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松,曹海梅,刘晓倩,张晖,朱金苗
(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近年来,我国人才资源供需方面的突出矛盾就是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同高技能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2月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上升为国家教改的基本制度安排。
现阶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采用“UGE”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模式是以高等学校(University)为主导,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由政府(Government)及企业(Enterprise)共同参与教学和校外实践训练,且高校、政府及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联合培养模式。这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可使学生在就业后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重点是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但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校、企等多方共同合作参与。
虽然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许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但是这些法规仍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和良性的监督运行机制。划入“长三角”经济圈以后,我省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若完全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办学,必将制约我省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和产学研教育的发展,从而影响我省应用型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
我国现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大多未凸显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缺乏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很多高校对如何建设、发展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的工人师傅由于工作繁忙,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管理也缺乏热情和足够的责任心,使学生实习容易流于形式。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导致校企间产学研合作出现困难。
高校对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管理上都非常重视,比如,课程标准的制定首先由学院或系部组织教师编写,再由学校组织答辩和专家论证,并反复修改;新进教师第一年不允许独立授课,教师在某门课程授课前至少应担任一个学期助教工作;过程管理有初期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听课、青年教师导师听课和指导、学生评教、年度教学考核等。
然而,高校在对待学生实习课程的时候,却存在诸多细节方面管理的缺失或不够细致,比如,岗前培训教育简单化,日常管理不细致,师生沟通少,缺乏对学习情况的及时跟踪,考核鉴定不合理等。
企业注重生产安全和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于接待学生实习一般都心存顾虑。实际上,企业知道从长期来看,校企合作有利于自身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但短期来看,安排学生实习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用工成本,还可能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部分企业通过实习培养的人才很难签约留下来,这也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参与合作培养的兴趣。据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和我院)部分产学研合作企业反映,目前,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后愿意签约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比例大多不超过一成。大多数进企业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行业实践和工作经验,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若学生在实习单位发生安全事故责任划分比较困难,容易发生校企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普遍不高,很多教师都没有相关企业工作和实践的经验,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还有部分高校不重视教师实际工作经历和实践教学效果,兴起过一阵“考证风”,出现一些为了“双师”而“双师”的现象,比如工科教师考个“导游证”,数学老师考个“二建证”,甚至艺术老师考个“驾驶证”都认定“双师”,这些无疑是脱离实际而陷入了“本本主义”的行为。
首先,政府出台导向性的政策以及与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国家出台的现行政策和相关举措更多的是以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目的提出的,而并非围绕人才培养的模式。如此,高校往往以面向地方经济需求,推动科技水平发展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优先目标,在此前提下来制定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建议政府引导以培养人才为优先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在本科教学评估、合格专业认证以及硕士点申报等方面增加一些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方面的考核指标,以期通过以评促建,达到提高产学研合作培养效果的目的。
其次,加大财力支持。政府既可以联合企业和高校共同出资建设实践基地,也可以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优待政策。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尤其是引导校企间信息共享以及产学研合作育人,促成校企之间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如此,既有利于促成校企双方在产学研培养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协调高校的科技及人才资源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深入而细致的岗前培训有助于学生了解实习企业和实习工作,更快地适应实习生活。①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有利于学生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尽快进入角色;②安全培训。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安全是最重要的。在新的岗位和新环境下,对工作岗位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防盗、防抢、防骗、防传销、防网络犯罪、安全法律知识学习等方面都要进行培训;③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如考勤制度、实习人员职责、实验室“5S”管理制度、就餐制度、宿舍管理制度、考核评优制度等。通过岗前学习,能够提高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减少违纪,更好地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重视并坚持日常管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孩子,自觉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强,需要学校和老师坚持日常管理,并进行督促。再加上新时代的大学生往往都追求个性,自尊心很强,这就要求老师在管理上还要讲求方法,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其优点和成绩也要进行及时的正面反馈,批评的时候还要注意个性化和人性化。
重视考核和评优工作。考核对象包括实习生、实习小组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日常遵守规章制度情况记录、企业师傅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对优秀实习生和集体要进行表彰,在下一届实习生中起到良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还要注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以便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作出合理调整,使下一届的实习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要制定公平、公正且细致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要完善奖惩及评价制度,将实习指导教师的表现和成果用于教师的教学考核、年终考核、工作量、荣誉称号、职务晋升等多方面的量化指标。
因为指导教师在企业一线和企业人员直接接触,其责任心和教学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认同感。指导教师责任心越强,水平越高,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认同感也越高,有利于校企之间建立并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院中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七成以上,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的教师,企业的工程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难以胜任指导学生企业的实习工作。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促进教学和科研更好地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培养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此,学校(学院)应该做好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一是要制定中青年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的相关制度。明确挂职岗位的职责、要求和成效并严格执行;二是要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树典型,行表彰。学院制定挂职锻炼教师考评机制,注重考核挂职锻炼教师的过程、实效,同时还要考评教师挂职锻炼后续的跟进工作,鼓励教师积极与挂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三是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教师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线挂职锻炼,条件可能比较艰苦,要切实保障教师的衣食住行,让他们能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安心地学习和工作。
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特别重视化工等工科类学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学院多年拓展,截至2020年12月,与我院订有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协议的企事业单位达39家,其中合肥市及周边地区19家,这些合作单位为我院学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和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针对每一家实习单位都安排了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实习的工作。对合肥及附近企业,教师每周至少有两个半天和学生在一起,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实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也便于教师充分利用实习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对省外的企业,如张家港华天药业有限公司、远东化工海宁公司、远东化工深圳公司等企业,要求教师团队每学期至少到企业看望一次学生。在日常管理上,我们每8~10名实习生会安排1位组长,负责组员的日常考勤并记录组员们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负责每天和指导教师联系。这样,指导教师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便于及时开展工作,并做到有的放矢,使实习的考核评价工作更科学合理。
近年来,学校发文鼓励教师到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挂职锻炼,并积极为教师挂职做好联系、协调和保障工作,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进企业实践锻炼的热情,为我校教师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培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创造了条件。
前不久,我校积极联合合肥市经信局,筹建合肥市化工制药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期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整合和优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