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央
(三明市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福建三明 365000)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强调文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并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也提出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就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就是重要的基础性一环。我们应紧紧围绕新时代文化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提升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充分重视文物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发挥文物档案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在文物档案建立过程中,文物普查登记是最基础的一个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工作环节。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各地文物部门积极推进文物普查工作,据统计,目前已登录文物有48592662件,拍摄的照片有42678686张。考虑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文物普查工作任务艰巨,期间还涉及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个类目,因此要求在文物普查过程中,要做好登记的文物资料应准确、完整,可为未来的文物考古、发掘、研究、检测等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持。
针对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国家文物局也制定和落实了全国性的文物普查质量档案保管备案制度,该制度对文物档案归档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归档范围应包括业务材料和工作材料,且要确保每项材料内容准确、完整,做到不缺、不漏、不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工作不断推进,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三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72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639处871个点,其中,国家级12处30个点、省级124处279个点、县(市、区)级503处562个点。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处、市级历史文化名村98个;中国传统村落62处、省级传统村落97处;省特色小镇3处、省历史文化街区1处。全市共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2家,其中综合类9家、专题类1家、革命纪念类2家,已备案民办博物馆1家。国有馆藏文物共25151件/套,实际数量32746件。通过文物普查工作,可让文物工作中更加进一步地摸清家底,了解馆藏的各类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可为下一代文物修复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可为各类文物博物馆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可靠的文物档案资料。因此,也就需要我们重视文物档案的建立,应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建立起文物档案,从而更好地为文物保护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开展。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考古发掘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而由于考古挖掘的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必须要确保挖掘出土的文物档案质量完整齐全,才能够确保后续的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及利用等工作有序开展。这需要相关的考古单位,要重视考古挖掘现场文物档案的建立,及时将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进行登记、拍照、摄像、绘图,并规范整理归档,以更好地呈现出考古的成果。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国家也针对文物档案管理方面,制定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这一规范性文件,在该规范中,就文物档案的内容、格式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其中,就考古发掘现场所形成的文物档案,明确要求应有考古发掘记录、工作报告等内容,同时对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需要逐一进行登记、编目和归档。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发掘项目不断进行,以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文物工作者在其大大小小的溶洞中发现了大量的缘故人类制作的石制工具及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一考古发现,使得万寿岩身价倍增,同时也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的了十几万年;同时,遗址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由于是世界罕见,因此享誉为“人类最早的建筑”;另外,就石器制作方式、生活形态方面的相似性,也为证明闽台同根同源提供了有力佐证。
可见,文献档案在考古发掘中可以起到补充和借鉴的作用。为了能更接近历史真相,在考古发掘工作前,需要考古工作者查阅相关的文献记载,同时针对文物考古时也需要收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作考古发掘中必要的参考和补充。因此,文物档案在考古发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及时建立文物档案。
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请工作中,文物档案也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可以说,申遗档案是否规范、详实,将直接影响项目申遗的成败。文物档案在申遗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文物工作是在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强调真实性和文物文化价值的原则上开展的,因此需要文物档案人员,重视文物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各个环节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有效进行,从而提升文物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申遗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专业性和技术性也较强,需要各方面档案材料的支持,若不重视日常的文物档案管理,很有可能会因此而错失机会,从而留下遗憾。总的来说,在申遗工作中,文物档案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切实做好文物档案工作,才能够有效保障申遗工作的成功,因此在文物考古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形成正确的档案意识,认识到文物档案的重要性,并将文物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文物工作的始终,从而为申遗工作提供可靠的档案材料。
对文物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为延续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给中华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如何让“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利用途径的具体可分为多形式活化,如静态展示、动态演艺等;多渠道融合,如与文创产品融合、与旅游业态融合等;多手段转化,如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传统技艺等,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精髓养分,以此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以三明市万寿岩5A级旅游景区项目,在该项目创建中,以万寿岩为背景,将文物档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化,如以“穿越远古、对话万年”为文化脉络贯穿,利用文物档案做足文化展示,修复吕厝郎官第、成祖公祠、吕先秀与吕其福民居等古建筑,提升村容村貌。复建闽学四贤游书讲学地——翠云书院,新建书香广场、读书长廊等休憩设施,再现耕读传家历史文化;如与三明市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联合构建,将万寿岩打造为兼具特色性和教育性的研学体验基地。基地分为两个板块,室内研学板块,通过构建万寿岩时空记忆研学馆,通过实体展示、展板展示、VR实景再现、机器人情景互动、讲解员解读等形式进行文物档案的展览,再现万寿岩文化历史。同时,引入“万寿时空小达人”活动,在每个研学板块设立积分环节,以积分奖励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研学热情。室外研学板块,在不破坏遗址的前提下,修建以万寿岩旧石器文化为主的科普廊道,并附着相应的文物档案信息,介绍万寿岩遗迹的文化,起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考的目的;如拟充分利用邓文铿反腐治贪的传说,建立廉政文化展馆,结合传承历史文化,建设警示教育基地等等。这些均是文物档案教育功能得以很好发挥的重要体现。
总之,文物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象征,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所以如何将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文物档案建立在文物普查中、在考古发掘中、申遗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文物档案所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从而做好文物档案工作,进而为文物保护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