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高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2021年至2025年,在全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保障我省“十四五”规划顺利完成,意义重大。7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决议对法治宣传教育作出明确规范,开启了新时代全民普法新征程。
开启普法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2020年11月,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决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普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任务,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开启普法新征程,必须突出重点内容、抓好重点对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断完善,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持续增强。新时代的普法工作,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突出宪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相关的优化营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同时,从多年的普法实践来看,普法必须突出重点对象,分类施策。决议强调要落实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同时对司法人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基层组织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的法治教育也作出规定,真正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开启普法新征程,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八五”普法工作,要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持续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等活动,创新融媒体普法,拓展智慧普法,做到精准普法,提高普法产品供给质量。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法治文化与齐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等有机结合,使法治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和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面。
开启普法新征程,要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的深度融合。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宝贵经验。决议强调要将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全过程,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治理与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和依法治企、依法治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为基层送法律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各领域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开启普法新征程,要健全普法责任制和保障机制。“八五”普法要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完善普法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要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社会普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普法经费保障制度,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的监督检查,促进决议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