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介入

2021-11-12 15:25邢雅琳山东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偏差营造时期

■邢雅琳/山东理工大学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

针对青少年偏差行为,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如心理学和生理学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本文对于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的,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在个体、家庭、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其在认知方面产生偏差,从而外化表现为行为的偏差。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的个体的主要特征是其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为向成人过渡做准备。

这一时期的个体由于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常常存在思想上、行为上、价值观上等的各种冲突和不协调,而这些冲突及不协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方面出现冲突。

不时地反省自己是个体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关键,而青少年时期中个体大都处于浮躁的状态,往往不能做到静心反思、及时总结,继而出现不正确或不完全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当个体自我评价出现偏差时,往往会出现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行为。例如,高估自己独立的能力,在与父母意见不合后出现的离家出走行为;体低估自己,表现出的表现出的由不自信、抑郁而产生的各种行为。

(二)同辈群体

青少年处于一个模仿意识极强的时期,他们虽然在生理心理及意识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是一个过程,归根究底是一种不完全的发展。青少年由于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或缺乏,极易导致在行为模仿的选择方面出现随意性,这种缺乏选择性的模仿性行为就易导致偏差行为的出现。

同辈群体之间的模仿,既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也可以阻碍青少年的发展,这主要取决于同辈群体的性质。群体成员之间以学习发展为目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偏差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小;而如若成员间以逃避学习为最终目的,通过相互影响,偏差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大。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特殊的社会生活单位,个体从出生到成长,从成长再到最终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影响。不同的家庭类型与教育类型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1、单亲家庭及重组家庭

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家庭的重大变故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单亲家庭由于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及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处于转折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会出现偏差,从而转化为行为偏差。而重组家庭,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可在初期关系的建立中如若方法使用不当或没有能够顺利的建立关系,也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出现。

2、溺爱型家庭

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宠爱,而这种溺爱往往会导致孩子自身人格发展不健全,可能会形成两种极端性格。一为懦弱胆怯,这种性格的形成往往会使青少年时期的个体由于缺乏自信而退缩,压抑情绪而导致抑郁的出现;二为嚣张跋扈,溺爱也可能使孩子形成一种“自己就是王”的错误概念,而当到了青少年时期,这类个体往往表现出不听管教,甚至出现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

3、强制干涉型家庭

在此种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往往性格比较强势,以自己的想法来限制孩子的行为。这种家庭教育美名其曰是为了孩子好,可长期以往,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增强,主见意识逐渐显现,如若在此时期,父母仍对其进行强制干涉,会造成青少年内心与现实的冲突,从而产生偏差行为。

(四)网络因素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便捷的网络世界中,接触和了解世界成为了可能。在多元文化中,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但也不乏消极落后、甚至是低俗的内容,如暴力、色情等。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道德及责任意识还未发展成熟,加之其具有强大的模仿意识,极易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例如,现如今影视作品中多有打架等暴力场景,其中部分作品中暴力场景过多或过于写实,这就极易使青少年形成不良的行为认知,是青少年“群架”现象出现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对策介入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过渡的阶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自身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如何在青少年这个特殊时期使个体顺利成功地过渡到成年期,是社会不容忽视的一大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应从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层面分别介入,全面保障青少年健康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正确适当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顺利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应积极采用各种专业方法和技巧,介入家庭,如通过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引导父母正确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提升青少年个体的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信息及诱惑。

第二,学校方面。首先,倡导引入社会工作服务,面向在校学生定期开展各种心理性或知识性等活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及自我调节能力;开设咨询中心,为处于矛盾和困惑中的青少年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其及时走出困惑。其次,创新班会形式,多采用团队行动等方式,推动青少年在互动中自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倡导其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及互帮互助的意识。再者,青少年时期往往也是学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过重的学业压力极易引发青少年群体的不良反应。学校应从素质教育入手,关注学生身、心、学全面发展,与家长沟通,利用假期策划户外活动,使学生热爱自然,形成良好心态并在其中得到知识面的拓展。

第三,社区方面。当前,社区相关服务工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地域差异,社区建设和发展仍应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推进。组织亲子活动、同伴活动、父母教育活动等社区团体活动,社会工作者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促使青少年个体、家庭及父母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自身角色得以更加正确及充分的发挥。

第四,社会方面。营造良好和谐美丽的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不免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处于发展的转折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偏差行为。社会工作者应深入调查,积极倡导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少年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五,个人层面。关注与青少年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应重点关注青少年个体因素。对于有与社会规范不符行为出现的倾向或已存在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对其实施个案辅导,坚持因人而异和接纳等的原则,探索其内心世界,寻求问题的成因,由简单入手,逐一解决。

第六,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及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网络空间。加强网络信息的监察工作,相关部门联合各网络运营组织,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进行及时提醒及整改。在当前短视频app盛行的大趋势下,要着重加强对视频内容的监管:对于有危险系数的视频内容,要加入必要的文字提醒;对于含不良信息的视频,及时删除并对视频发布者进行追责。

四、结语

(一)特殊中的一般

青少年阶段常被人界定为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但与此同时,社会应意识到这一阶段也只不过是人生众多发展阶段之一。面对青少年,大多数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一群体需要特殊的引导、需要特殊的关照,认为他们是需要特殊关注的对象。不可否认,大多数个体在青少年阶段确实存在矛盾等特殊的特点,但他们始终是一般成长中的个体。换个角度思考,青少年需要的也许往往不是特殊的注意和关怀,而是一如既然的正确引导与照顾。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就如同建造房屋,这样连贯且适合的教育实际上是在建牢地基的基础上一步步地进行累造。

因此,有效预防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出现的关键应是试图从婴儿时期就为其提供正确的指引,帮助其顺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步步正确引导其成功度过青少年阶段。

(二)环境营造中的责任担当

人生活于环境中,就必然会受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双重影响,因此在预防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环境的营造。

而就环境而言,它不单对于青少年有影响,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与其息息相关,良好环境的营造是社会每个个体的责任。在为青少年群体营造良好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环境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而进行的工作。社会是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每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良好环境的形成贡献力量。

良好环境的营造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帮助不止在结果,更在过程。环境营造的过程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应有意识积极承担自身责任,形成社会合力,促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群体树立榜样。

猜你喜欢
偏差营造时期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50种认知性偏差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美丽可持续
加固轰炸机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真相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