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近期,号称“史上最严网游防沉迷规定”出台。这项规定不仅能降低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可能,也会大幅减少因为沉迷网游而导致的未成年人犯罪。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其实除了网络游戏,还有一些网络问题,也在严重危及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11月8日《北京晚报》)
被称为“史上最严网游防沉迷规定”的出台,确实让很多家长长舒一口气。由于其在各大游戏平台落实效果也让人满意,对于预防青少年游戏沉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很快家长就发现,危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仅仅只有网络游戏,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有调查数据表明,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不良信息,而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近70%的案件存在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侵蚀”的情况。这足以说明,我们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但是仅仅做好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作为父母、老师,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监管力度,不能对他们听之任之;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告诉他们如何主动识别和远离各种有毒有害信息。当孩子们能够为自己在各种网络不良信息面前筑起一道防火墙,那么也就等于是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但是很显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能是部分孩子,大多数孩子还是无法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所以这道防火墙还是需要成年人来为他们构筑。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网页、软件商、平台方应该设置两个“按钮”:一个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收听)的按钮,另一个则是不良信息举报按钮。相关网站、平台除了设置“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外,应该强制要求作者上传作品时,自行分类“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如果相关内容涉及违法、“软色情”或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等因素,还应有“举报”功能,平台方接到举报后,要及时核查,并采取下架、禁播等处理方式。
与此同时,国家司法机关要严惩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关要以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为抓手,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强网络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