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丘陵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2021-11-12 12:42万玉衡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石质山地土层

万玉衡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 合肥230031)

安徽江淮丘陵区位于安徽省中部,115°50′~119°13′E,29°48′~32°53′N,面积约2万km,海拔100~300 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区,年均降水量904.4~1 000 mm。虽然降雨量相对充沛,却存在停滞难、流失多等问题,难以被大量利用;加之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与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储量少。区内地形顺大别山东麓延伸,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冈冲交错,地形破碎。土壤以水稻土、黄褐土、黄棕壤为主,透气性差,下渗难,易龟裂。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造成该区农作物易旱易渍,旱灾影响尤为突出。

江淮丘陵地区分布大量的石质山地,约占区域总面积的10%,成土母质为页岩、砂岩、火山岩、千枚岩等,土壤厚度5~20 cm,pH值7.7,呈中性偏碱,土壤肥力低下。受长期人为活动影响,原生乔木树种基本消失,仅残存少量耐干旱贫瘠的酸枣、野花椒、胡枝子、毛防己、野山楂等灌木和巴根草、白茅草等草本植被。受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江淮丘陵地区石质山地造林困难,森林覆盖率低。研究江淮丘陵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实现绿色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 造林树种选择

土层厚度划分标准参考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相关技术导则,树种选择参照《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规程》(DB34/T1695-2012)。

1.1 碱性土壤、高比例岩裸瘠薄山地造林树种选择

主要指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土壤,土层厚度10 cm以下,裸岩比例60%以上,现有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区域。该区域土层薄,肥力低,造林难度大。造林和生态修复树种可选择侧柏、刺柏、圆柏、青檀、刺槐、构树、苦楝、木槿、紫荆、山楂、花椒等。

1.2 碱性土壤、中等比例岩裸瘠薄区域造林树种选择

主要指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土壤,土层厚度15 cm以下,裸岩比例40%~60%,现有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区域。造林和生态修复树种可选择侧柏、铅笔柏、圆柏、青檀、刺槐、苦楝、构树、紫荆、木槿、紫薇、黄连木、合欢、皂荚、油桐、石榴、山楂、花椒等。

1.3 碱性土壤、低比例岩裸地山地造林树种选择

主要指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土壤,土层厚度20 cm以下,裸岩比例40%以下,现有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区域。造林和生态修复树种可选择铅笔柏、火炬松、青檀、刺槐、合欢、国槐、杜仲、乌桕、朴树、油桐、石榴、杏、桃、樱桃、枣、板栗等。

1.4 非石灰岩区域造林树种选择

主要指非石灰岩发育而来的土壤,土层厚度通常在20 cm以下,岩裸比例40%以下,现有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区域。造林和生态修复树种可选择马尾松、火炬松、麻栎、枫香、黄连木、盐肤木、无患子、化香、油茶、桃、李、柿等。

2 造林技术

2.1 植苗造林

石质山地中上部裸岩比例高的区域宜采用穴状整地,保留原生木本植被,人工或机械挖80 cm×80 cm×80 cm大穴;土层薄裸岩比例高的区域和人工或机械操作不便的石质山地主要采取放炮炸穴,炸穴个数50个/667m。用空压机在设计的定植穴四角各打1 m深的孔,每孔放置1个雷管和2条炸药,炸后形成80 cm深的坑;取出坑内石块,用周边石块垒石整坑,形成80 cm×80 cm×60 cm鱼鳞坑,穴底用杂草铺垫,客土填坑。土层薄裸岩比例高的区域,栽植密度要求不低于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合理造林密度的60%;土层厚度20 cm以上的区域,造林栽植密度不低于常规造林密度的80%。

春季造林,采用2年生苗,要求树高1 m以上,带10 cm土球;也可在雨季用容器苗造林,浇足定根水并采用地膜覆盖苗木根部。

2.2 播种造林

可结合植苗造林进行播种造林。除主要栽植树种外,对有土壤的地方可点播刺槐、构树、苦楝、侧柏等乡土树种作为造林补充方式。点播造林整地强度小,与植苗造林相比,成本低、成活率高、成林快,适用于裸岩比例高、土壤破碎状和缝隙状分布的区域。

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种子萌发需求,可选择春播或冬播。播种前进行局部整地,使播种区无石块和板结土块,种子越小对播种区整地的要求越高。

冬播的种子不宜催芽;春季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采用0.3%~1%的硫酸铜溶液浸泡4~6 h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侧柏等种皮坚硬的种子可用40~60℃的热水浸泡,用水量为种子容积的2倍。消毒后的种子在室内温度15~20℃时保持湿润催芽,当露胚根和裂嘴的种子泡达到种子总数的20%~40%时,即可播种。在整地后的造林地上开穴,均匀地播下种子,覆土并轻轻镇压。

3 造林后抚育管理

3.1 松土、除草

造林当年10月份和翌年春天对成活苗木根部周围0.8~1.0 m范围内进行松土除草,松土深度要内浅外深,除去杂草和苗木根部周边的石块。石质山地土层相对较浅,苗木不易固定,暴风雨后要对造林地巡查,扶正压实幼树,每年1~2次松土除草生,直至郁闭成林。

3.2 水分管理

新造林苗木展叶至完全生根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就会造成植株死亡,因此给足水分至关重要。结合造林作业设计,设置蓄水池或多级提水浇水措施,干旱季节可以抗旱保苗。

3.3 苗木补植

夏秋两季进行造林地检查,对于造林成活率低于80%的造林地,及时用营养钵育苗或带土球同规格苗木及时补植,时间以阴雨天为宜。

3.4 修剪、施肥

对萌发力强的树种适当修剪,保证主干生长;对无明显损伤的主干或生长不良的苗木及时进行平茬复壮。为促进林分早日郁闭,可在秋季落叶后在苗木上坡方向30 cm处开10 cm沟施复合肥,如上坡不具备施肥条件,可以在苗木根部周边开环形沟施肥。

3.5 造林地管护

石质山地造林困难,林木培育方向以生态修复为主、兼顾森林景观效益。造林成活后除必要的抚育活动外,可开展封山护林直至郁闭成林。

4 结语

石质山地造林应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气候、环境因子等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或经长期种植已经实践证明适合本区域生长的树种。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方式造林。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工作,石质山地造林以生态修复为主,造林成活区抚育重点是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石质山地土层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洮砚历史文化初探
拓片制作工艺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及保护性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