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梅 刘春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娱乐化的概念最初由传播学对其进行过界定,“事物以更显著的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或形象出现,以达到更贴近观众、更容易吸引大众关注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娱乐化是以娱乐为核心要素,以娱乐的形式对事物进行修饰与呈现,从而消解了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与真实性的趋势。综上,笔者认为教学娱乐化大致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关注而对教学过程加入一些娱乐元素进行修饰,使教学过程以一种更具煽情性或者刺激性的形式予以呈现。
在考量教学是否应该娱乐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二者的关系。首先二者所追求目标并不相同。娱乐带给人的价值在于感官方面,且具有即时性,缺乏快乐的深度与长度;而教学的价值在于启迪人的心智,传递世间真知,当然教学也同样能带来愉悦,不同的是教学提供的愉悦是一种智慧学识满足之后更为持久深刻的精神愉悦。由此可见教学和娱乐并不具有相互替代性。不过,二者也具有共同之处,即都是人的正当需求,所以具有统一性。相比而言,娱乐化教学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这说明娱乐本身也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波兹曼也曾提到过“教育与娱乐不可分”这一概念。介于此,关于教学内容与理念是不适宜娱乐化的,而教学方式、方法与语言是可以适当融入娱乐元素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娱乐始终只能是作为手段而存在,是为教学效果而服务的,教育者一定要把握好娱乐的“度”。
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扭转传统思政课存在的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单一导致的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将娱乐化元素引入思政教学课堂中,催生了娱乐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偏向于一种娱乐活动,课堂气氛、学生的欢笑成为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更多考虑的不是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与道德素养,而是如何把思政课枯燥、严肃的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从而增加其对学生的吸引力,集中表现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娱乐化倾向。在内容上,减少、弱化严肃的知识内容,或者极力从严肃的教材内容中挖掘娱乐元素并对其加工放大化,单纯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新、奇、怪”的内容讲述,盲目满足学生猎奇、游戏的心理取向,使得本是对学生思想引领的思政课充斥着大量的庸俗的奇闻异事、笑话与八卦;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说唱式、角色表演式、游戏竞猜式,花样层出不穷,对于形式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思考不去或者较少考虑,此时的教学形式俨然不再强调作为为内容服务的形态而存在,而是沦为娱乐的附庸。
不可否认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传统思政课一改往日的枯燥与沉闷,有效地提高了到课率,但却隐含着使思政课教学滑入泛娱乐化深渊的风险。思政课本身具有道德与政治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们对于教学娱乐化不能熟视无睹,但笔者认为除了批判之外,从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朝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从而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做除了警惕思政课教学娱乐化本身对道德或是对政治严肃性消解等一系列弊端之外,还应该从多角度逐层探究思政课教学娱乐化现象背后的成因,进而结合思政课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探索符合泛娱乐化时代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能路径。
思政课的娱乐化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学生追捧从而成为一些教师当前教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应从反思教学娱乐化现象为入手,深入剖析传统中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固守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能对改革纲要的一些要求有错误的解读,过渡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和多样化的娱乐教学手段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不仅要思政课变得“有趣”,更要做到“有益”和“有深度”。
思政课相比其他课程教育意义更强,教师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众所周知,当前社会泛娱乐化浪潮给中职生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如今的娱乐化时代,教学改革强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舍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应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外力如学生的娱乐需求所牵制或者影响。娱乐化教学过分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相对独立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思政课“教师一言堂”的场景已得到基本得到改善,但“师生同唱一台戏”的场景开始蔓延,传统课堂教师的权威受到了一定挑战,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开放对教师本应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形成一定的冲击。
教师应坚守思政课教学的教育性标准,始终坚持把教育性作为衡量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教学娱乐化是否可取在于教学融入娱乐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领会所学内容的教育意义。正如前文所述,娱乐的功能在于带给人轻松的、感官上的、即时性的快乐;而教育则是严肃的,教育所带来的快乐是深层次的、是精神层面的。尤其是思政课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思政课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因此,课堂教学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更要注重文本教育本身,注重用理论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尤其在如今多元的、娱乐化时代,教师更应坚守思政课本身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作用,而不应一味的迎合学生不理性的娱乐需求。在思政课教学融入娱乐元素提高听课率的同时,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开展,一定要重视思想的传承、理想的坚守。只有这样的思政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的重要领地,在泛娱乐化语境之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力,教师的教学思维属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坚守教学思维的深刻性,引领思政课教学由娱乐回归理性,这得益于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乐于接受相关的知识点,还应做到对某一理论问题深入、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作支撑,对课程问题缺少深入的思考,无法展示理论的深度和魅力,其教学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强调教学思维的深刻性是防止思政教学滑入单纯娱乐的深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要全面体现学术严肃性,而是要求教学整体过程既是轻松的,又是深刻的,让教学在笑声中引发思考,将搞笑升华为幽默,让学生在愉悦中成长,使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悦耳悦目”又要“悦心悦意”更要“悦神悦志”。坚守教学思维的深刻性警惕课堂泛娱乐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浅尝辄止、一笑而过,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深刻内涵,梳理出知识的内在结构。
据调查,在问及学生为什么喜欢某一门思政课程时,近70%的学生是因为喜欢老师的上课风格、方式,这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即个人魅力对于思政课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说教式与学理式教学方式是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惯用方式,然而从教学实效性来看,两种教学方式都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相比之下,娱乐化教学在提升课堂吸引力方面给人颇多启发,但过多的娱乐容易喧宾夺主,妨碍有效教学。适度教学娱乐化的关键在于摆正娱乐在各个教学层面的位置,教师应在坚持教学理念的严肃性,不扭曲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传统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适度变革以适应当前娱乐化的外部大环境,具体而言,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语言的选择都可适当融入娱乐元素以提升教学吸引力。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方式方法始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衡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助于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思政课由于其涉及意识形态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教育,所以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性,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今天这样一个视觉化与娱乐化充斥的年代被挤到边缘化的境地,换言之,除了必要的理论灌输,思政课迫切需要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以更好地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目标任务。而直观的、感性的教学手段则弥补了灌输手段的不足,它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的情况下产生共鸣,实现寓教于乐。除此以外,教学话语的运用也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一直以来,由于思政课充斥着太多的生硬的政治术语而被认为是严肃的、枯燥的“洗脑”课程,鉴于此,作为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对严肃的思政课话语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将其转化为更接地气的日常话语,把趣味性和创造性融入到教学语言中,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对于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语言的变革,都不能离开思政课内容本身的特性,要明确教学手段与教学语言的变革是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所服务的,必要的科学性、一定深度的理论性与相对的深刻性是思政课所必须坚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