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1-12 11:18田继军集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田继军/集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教学机制相对单一以及滞后,主要采取“传授—模仿—练习—考试”的路径实施具体田径教学工作,在教学层面主要以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在动作要领示范方面付出较多时间,而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采取机械模仿的方式学习动作要领。此类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导致学生个性发展较为滞缓,和教学指导思想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开发田径运动的健身性以及趣味性,没有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培育给予高度重视,忽视了学生个性主张以及诉求,因此学生在田径学习以及训练中严重缺乏参与感以及积极性,导致教学实际情况和预期具有明显差异,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化以及改进。田径课程在整个教学大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而言,其日常教学组织工作面临较大问题,大部分高校的教材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思路。如果需要在既定课时内容学习相关理论技能,就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提升,充研究借助现代技术优化田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其自身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有利于为社会输出相应的复合型体育教材,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向更高水平迈进。

伴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现存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滞后以及教学内容陈旧等,已经给田径课程教学工作实施以及体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让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入,学校田径课教学必须大力破除固有思维,建立“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基于教学目标以及整体规划,探索体育教学的全新路径。围绕田径教学现状的详细阐述可知,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已经陷入诸多发展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学校以及教学人员并未科学认识田径运动的深刻价值,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层面,其创新度极为薄弱,使得学生对田径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各方面都没有对齐给予高度重视,事物的发展前景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与其受重视程度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各方对具体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倾向决定了高校课程的教学成效,具体到田径课程而言,其教学成效受到学生、学校以及教师三方的影响,在教学中对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成为必修课程,身体素质不理想或者对大学田径项目参与度较低的学生可以尝试其他类型项目越差越不选越不选越差的恶性循环,学生进行体制测试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田径教学。高校学生体质水平下降,必须从田径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才能得以提升改变。

二、《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与杂乱无序

近年来,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化以及多元化趋势有所增强,驱动着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完善,如果在内容上仍然保持不变,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和教学目标同步调整,应该围绕学生兴趣筛选并剔除其中与教学目的不匹配的,不能得到实际教学支撑的内容,促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时代发展相贴合。此外,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混乱,教材内容重复情形较为严重。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教材内容并没有明显延伸和创新,知识点缺乏有效串联。相对于中学课程而言,高校田径课程递进性不显著,和课程基本原理适应度不理想,无法打造系统化的体育教材体系。

(二)教学方法、手段单调,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策略,通常被视作教学手段或者媒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灵活应用相应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以及主动学习,另外,也应该基于学生兴趣、能力以及偏好,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体育学习场景。现代教学手段已经和教学工作深入融合,然而在田径课程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范围极小,仍然以理论讲解、教师示范以及挂图学习为主,并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创造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纠正学生规范动作方面复出较多时间,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意识以及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中接收指令,其个人的创造性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背离素质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片面,缺乏全面性

当前田径教学,师生缺乏及时的反馈和沟通。教师对学生成绩达标与否极为关注,并未跟踪其是否掌握了田径技术;同时,学生也没有科学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上述情形和高校教育的本质极不吻合,导致教学评价存在明显漏洞。此外,田径课程评价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缺乏及时地、动态地过程评价。所以导致整个评价没有体现学生的日常表现,也没有全面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在考试时,学生也仅仅死记硬背,考后对自己所学内容失去记忆,这样就容易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很难实现。

三、《田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教育应该梳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开展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时也应该融入这一理念。一方面,需要对田径经济运动项目的角色进行重塑,使其能够被广大学生接受和认可,不断增强田径运动的趣味性以及健身性,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规避学生学习时的抗拒心理,使其由被动学习朝主动学习转变。另一方面,应该筛选优质的,符合高校学生认知发展以及个性的田径教学内容,大胆尝试全新的极具时代特色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当地在田径教学中融入球类运动教学方法。

(二)优化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

首先,就教学内容筛选而言,应该进口体育课程改革精神,相对于中小学田径教学改革而言,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该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竞技能力以及健身能力。在学习高度重视田径课程教学工作的背景下,需要推动学校体育超终身体育转变。还应围绕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和升级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应该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延伸。在课程内容优化时,应该融入多样化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转移至户外场景,形成对生存能力的全新认识,借助这种方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另外,在可以探索在田径教学中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例如把田径和健康想结合,向学生传递健康生活方式理念,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创造力。最后,大胆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还客观分析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在田径教学中融入交互性以及娱乐性元素,有效推动高校田径教学提质增效。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

田径教学能力是每一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项。因此需要果断摒弃以往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对田径课程内容加以调整以及优化,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在整个学习中的比重,将实践性教学内容前置到重要地位,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其教学素养。在教学中强化田径基础理沦和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当降低对田径术科成绩考核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学习能力、教学与训练及科研能力、组织比赛及临场裁判等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会做、会讲、会教,以培养含格的中学体育教师为终极目标.给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田径课程教学必须重塑教学机智,充分融合趣味性以及竞技性元素,打造健身式的教学模式,推动竞技体育技术教学转变为终身体育,进一步凸显该运动的健身作用。

(四)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机制

应该对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加以优化,具体而言,需要基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就评价内容而言,评价内容应该覆盖学生的全部能力,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具体评价内容需要细分成两大板块,分别是基本理论知识考核以及实践能力考核,把考核内容覆盖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掌握、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发展等,最终输出较为完整的评价报告。就评价方式而言,应该改变只有教师评价这一传统方式,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专家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评价的说服力。同时,也可将开卷和闭卷也作为评价方式加以应用,同时可以让不同小组学生互评打分,基于实践评价同等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改革必须着眼于时代发展趋势,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相整合,借助“知识互融性”,着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并不断从内容以及形式上加以改革,助推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够得到同步转变和优化,这样才可以从系统层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计数:田径小能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