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涛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教育部2018 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课程的选择,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但是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技术发展大潮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教师虽然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知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与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更缺乏高端实践应用型人才。总体而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现状还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对传统课堂产生深刻影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成为主流,也大幅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软件录制教学视频、在线发布作业、在线批改作业、在线互动讨论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习,特别是非工科教师难度更大。当前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普遍较大,大部分教师更注重传统教学,而在自身信息化素养提升方面意愿不强,利用信息化创新教学改革方面更是动力不足。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成为制约线上教学的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发现,高职高专学校90%以上的教师信息素养原提升途径主要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但是校内信息化方面的高端讲师数量不足,因此校内培训次数和培训质量都无法保证。由于经费、时间等原因,参加校外培训的教师人数与培训机会有限。另外,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量普通较大,科研压力与日俱增,各种争先创优等繁杂事务,教师可花费在信息化学习上的时间很少。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培训体系尚未健全完善。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具有导向作用和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信息素养的好坏,都未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年终考核,更未与评先评优、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因此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创新研究与信息素养提升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立,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一定的发展,也新建部分智慧教室,但是大部分传统授课教室、多媒体教室不具备信息化教学条件,少量智慧教室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在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技术开发人员不具备教学经验,开发的教学软件不人性化,师生操作使用困难。因此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也影响着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总而言之,当前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信息化素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下通过几点策略来激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开展全方位、大力度信息素养普及、宣传教育,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素养意识。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权威专家来校内多次开展信息素养讲座,让教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认识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校内树立标杆,大力宣传校内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享讲座、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带动其他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意识。其他教师通过同行听课、观摩教学等方法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做到有案可依。总之,学校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指明目标和方向。
高职院校应完善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多途径、全覆盖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第一,从教师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开始,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只有小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为师范专业毕业,因此大部分新进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现教育中的应用。将信息素养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从源头消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第二,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在岗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由教务处牵头,定期邀请国内外校外权威专家来校内做培训讲座或者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增加培训经费预算,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先进兄弟院校学习,以及参加各种信息素养培训。第三,参加网络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网上的信息素养相关方面视频,扩大了参训教师的覆盖面,也方便教师选择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四,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让优秀的行业专家或校内教师,对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教师进行一带一、手把手指导。通过以上各种培训措施可以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相关制度,是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的重要保障,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信息素养相关制度可以包括适当增加混合式教学教师的工作量;将混合式教学开展情况作为学校各项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将混合教学的开展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将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作为精品课、优质课的必要条件;混合式教学的课时量纳入职称评聘办法条件中;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与年终考核、绩效分配挂钩,给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秀的教师一定的奖励。
高职院校要改造传统教学空间,创建更多信息化教学空间,既可以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又可以倒逼信息素养意识淡薄的教师主动提升作息素养。传统教学课堂让教师不自觉中更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具有例如教师双屏、师生视频交互,投屏互动等空间灵活、功能多元的智慧教室更能激发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相关措施激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在当前各种教学能力比赛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因此教学能力大赛是教师信息化素养综合展示的平台。参加比赛既可以向优秀教师进行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在评委专家的点评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当下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倡导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可以向企业专家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真实的生产过程也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到企业顶岗,可以把真实的生产实践过程录制加工成视频、微课,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无形中提高了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了信息化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一定要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多措并举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自身也要抓住当前的机遇与挑战,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努力提升信息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