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2021-11-12 09:45韩国宏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19期

韩国宏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综合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创新教育路径,应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科学传承思想政治知识,全面普及、弘扬、传承和发展革命文化,发扬民主精神,培育学生良好的作风与崇高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恪守政治道德准则,坚守民族立场。

1 新媒体特征探讨

1967年,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Goldmark(戈尔德马克先生)首次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后来,新媒体艺术家Lev Manovich(列维·曼诺维奇)指出新媒体是用数字信息流组合而成的传播介质,这种传播介质不同于传统媒体,属于一种新媒介。中国学者宫承波先生曾指出新媒体是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各种先进的技术方式为用户传送信息的新形式。新媒体技术有四大特征:第一,开放性。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明显具有开放性。2020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多达9.40亿,手机用户有9.32亿,中国网民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2%。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上网,用网络获取信息和学习,上网途径也非常便捷。第二,虚拟性。新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是数字化信息,这种信息属于一种物理媒介,虽然看不见,却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用数字化信息进行交流,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能够自由发表意见和个人见解,无拘无束,虚拟性特征显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数字虚拟化特征,让学生在虚拟的学习空间内表达个人观点。第三,互动性。传统教学属于一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主要是教师采用灌输式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运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将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时政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表个人意见,与教师进行沟通,关注自己喜欢的内容,表达心声,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第四,共享性。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能够辅助用户精准搜索信息内容,同时,能够将信息和用户个人的观点进行分析,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协同学生运行新媒体的共享性特征为学生分享知识,让学生自由搜索信息,形成正确的判断思路,不断促进知识资源的共享。

2 新媒体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

2.1 教育的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教育变革进一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发生转变,新媒体教具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教师会运用新媒体教具为学生展示课件,梳理知识,播放时政新闻,使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在课外,教师会协同学生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促进知识共享,发表不同的见解,共同提升思想政治修养。

2.2 教师身份转换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政治教育工作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师为本,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深入,教师身份出现了转换,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也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引导,辅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3 思政新问题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可忽视的新问题,部分教师会过度依赖新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新媒体技术搜集大量的信息,没有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部分学生也认为运用新媒体就能完成思想政治学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此外,也有部分学生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偏激的思想和负面言论。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粗略

3.1 社交平台的引用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应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利用社交平台促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部署,实现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做好正能量舆论宣传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努力实现高校与师生、课堂与课后的协调统一,紧抓工作重点,以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促进思想政治文化理念和高校教育的紧密融合,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名学生,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新媒体社交平台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基于学生的角度,综合考虑他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坚持人本主义原则,关怀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声,以此引导学生恪守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念,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秉承高尚的政治信仰。

3.2 筛选信息引导教育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运用新媒体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教师应注意结合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目标提炼相关信息,做好思想政治知识传承工作,和学生一起解读思想政治概念知识,以便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其次,教师理应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铭记党史,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做好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净化学生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思潮进入中国,年轻的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已产生“无政府主义”思想、“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偏离了社会主义理念,无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爱国思想薄弱,社会情感冷漠,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缓解和逐步消除这些问题,综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目前,各高校已通过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来传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端正学生的三观,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红色文学,和学生一起回顾红色之旅,协同学生排练革命历史剧《红旗漫卷西风》《长征》《红灯记》《沙家浜》《赵一曼》《杨靖宇》等,唱《国歌》《国际歌》《西征胜利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从而让学生深度体验革命先烈在战场上顽强的毅力和纵横驰骋的风姿,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毕生目标与家国情怀、民族命运相连接,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事业,摒除不健康思想。另外,教师应注意运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渗透和挖掘红色文化因素,组织学生一起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为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定期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并引导学生去挖掘红色文化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地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3.3 思政工作时效性

教师应重视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认真备课,紧密融合时政热点和实践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于本校思想政治工作,共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网站,编辑高校思政信息化刊物,开通高校微博,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送微信公众号,设置群论坛,搭建促进师生互动的信息化桥梁,从而不断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在开展时政热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轮流发布对该热点的见解,认真浏览学生发布的观点,做好回复与点评工作。如果某学生发布了不当言论,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摒除负面心理因素,避免负面影响扩大。另外,教师可以协同学生针对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自行创作微电影、电视专题片、报告文学和影视剧等作品,将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与时政热点深入融入于这些作品中,让学生在创作和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同步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修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发挥社交平台的互动作用,促进知识分享,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