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安/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
任何事物的发展及生存均会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应当适应并且获取条件从而才可寻求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与其管理也不例外。现阶段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我国对社会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高等教育以往传统发展的方式,已然不可以有效地面对新的形势。基于此,人们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认为,持续近40年的超常规增长,除了能够在推进我国社会进步之外,在供给侧还会积累许多结构性的障碍。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社会的发展步入到“新常态”。经济改革务必会引发我国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还应当适当地调整以往传统发展的形式,即重审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体系,基于供给侧改革,为我们提供一条全新思路。
第一,高等教育呈现萎缩趋势。总体来看,贵州省各个高等教育院校的招生情况不是很乐观,部分高等院校很难完成招生的计划,甚至还会发生补贴生活费、以及免试入学情况,一些县级的院校应当通过和中等院校的学生签订培养协议,以此来完成招生的计划,此行为能够直接降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的素质,除此之外,有些本科院校想要确保办学的规模,和中职学校签订了“3+4”等方案,学业成绩良好的中职学校学生们,他们可以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本科院校展开攻读本科学历的活动,并非进入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职业的技能。此现象进一步恶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加剧高等职业教育的萎缩。
第二,精英教育普通化。根据高等教育公认的标准,适龄人口的入学率15%%以下,称之为精英的教育,15%-45%之间称为大众化的教育,超过45%称为普及的教育。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9%,已经达到普及化标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能够导致教育整体的生源素质下降,主要培养精英人才高等教育的体系,许多入学新生教育的功底不能够良好适应该体系,此点在本科的层次院校特别明显,从而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本科阶段大班化教学,部分学校的专业班级人数过百;学生平均的成绩有所下降,重修率越来越高,使得教师为照顾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不便于高端人才的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减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其科研能力下降会影响到教师科研的成果,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步入了以保证学生顺利毕业为首要目标,甚至出现了研究生毕业论文复查大范围不合格的情况。
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不够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反复在职业教育以及精英教育之间摇摆不定。部分应用型本科的院校尽管以技术教育作为办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以培养学生们考研作为教学的重点,就高校教师考核方面而言,其还是以科研并非应用性课程教学作为基础考核的指标。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指标之间摇摆,能够直接使得在校生与教师的迷茫,使得学生们的学业混乱,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长期发展。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并不是人才供给总量过多导致的,而是人才供给的需求及结构的层次不够平衡,即人才供需结构发生了错位,使得有效供给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服务、生产以及管理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就应当适当改变,以失衡式分配以及外延式增长作为特点的发展方式,以此来解决高等教育的“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需要抓住市场的新需求,找准自身服务面向行业,基于自身的优势来创建特色的专业,提高人才特色化的水平,为我国社会发展能够提供专业人才的支撑。与此同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比例上,应该加大职业教育的比重。在普通教育当中,高校务必以经济发展当中形成的问题作为导向,重视学生们专业研发能力的提高。职业院校就应当重视学生们专业实践的能力,结合到行业和单位运营当中形成的问题,侧重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其操作的能力。
治理层面上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将更多的相关部门权力归还给高校,增加高校的办学活力,积极推进相关部门放权、管理者赋权、学校用权和社会监督的有效衔接,协调发展,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其一,转变相关部门管理大学的理念和方式,重塑相关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利边界。在管理理念上,推动相关部门由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主动放权,烙守权力边界,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下的有限管理模式;工作方式上,在“市场管不了、大学做不了”的领域,强化中央相关部门宏观管理、省级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的职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财政支持、信息服务等方式,支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其二,深人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强大学治理中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度。为了弥补相关部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市场失灵,必须深人推进“管办评”分离,充分发挥和加强专业性、中立性和非营利性第三方组织机构的作用,坚决克服“五唯”,重视高校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将高校的自我评估、院校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等相结合,通过整合教育评估机构、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专业领域社会组织、国际专业组织等资源,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打通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最后一公里”。
其三,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框架内的教育董事会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章程制度,规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学的分工实现机制,构建高等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和谐机制。完善高等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教师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积极作用。
职业院校要积极构建并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全省应当统筹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和地方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构建相关部门主导型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科学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继续提升高校基础能力,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独立学院和高职(专科)院校转型发展,形成一批办学特色明显、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支撑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高校。
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优化的路径,充分地发挥出职教集团在中高职有效衔接、校企合作以及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作用,创建高等教育和服务产业的格局。对接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的结构,以此来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以及产业链有机的融合,提高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这种校企合作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模式,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