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海外华文诗词研究述评

2021-11-12 12:54王金凤
心潮诗词评论 2021年4期

王金凤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30多年的历史。历经30年的发展,这门新兴学科已在除了中华诗词以外的文体研究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二十世纪中华诗词进入学术研究视野,二十世纪海外华文诗词因其行为意义也逐步走进了世界华文文学的文学研究谱系。当我们回顾二十世纪以来海外华文诗词研究进程时,发现人们对海外华文诗词的关注热情逐步递增,也逐步形成了一些零散的研究成果。梳理二十世纪以来海外华文诗词的研究状况,挖掘研究取得的成果,并进一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这无疑对调整并完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谱系具有积极意义。

一、华文文学学科视域下的个案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正式名称是1993年在庐山召开的会议上由“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变名而来,“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正式名称则在1986年深圳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正式被大陆学者认可。因此,广义的世界华文文学包括香港、澳门、海峡两岸和境外的华文文学,狭义的世界华文文学即“海外华文文学”。本文选用狭义的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概念,即“海外华文文学”。从地域来看,海外华文文学包括东南亚华文文学、日本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等区域华文文学。从文体来看,海外华文文学涵盖小说、影视、戏剧、现代诗、华文诗词等。由此,将地域和文体结合来看,二十世纪海外华文诗词可划分为东南亚华文诗词、日本华文诗词、北美华文诗词、欧洲华文诗词等,相应的研究即为相应地域的华文诗词研究。

(一)华文诗词个案研究与地域

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场域,构成了文学的鲜活的生命意蕴。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是静止不动的容器,而是社会关系的场域。文学空间是通过文学表征来赋予空间生成社会象征意义的建构过程。二十世纪后半叶,出现了“空间转向”的理论,“空间转向”把中心转向了“空间”“场所”“文化地理”等问题之上,并与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华裔作家因身处不同的国家空间,其文化地理及社会关系中的政治、经济、身份相异,其创作的华文诗词中的主题、精神追问也呈现较明显的地域空间特色,这也就决定华文诗词地域化个案研究的必要。

东南亚华文诗词研究相较其他地域华文诗词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比如,跨地域、文化的视角对新加坡旧体诗词的讨论,比较文学视角对新加坡旧体诗词的研究,从文学谱系版图的完整性把新加坡华文旧体诗词放入海外华文文学的讨论,显示了作者系统化聚焦个案研究的能力。马来西亚华文诗词研究紧随其后,有论者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将马华旧体诗作为华文文学的组成部分并以时间为维度进行个案研究。有些学者以个别华文作家如新加坡国宝级作家潘受的个人成就为代表来谈新加坡华文旧体诗词的成就与中国文化的根基作用。

美国华文诗词和欧洲华文诗词只在其他论作中提及,并未见专题的个案研究。柯卓英以欧洲华文诗词创作为例对海外华文旧体诗词提出了分期研究来摸清欧洲华文诗词发展脉络的设想,并简单地探讨了欧洲华文诗词研究的当代意义。关于美国华文诗词,少量研究者将美华诗词涵盖在现代中国女性诗词的系统里一带而过,另有研究者将美华诗词放在美华诗歌系统中,以杂志为切入点提及美华汉诗的主题与形式。

从宏观的地域分布来看,现阶段研究的广度显然是不足的。只有东南亚区域的新加坡华文诗词和马来西亚的华文诗词得到了关注和相关研究,其他区域诸如北美华文诗词、欧洲华文诗词、东亚华文诗词等的研究则十分单薄,因此拓宽视野将北美华文诗词、欧洲华文诗词、东亚华文诗词纳入海外华文诗词的空间中可作为二十世纪海外华文诗词研究的拓展。

(二)华文诗词个案研究与文体

二十世纪华文诗词脱胎于中国旧体诗词,然而梳理现有的海外华文诗词的研究对象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较为深入研究新加坡华文旧体诗词的赵颖,还是聚焦马来西亚华文诗词的李庆年,还是一笔带过美华女作家创作的朱一帆,现有研究者关注的文体皆在旧体诗上,而词则未得到与旧体诗同样的关注度。

从对华文诗词本身文体的研究来看,东南亚华文诗词研究中对旧体诗关注度高,而没有更细致地挖掘词作。美华诗词的研究者在研究女性华文诗词时侧重词,在研究男性华文诗词时侧重旧体诗,这些研究中的偏颇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多加注意。因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旧体诗所承担的文化载体,诸如平仄、格律、对偶、用典等因素不同,同一作家,诗词所表达和承载的主题亦有差异,侧重其一,则偏废其二,因此针对海外华文诗词研究时不能侧重旧体诗而不看词,也不能只关注词而忽视旧体诗,应将二者等量齐观,从而实现海外华文诗词研究文体的多元与完整。

综上,二十世纪海外华文诗词研究无论从宏观地域上来看,还是微观的文体本身来看,都存在零散化的研究问题。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场域、多元文体研究仍是海外华文诗词研究的重要范畴。将目光由东南亚这一华文研究重镇向更宽广的地域转移,如东亚华文诗词研究、北美华文诗词研究、欧洲华文诗词研究等,再由若干个局部地域华文诗词研究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全场域的研究路径是海外华文诗词研究的必经之路。

二、文学史视域的诗词文献和史论研究

关于海外华文诗词文学史视野下的文献整理现阶段还处于构想阶段。关于五四以来,旧体诗词能否入文学史的问题,学界分歧较大。中国现代文学史领域的先驱人物唐弢、著名学者王泽龙、王富仁等不主张旧体诗词入文学史。姚雪垠、柳亚子等认为文学史应有旧体诗词的一席之地。这种论争一定程度也代表着学术界对海外华文诗词的观点。另有论者袁勇麟振臂疾呼:“世界华文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谱系。”现行海外华文诗词的文献整理以诗词文集整理为主流,未见编入文学史的状况。

二十世纪海外华文诗词被整理为诗词集的有美华作家李祁的《李祁诗词全集》、美华作家顾毓琇的《顾毓琇诗选》、美华诗人蒋彝的《蒋彝诗集》、美华作家阚家蓂的《阚家蓂词集》、美华作家张充和的《张充和诗画集》,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的《当代中国诗词名家精品集叶嘉莹卷》及《迦陵诗词稿》,新加坡国宝级华裔作家潘受的《潘受诗集》及《海外庐诗》,华裔作家邱菽园的《啸虹生诗钞》等。可以看到,无论是东南亚华文诗词整理,还是北美华文诗词整理,都表现为单一作家的诗词集。同时,也可以看到当前对海外诗人的个人诗词集的整理是可观的。

不过,关于海外华文诗词作为一个流派或者系统整理尚处在构想阶段。赵毅衡曾在文中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曾编有《海外中国作家选集·诗歌卷》,不过“诗歌卷”成稿后,虽历时六年递给了九家出版社,最终仍被从《海外中国作家选集(四卷本)》中去掉,只有小说、散文等文体得以成卷出版。可见,海外华文诗歌的地位之微。柯卓英也在论文中对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的文献收集作了如下构想:欧洲华文旧体诗人作品结集出版。男性创作群体如黄遵宪、郁达夫、吴宓等,女性创作群体如单士厘、吕碧城、苏雪林等,作者身份主要有外交工作者、留学生、流亡者、访问学者、游客、华侨等。并构想将《欧洲时报》《英中时报》《华侨快报》《中华诗词》等刊发的诗词曲作品也进行结集出版。目前论者对北美华文诗词和欧洲华文诗词文献整理的构想是一致的,都希望能系统梳理区域华文诗词集。不过,这些仍处构想阶段,都暂时未有成果,希望未来论者可以尝试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关于史论的研究,与港澳台旧体诗词史论的书写和海外汉学家对旧体诗词的研究相比,目前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诗词的相关史论还有长足进步的空间。港澳台关于二十世纪中华诗词的史论目前有刘士林的《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马大勇的《二十世纪诗词史论》、曹辛华的《民国词史考论》、赵郁飞的《晚期民国女性词史稿》等论作。李诠林在《台湾现代文学史稿》中为诗词创作设有专题。海外汉学界对二十世纪华文诗词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美国汉学家田晓菲、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日本汉学家木山英雄等都以专著或专论文章对旧体诗词作了专题研究。而海外华文诗词的相关史论研究尚不足,也期待这个领域的研究早日取得突破。

综上,海外华文诗词的文献梳理有了一定的成果,出版了较多个人诗词集,但是区域化、系统化的梳理仍是空白。港澳台诗词史论研究和海外汉学家对旧体诗词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诗词的系统梳理和史论研究尚需努力。

三、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影响研究

二十世纪海外华文文学涉及跨区域和跨文化两个维度,研究海外华文诗词自然少不了在传播学视域下考察。现下大陆关于海外华文诗词为数不多的研究都涉及海外华文诗词的影响研究。在比较诗学研究中,对待影响研究不能舍弃,平行研究应与影响研究互为补充,二者并行不悖。在现下传播学视域海外华文诗词影响研究的成果中,可以看到欧洲华文诗词通过各级各类诗社的系列活动以及报刊、网站、出版物等媒介进行传播影响,以出版物《中华诗词》《美华文学》等为中心对华文诗词进行传播研究。新媒体、网络传播方式推进华文诗词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研究,这是现阶段受到关注的研究问题。诚然,传播学视域下华文诗词的影响研究还略显单薄,但这无疑拓展了华文诗词海外传播研究的内容,丰富了海外华文诗词研究的方法,从而填补了海外华文诗词传播研究的空白。

关于海外华文诗词的价值研究,基本集中在两个维度:一是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海内外华人的中华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认同;二是构建世界华文文学完整的文学谱系的文学多元性维度。目前这些价值研究比较宽泛,海外华文诗词的价值影响研究很有必要。海外华文诗词的价值影响研究可以从宏观层面,以地理空间、跨文化互文来进行文化认同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学科体系和文学属性层面进行文学谱系论述;可以在研究方法上借助形象学、空间诗学、符号学、现代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进一步发现问题,有效、系统地推进海外华文诗词的研究进程。

综上,海外华文诗词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是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需要,有利于将世界华文文学建构为更完整的体系。目前,关于海外华文诗词的研究从地域上来看,东南亚华文诗词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而欧美等区域的华文诗词的系统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诗词集的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显零散化,缺少系统化梳理,史论尚很薄弱。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方法单一,目前涉及的跨文化文体研究、主题研究、区域发展脉络研究、文献梳理研究,都尚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华文诗词本身的审美意蕴,也未能以实际论据为依据作证“海外华文诗词”对文化认同、中国形象建立、世界华文文学谱系建构的现实意义。海外华文诗词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无论是广度和深度上都尚不够,所以不能轻易给海外华文诗词的实际价值做出武断的评价,期待海外华文诗词研究得到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