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三
学诗十来年,诗海遨游,其中甘苦唯有自知。虽勉力求之,仍觉登堂入室不易,加之自身正处在提升阶段,若说传经布道,必会贻笑方家。现选取拙作几首,略作剖析,以当芹献,望诸君不嫌浅陋,则某之幸。
我长于捕捉典型细节,喜欢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应源于幼年时。记得正值炎炎夏日,午后无风,闷热难耐,我没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像极了蔫枯的叶子。百无聊赖之际,父亲突然唤我,笑指卧于树荫的黄犬对我说,快看快看,它舌头尖上滴汗!我当时应该是既惊且喜的,这或许为我开启了用眼睛,用心,用耳朵,去感受自然界的历程。我觉得这也是在积累素材,看到的事和物多了,大部分能储存在记忆里。记忆则宛如一个箱子,积累就如同珠宝,积累多了,就成了杜十娘的百宝箱,创作需要时,可以随取随用,方便得很,而且随手一拿,尽是天机云锦,尽是美玉珠玑。
时至今日。我仍喜欢观察。上下班的路上,下乡工作的途中,我把眼睛当作相机,见到的花草虫鸟,人物事件,无一不摄入进来,储存在脑海中,留着备用。
我经常往返宿松合肥,长路漫漫,多有时间去打量车上的乘客。有次恰好邻座是位情窦初开的美少女,上车以后,她大大的眼睛一直凝神地看着手机,纤纤手指一直鸡啄米一样地点击着屏幕,全神贯注地编着短信,连我在近旁长时间地注视着她,她都没发现。突然,有情况发生!她桃面带赤,接连发几条短信出去,又急急忙忙地撤回了。这个动作让我的心怦然一动,《看某人发微信》这首诗就这样,在旅途中诞生了。
双眼凝神纤指抬,桃腮两朵赤云堆。
女儿心事真微妙,连发三条又撤回。
我觉得连续撤回微信的动作,很触动我。它把少女羞涩迟疑,欲说还休,几番纠结的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于是我把少女其他的无典型意义的动作和神态裁剪掉,选取“凝神的双眼”“抬起纤指”“腮堆赤云”等,用工笔画的笔法系列勾勒,把一个怀春少女发微信给情郎时的唯美神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菜市场也是感受生活的好地方。鲜嫩的蔬菜,鲜活的鱼虾,各色买菜的人,神态各异的小贩,人间的烟火气尽集于斯。这里也是诗者撷取素材的好场所。
那是栀子花开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甜香,早上我去菜市场买菜,不经意间,一位卖菜的老奶奶,走进了我的视线。她梳着一个小小的老式鬏巴,一朵肥嫩的栀子花簪在上面。老奶奶爱美,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老奶奶戴上栀子花真美,这是我的第二个感觉。爱美的老奶奶是热爱生活的,热爱生活的人都是美的,美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心,簪栀子花的老奶奶瞬间打动了我。其他无用的藤藤蔓蔓,枝枝丫丫,我全部忽略,就老奶奶插花,香肥的栀子花在鬓发间颤颤袅袅这一细节,我把它铺展开来,《晨起所见》这首诗,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这位爱美的可爱的老奶奶,就这么定格在了我的诗里。
晨起所见
蝴蝶相随老媪飞,趋前几步欲探微。
原来白发爱妍美,一朵玉栀头上肥。
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到细节,然后进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就会让读者印象深刻,能节约好多笔墨,大大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巧妙构思的最好的方法是设置悬念,再抽丝剥茧,引导读者去猜想,去设想,直到结句,谜底揭晓,读者才恍然大悟,在大悟的同时,不禁感叹作者的机心。这样诗就会显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
好的诗者善于造境,善于在具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从而形成一种场景,一种氛围,一种空间,并调动读者的情绪,以产生共鸣。
我喜欢亲近自然,我觉得一个人如若能了解自然和自己,便是世上最通透的人。春花烂漫,呼朋引伴地相邀到陌上踏青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踏青于我,不单单是饱览春色,也是一个寻诗觅句的好机会。
《春游》这首诗构思的起始是,踏青时见到峰顶陡峭,而路径平坦,不禁灵光一闪,陡峭的峰尖不就是古音里的仄声字么?平坦蜿蜒的路径不就是古音里的平声字么?这样一想,看清溪有律,看青山有韵,处处如诗,踏青人如同在唐诗宋词里穿行。有了这个奇特的想象,巧妙的设喻就顺理成章,剩下的就是造境了,境造好了,诗也就成了。
春 游
红才送往绿相迎,人在宋唐诗里行。
溪有律音山有韵,峰尖为仄路为平。
构思既要巧又要妙,巧妙的构思是成就一首好诗的必要条件。有了好的构思,写起来就如行云流水,毫不费力。
《寂夜》这首诗构思时,我首先找到了“芭蕉”这个发力点和切入点,起句便发力,承句后接力,转句又借力,结句再着力,句句相接,环环相扣。先设悬念,卖关子,遍寻旅舍前后,没见到芭蕉,故尔“暗喜”,以为可以一夜好眠,却不料终夜仍有秋声相扰,读者这时也会心存疑惑:不是没芭蕉吗?怎么还睡不好呢?最后谜底揭开,原来是满院的风竹在潇潇地敲着秋韵,扰了好眠,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发力点在竹上,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者是也。我在此诗中用了一些手段,构思时,在“巧”,在“妙”字上做了点文章。
寂 夜
遍寻旅舍少芭蕉,暗喜平安度此宵。
一夜秋声频扰耳,只缘有竹也潇潇。
“文似看山不喜平”,《寂夜》为了避免平铺直叙,故而用“曲笔”,层层铺垫,处处设伏,不断制造悬念,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直到最后才说出谜底。读者在猜的过程中,欲罢不能,这样的诗,读者看过之后定会回味不已,难以忘怀。
为诗为文,除真情实感外,还要长于技巧。有了技巧就能四两拨千斤,就能举重若轻。还要重视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春 归
雨后红鲜半已残,杜鹃啼怨耳边钻。
我心本是小如叶,载得春愁似海宽。
我在《春归》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反衬、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并巧妙设喻,以叶喻心,以海喻愁,并说如叶般小的心,能载似海宽的愁,一小一大,两种不相容的诗词元素,以“载得”二字构成新的对立,在对立中让读者感受其统一,以形成张力,也让诗趣在小和大的对比中产生。反衬、对比、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抽象的春愁变得具体鲜明。我又用“雨后”“红鲜半已残”,还有杜鹃“不如归去”的悲啼,来凸显出春归,以此扣题。
雨 夜
夜雨敲窗眠未成,千愁未去万愁增。
相思更比愁还厚,一秒心中积一层。
雨夜是易感之时,千愁未去,万愁还增,而相思比愁还厚,一秒积集一层。只增未减,愁来不断,如之奈何!《雨夜》这首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我把无形无影的相思,等同于有质有形的灰。灰可以自然而然地积集成堆,而相思必须用技巧,用手法,才能让它如同灰一样,可以一层一层地堆积在心里,并让读者信服。只有把相思形象化了,具体化了,让它可触摸,可看见,这波操作才成功,作品也因此有了特别的情趣。
诗之所难者趣也。诗之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我认为如若长于技巧,多用修辞手法,则诗之趣得之不难。
行文多曲折,落笔自生花。行文还似布阵,要胸有丘壑,机心叠出。在锤词炼句时,文字就是兵,诗者不仅要会用兵,而且要善出奇兵。
诗文变化多端,才能生动有趣;诗文起伏跌宕,才能异峰突起;诗文要善于联想,善于生发,想落天外,才多有奇思,才多有妙构佳句。总之,做人忌有机心,而行文要有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