,从下推上,祖位转增益也。注:曾、增同属精母蒸部

孙,逊也,逊遁在后生也。注:孙、逊同属心母文部

叔亦俶也,见嫂俶然退却也。注:叔、俶同属书母觉部

诸侯之妃曰夫人。夫,扶也,扶助其君也。注:夫、扶同属并母鱼部

耦,遇也,二人相对遇也。注:耦、遇同属疑母候部

第二,形声字和被释词声符字声音相近。

亲,衬也,言相隐衬也。

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

庶,摭也,拾摭之也,谓拾摭微陋,待遇之也。

“亲”为亲属的泛称,繁体作“親”。《说文·见部》:“亲,至也。”“衬”就是贴身穿的衣服,现在多指“衬衣”,繁体作“襯”。《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收入“衬”字,但是“衬”字早在西周已出现,西周《王臣簋》中记载:“易(赐)女(汝)朱黄、亲(衬)、玄衣黹屯(纯)...”在这里“亲”指衣服,应作“衬”。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已经用“亲”为“衬”,即“亲”是“衬”的古字,“衬”是后起之字。亲(親),清母真部,衬(襯),初母臻部。初母在唐宋时期属于穿母,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初母属于穿母接近精清从心一类,同属齿音,初、清二母为旁纽,由此可见,亲、衬二字声近韵同。“妾”,清母药部,“接”,精母药部,清、精为旁纽,同为齿音。“庶”为书母铎部,“摭”为章母铎部,章、书为旁纽,同为舌音。

(2)用声符字解释形声字。

第一,声符字与被释词形声字声音相同。

甥者,生也,他姓子,本生于外,不得如其女来在己内也。

注:“甥”、“生”同属山母耕部

妻之姐妹曰“娣”,娣,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注:“娣”、“弟”同属定母脂部

嫂,叟也。叟,老者称也;叟,缩也,人及物老,皆搜小于旧也。注:“嫂”、“叟”同属心母幽部。

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

注:“婚”、“昏”同属晓母文部。

婿之父曰“姻”。姻,因也,女往因媒也。注:“姻”、“因”同属影母真部。

第二,声符字与被释词形声字声音相近。

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

“仲”,定母冬部;“中”,端母冬部,端、定旁纽,同属舌音,因此“仲”、“中”二字声近韵同。

(3)字形上没有相承关系的音训。

第一,声同韵同。

无妻曰“鳏”,鳏,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恒鳏鳏然,故其字从“鱼”,鱼目恒不闭者也。注:“鳏”、“昆”同属见母文部

第二,声同韵近。

母,冒也,含生己也。

“母”,明母之部,“冒”,明母幽部,之、幽旁转。

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

“昆”,见母文部,“贯”,见母元部,文元为旁转。

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伯”,帮母铎部,“把”,帮母鱼部,铎、鱼对转。

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

“叔”,书母觉部,“少”,书母宵部,觉、宵对转。

叔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也,季亦然也。

“季”,见母质部,“癸”,见母支部,质、支对转。

父之兄曰“公”。公,君也;君,尊称也。

“公”,见母东部,“君”,见母文部;东、文旁转。

俗间曰兄“章”。章,灼也,张灼敬奉之也。

“章”,章母阳部,“灼”,章母药部,章、阳对转。

玄,悬也,上悬于高祖,最在下也。

“玄”,匣母真部,“懸”,匣母元部,真元旁转。

第三,声近韵同。

属,续也,恩相连续也。

“属”,禅母鱼部,“续”,邪母鱼部;禅、邪为邻纽。

荆豫人谓长妇曰“熟”,熟,祝也;祝,始也。

“熟”,禅母觉部,“祝”,章母觉部;禅、章为旁纽。

第四,声近韵近。

祖,祚也,祚物先也。

“祖”,精母鱼部,“祚”,从母铎部,精、从旁纽,铎、鱼对转,旁对转。

匹,辟也,往相辟耦也。

“匹”,滂母质部,“辟”,帮(并)母锡部,滂、帮(并)同属唇音,质、锡部为旁转。

寡,踝也。踝踝,单独之言也。

“寡”,见母鱼部,“踝”,匣母歌部,见、匣旁纽,鱼、歌通转,旁通转。

由此可见,《释名》不仅在篇目、词条选取上更加细致,所采用的训释方法也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沿用了《尔雅》中的义训方法,还使用直陈对释义进一步补充。其中声训方法的大量适用,即提供了从语音方面探求词语源头的新线索,丰富了词义,又保留大量汉代音韵学知识。

注释:

1.王安节,周殿龙,《尔雅·释亲》说略,山西师大学报,1989年第8期,第93页。

2.王安节,周殿龙,《尔雅·释亲》说略,山西师大学报,1989年第8期,第95页。

3.陈建初,《释名》直陈例说,古汉语研究.2000(04),第71页。

4.郭文超,刘熙《释名》训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4月。

猜你喜欢
同属尔雅亲属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承认两岸同属一中是开启台湾幸福的密码
悲怆者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尔雅》研究史的立体化构建——朱祖延先生雅学研究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