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姚美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大工作为人民的执政理念,深刻领会“人民”二字的精义,始终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代表的特长优势,只有精准对接群众的多样性需求,才能激活履职动能。2020年4月,高唐县人大常委会以“立足代表特长、拓展履职空间”为工作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群众需求,分类成立了涉及大棚技术管理、养殖技术咨询、果树技术培训、职工权益维护、书画艺术培训等方面的27个代表专业工作室。
高标准定位。代表专业工作室是释放专业履职效能的工作室,其显著特点是汇聚代表专业资源开展工作,将代表的专长、兴趣与职责有机结合,是“家、站、集”履职功能的延伸平台。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定位,打造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专家门诊”。每个镇(街道)在保证原有人大代表“家、站、集”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至少新建一处代表专业工作室,坚持用履职软实力支撑为民服务硬实效。代表专业工作室作为五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平台,除了收集群众建议、宣传党的政策、解答群众咨询,还重点围绕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广泛调研、提出建议,真正实现“专业站室找代表,乡村振兴困难少”。
精准化对接。为整合优化全县五级人大代表中的专业人才资源,镇(街道)人大(人大工委)立足区域产业和群众需求,拉网式汇总代表特长、梳理群众期盼,将代表专业优势与群众需求有机对接。各工作室由专业代表领衔,吸收5至7名“种田能手”和技术站工作人员组成,吸纳往届代表加入助力,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传帮带作用。同时邀请239名驻社区党员、机关业务骨干以社情民意咨询员身份参与,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农业技术辅导等。代表专业工作室根植专业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群众田间地头“小切口”,对接党委中心工作“大文章”,坚持围绕全县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排兵布阵,确保履职重点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民生、贴近基层实际。
系统化培训。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到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培训基地,进行宪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根据代表专业工作室履职内容,常委会还通过参加大专院校专题履职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让代表从理论中学、在实践中悟,有效提升了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本领和建言献策的底气。
短周期运行。常委会先后制订《高唐县代表专业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高唐县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办法》,明确代表单月去“家、站、集”听家长里短、双月在工作室收集汇总建议的运行机制。为让群众随时找到人、说上话、办成事,代表专业工作室坚持短周期运行,以固定与便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履职。每周组织两名以上代表至少一次接待群众,在非开放时间,代表们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群、录制“微课堂”分享信息等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为确保履职效果,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委室对口业务指导,向每名代表发放了《履职工作手册》,实行了双月推进例会制度,镇(街道)人大(人大工委)积极协调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的矛盾,根据各工作室专业特点配备技术指导影像资料,还分级开展代表述职评议,述职内容特别增加了专业履职情况报告。
快捷式回复。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完善的议案建议办理答复机制,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代表能现场直接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直接答复的邀请咨询员电话或当面答复。属于建议类的,纳入建议办理程序,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统一督办,办理结果年终将在县人代会上“晒账单”,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专业工作室,把专业和履职有机结合,增强了履职工作的针对性,深化了履职服务内涵。代表专业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全县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食品安全等,办理工作建议173条,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