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才
写材料是机关工作公认的“苦差事”,提笔千斤重,弃笔一瞬间。特别是身在研究室,文稿数量多、节奏快、标准高、要求严,压力和考验更甚一层。投身文字工作,不经过一段板凳坐穿、通宵达旦的苦熬,不历经一番抓耳挠腮、“热锅蚂蚁”的磨练,不经受几次推倒重来、“明早就要”的考验,很难逐渐成熟,练就过硬笔头,成长为让人放心、独当一面的合格“文字匠”。因此,这需要我们更好用匠心、争一流、出精品。
一要勤于学习。先进典型是行业领域的学习标兵。他们干一行、学一行、通一行、精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从事文字工作,首要的是勤学精神,需立足岗位认真学习、积极请教、不断积累。要准确把握形势,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把握内情,做到对上级精神、基层情况、他山之石和内部工作了然于胸、心中有数。要苦学基本功,用心揣摩不同文稿种类的行文格式、逻辑立意、角度把握、框架结构、文字表达和经验技巧,确保掌握其规律并正确运用。要注重加强日常积累,多读多看多听,深入调研,广泛涉猎,既当专才、又做全才,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保证关键时候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二要甘于吃苦。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功,事业都是扑下身子干出来的。文字工作艰苦,“5+2”“白+黑”是常态,需经常加班、勤勉奉献。文字岗位新人,都是几经摔打和磨炼才有可能摸到门道、渐入佳境。从这个角度讲,想写好材料,态度比聪明重要,作风比能力重要,须有板凳坐深、加班加点、吃苦受累的准备。要有“许三多式”的傻劲,用心干,不用心眼干,日拱一卒,持续精进。要有“挑山工式”的韧劲,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笔耕不辍。要有“李云龙式”的闯劲,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拈轻怕重、被动应付,时刻做好打攻坚战、突击战和持久战的准备,用心为材料担当、为事业负责。
三要善于钻研。学而不思则罔。能钻研、善思考,是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干好本职工作的必经之路。文字工作背后也有其客观规律和相应诀窍,需要下功夫深入钻研、琢磨和积累。从基本功看,文有文法、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如何破题、如何切入、如何承转、如何收尾,需深入研究、仔细揣摩。从文种结构看,讲话、总结、典型发言、宣讲报告等各自路子是什么,意义、作风、纪律、创新、保障等分别如何展开,如此种种需心中有结构、素材有积累,确保随提随用、驾轻就熟。从任务要求看,贯彻讲话精神,落实会议部署,交流心得体会,安排具体工作……各自章法和“套路”是什么,要加强积累、常学常新,以更好保证效率、提高质量。除此之外,需要及时从每次实战中总结得与失、反思对与错,努力在一次次“应考”中校准偏差、找准路径、提升自我。
四要精于求精。文字材料往往代表着所在单位的形象或者单位领导的思路,只有质量过硬、体现水平,才能通过层层审核、顺利“过五关、通六卡”。否则,轻则大改,重则重来,再二再三便会破坏默契度与信任感,给人留下无法胜任岗位职责的印象。为文如为事,更需发扬干则干好、永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争一流、出精品。要聚焦任务,广泛积累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做到成竹于胸在前、奋笔疾书于后。要紧跟领导、把握风格,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使之精准反映工作、体现思想。要高点定位、严格要求,提升高度、广度、力度和深度,让人喜闻乐见,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要树牢精益求精理念,发扬“推敲”精神,下足“吟安”功夫,精雕细琢,力求佳作,进而实现文稿出彩、工作出彩乃至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