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蕾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国际上提出对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社会全面构建战略,读书已然成为国民提升素质的必需。笔者结合高校二级学院工会的具体情况,研究在高校二级工会建设多元功能的职工书屋,为高校教职工群体构建多元化的阅读平台,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文化的兴盛繁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我们民族的复兴和伟大。”阅读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升我们国家民族素质重要手段。因此,怎样才能推动国民喜欢阅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底蕴,提升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当今国家的重中之重。因此通过进行职工书屋建设,这不仅仅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大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一种深化;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工会在新时期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一种迫切要求。
职工书屋最初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保障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一线职工的文化基本权益,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项重要的公益工程。而高校的二级工会所面对的对象就是高校中最基层的群众组织,其目的是维护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它建制于各院系部,是直接与一线教职工打交道的平台,因此也是最容易了解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其愿望与心声,是实现下下沟通的重要渠道。
通过工会建立职工书屋的实际价值在于,它是高校工会实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发挥工会工作的文化关爱作用,同时也是协同学院资料室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无论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习俗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甚至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人群对信息需求交叉性很大,因而,职工书屋已不局限在文化知识的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提升。因此,职工书屋应做到文化性和学术性并举,为学院教职员工提供教科研、教学、文化休闲服务和信息资源,极大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建成丰富文化生活的大课堂和教职员工文化精神生活的“充电驿站”。因此,高校二级工会如何建好职工书屋,探索一条职工书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为重要。
不少高校对职工书屋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已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和二级资料室,并认为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教职工全方位的学习和使用。倘若单独建立职工书屋则会耗费资金和人力,更感觉是走形式主义,象征性的“房间布置”,没有什么实质效益,从而高校 职工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搭建职工书屋包括场地布置、书刊征订、人员配备及设备等都离不开经费支撑,而仅靠学院工会一个部门不能承担全部费用。由于学校不重视不够,建设职工书屋的经费得不到保障,书刊及阅读设备少,书屋环境差,没有专门人员管理等,最终导致书屋职工无人问津。
就高校而言,二级学院资料室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且专门设置了阅览室来满足教职工的阅读需求。各工会的“教工之家”中也摆放供教师职工阅读的书籍。这导致所谓的职工书屋和院系资料室建设功能重复,书屋没有发挥更多的功能和作用,只是停留在简单借阅,没有形成较好的读书氛围,也没有赋予在借阅之外更多的多元化的功能。究其原因无论从教师员工还是 职工书屋的管理者,对职工书屋所担任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承载的责任认识不高,定位不准。
当前,国民以碎片化和娱乐化阅读为主,审读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而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高校教职工,对书籍的阅读更加“挑剔”,他们需要高品质的图书、适宜的阅读环境及设备。而目前,职工书屋的书籍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除每年增加的报刊杂志外,很多都是80、90 年代出版的书籍。一方面是书籍没有吸引力,职工借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年代久远,图书破损严重。带来的结果是职工书屋的书籍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此外 职工书屋还停留在最原始的借阅功能,不能够利用高校大量丰富的现代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师生员工服务,最终导致职工书屋无存在优势,可有可无。
在教职工群体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小书屋发挥大作用,让把职工书屋成为教职工们学习、提升专业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是高校工会建设职工书屋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工会创建职工书屋,首先应以高校的教职工群体为服务对象,在管理上可以采取以工会为主导,与其他院系科室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葛洛首次提出系统创新,其概念是指为实现共同的目的,不同主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之间相互合作、融合,发挥彼此间最大的优势,获取外部效应,产生更大效益,提高创新绩效。工会面向最基层教职员工,是与他们联系的前沿,是实现上下沟通协调的阵地,也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工会和学校、校工会、院系各个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可共同更好地服务教职工的发展。
工会可以与学院资料室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在图书、音像资源方面,可由资料室协助统一采购。在场馆利用方面,职工书屋可考虑设在院系资料室内,由资料室进行借阅管理,依托院系资料室的借阅系统,最大程度地实现与资料室的资源利用和共享。在实际操作管理机制上,可结合各高校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与资料室共同建设管理和借阅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包括书籍和刊物管理操作办法等。在图书的内容方面,鉴于教职工群体的年龄层跨度较大,知识覆盖面宽。因此,可在职工群体中进行先期调研,尽可能满足职工不同的读书兴趣与需求,并针对高校中脑力工作者科研压力大,需在业余时间适当放松精力,并兼顾家庭的特征,可订购健康常识、婚姻家庭、家教、纺织服装、烹饪知识的图书。此外还可以推行“书籍漂流”,发动教职工把家中不需要的书赠与书屋,进行书籍共享。在打造书香氛围方面,可定期推荐一本好书,引导教职工全家共同阅读,并组织开展读书会或读书日,定期分享自己阅读感受,内容可涵盖生活管理、育儿、老年人保健、家庭健康等与结合日常生活相关的经验。此外,可结合特定的节日涉及读书活动,如在我们建党100 周年之际,在全院范围开展阅读党史等理论书籍、看有关红色等抗战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开展相关题材的演讲比赛,在教职工中养成读书习惯,掀起读书热潮,打造书香氛围。
工会可以与院系研究所协同合作,组织学术沙龙,为灵感插上翅膀,为思想碰撞带来火花。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下午茶”传统历史悠久,众多的诺贝尔奖的获得就是在下午茶的交流中形成的。工会可以借鉴这样的传统,与各院系及研究所进行合作,借助研究所和各系部的专业背景,邀请在该学术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或学院的专业教师,以沙龙或茶话会等形式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提供轻松、舒适的交流场所。沙龙活动主题也可包罗方方面面,包括教职工发展,跨文化交流,子女教育、心灵驿站等。此外也可以邀请学院学者乃至外籍教师共同参与,使沙龙活动充满国际特色。可以充分利用职工书屋的交流空间,与国内企业乃至国际院校合作,宣传学院乃至学校的文化,形成持之以恒的学术和文化交流的互访。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形成含有特色的文化载体,搭建教职工乃至国际院校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营造和谐良好的精神氛围。
工会可与实验室协同合作,充分调动工会会员的积极性,开发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例如采用微电影、微课、慕课和动画、VR 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将党和国家的有关工会工作的指示和精神、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内容,以更加生动、有趣和便捷的方式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将所有文档、录音、影像等实物资料建立电子文档,建立不同主题,不同专题和不同时期的数据库。此外工会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的载体和平台来推动全面阅读活动,让阅读无处不在地开展。可考虑建立高校职工书屋网站,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在互联网上向广大教职工实时发布职工书屋的活动信息和取得成果。可以利用手机、IPAD 等现代通讯工具,积极推出职工书屋App 客户端,并利其开展网上讨论和微信、微博交流等活动,增进教职工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良性互动。
高校教职员工科研压力大,平日工作繁忙,学院工会可与校工会协同合作,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职员工的文化生活。可组织教职工外出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充分放松心情,缓解教学、科研带来的压力;每年开展“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包括参加校工会举办的庆“三八”节联谊会;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巾帼标兵”评选活动;开展庆“三八”节女教职工个人才艺作品征集与展评活动;举办女性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参加学校历届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及教职工运动会;组织参加摄影展;组织参加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排球赛、网球赛、五人足球赛等体育活动;组织参加全校教职工校园竞赛等等。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分满足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益于广大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极大地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也使工会工作更加生气勃勃,面貌焕然一新。
总之,加强高校职工书屋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工会在与其他各个学校院系部门协同合作是职工书屋发挥多元功能的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工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持续探索协同共建模式下的规律,积累经验,不断克服困难,携手各部门全面地、长期紧密合作,最终让职工书屋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吸收知识养分,提升各方面素养的精神文化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