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澳洲NMIT 教育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反思

2021-11-12 08:56吴海燕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12期

吴海燕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8)

我院教师学习团对澳大利亚北墨尔本职业和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NMIT)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认真的学习,主要内容有:英语语言培训;探知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质量控制问题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

1 NMIT 学院性质

NMIT 共有7 个系108 个专业,NMIT 共有七个校区5 个培训中心,校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目的是为了学生就近上学。

NMIT 的全称是Northern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AFE。学院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重点是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自己定位很准,他们的目标就是“我能胜任工作”,而不是“我要成为白领、顶尖人物、专家等”。

2 NMIT 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认定覆盖几乎所有的行业和岗位。大到医生的行医证、会计证,小到酒吧里的调酒师、厨师,建筑工地上的砌瓦工等。公众想要进入这些行业,就必须到政府认可的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学习、培训,获得相应的证书,才能从业。因此在职业教育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认可度。NMIT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自己的职业教育。

3 NMIT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重视互动

NMIT 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动手做事、而不是让学生保持安静。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和能力,要交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教师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采取边讲解、边提问、边练习,加强课堂双向交流,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泼,很难分清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这种做法使学生在完成专业授课计划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与他人交流合作,甚至怎样做人。另一方面,对缺少工作经验的学生,通常设计一个工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

在学院接受英语训练的这个阶段,教师非常注重互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要参与,都要动起来,而不是死板、教条、规矩的坐在座位上单纯听教师讲课。NMIT 在师资的选择上,首先看重经验和技能,其次才是学历。任教的教师均具有5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学院在从有工作经验的人中选聘教师后,先让这些教师参加1-2 年的师范培训。

每次上课时,教师都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文件。在第一次上课前,教师要将学习指导、课程大纲、成绩评定和考核内容、方法、学时安排做成一个统一的文件发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非常明确要学什么,怎么学。

不过,在NMIT 都是小班授课,班级学生人数7-20人不等,一般不会超过25 人。而学生的年龄层次也很多,有的18、9 岁,有的40 多岁。这是常见现象。每位教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姓名,所以即使在课堂上有个别学生说话现象,教师不会向他们发火,而是直接喊他们的名字,告诉他们考虑与课堂有关的问题。而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满堂灌,而是讲解和练习的比例各占50%,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会随时指导,学生也会直接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显见。

4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定位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4.1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能力的

职业教育结束后受教育者就能从事该职业了。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职业教育的最后一步一定是实践。其实所有的职业都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如医生,通过实习才能最终成为医生。作为律师,也是在律师事务所先做见习律师。最终的职业是从实践里学习的,而不是从学校里出来的。这实际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是双元性。双元性有两种: 整合双元性(一个阶段),即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分离式双元性,即先理论,后实践。不管哪种形式的双元制,这说明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如何得到职业的知识和职业的技能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有了反馈性的经验(自己做完后的反思)、交流性的经验(别人的经验)以后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是职业知识形成的真正的过程。

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比如讲电压的概念,教师会讲理论,如果学生能够对电压做精确的理解,说明这堂课是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理论简化,保证学生学会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即可。最经典的电工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教会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做职业能力测评的关注点最重要的是能力。俄国心理学家举一个例子:小孩用勺吃饭,整个过程就是使用价值的物质化过程。再简单形象地说明一下:一个小孩,在他面前放着两个勺子,一个大勺,一个小勺,就知道自己选择小勺;这说明第一步是理解物质,然后才是对语言的理解,即如何将物质的含义通过一个符号(语言)表现出来。

4.2 职业教育强调工作过程知识

对于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发展是逐渐建立起职业的概念。举例说明:商店里卖电池的人、供电企业的人或电器维修工对电的理解是不同的,电的概念一个是理论的含义,一个是实践中的含义。对一个讲电知识的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懂电,必须通过职业实践性学习。对职业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学生学习之前对电的理解非常肤浅,如何在他原有的基础上领着学生向职业深度发展,这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任务。

工作过程知识是指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概念和方案,工作过程知识分为3 种类型:概念性知识(知道做什么know what)、程序性的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 how)和用于引导行动的知识(know why)。

学生要能够自己做投入产出的方案,任何结果都是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如何做都是技术使用价值的反映,这体现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数学1+1 必然得2,但职业行动中的结果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如果一个员工做一件事考虑了更多的因素,则说明该员工的职业能力较高,职业教育设计的空间很大,考虑的参数可以很多。虽有些自然规则必须遵守,但职业教育其它方面设计的空间也会比较大。

4.3 职业教育强调情境化学习

职业能力的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情境化学习。德国有句谚语:人跟着任务成长。人的职业成长规律是:做的工作由简单到复杂。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成长。所谓情境化学习,由一个初学者成为一个职业共同体有反思能力的专家,是在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中成长起来的。

情境学习理论的经典案例:裁缝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裁缝是按照以下的过程成长起来的:

(1)第一个任务:熨好已做好的衣服。这第一个任务几乎是工作程序中最后一个任务,这样让学徒直接面对顾客,面对顾客的质量要求,这就帮助他了解职业是干什么的。

(2)第二个任务是连接服装。

(3)第三个任务是裁剪。

我们发现这些工作任务的设计是倒着来的。人的学习一般是从外延到核心。德国教育也不例外,原来是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实际上完全违背了人的学习规律,它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我们也要面对我们的“顾客”,让他们了解职业是什么。更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如何设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5 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反思

5.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在NMIT 学院培训过程中,经常利用下课或课余时间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课堂秩序非常好,绝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地学,听不懂的地方,学生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学生中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带手机的,也看不到学生有睡觉、看报纸、玩游戏等现象。而教师不拘泥于形式,比如哪个学生不出勤、哪个学生迟到、哪个学生穿着不合适、哪个学生吃东西、哪个学生上课说话等等。教师不管,更不会生气,笑笑而过,教师表现出了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同样,学生也表现出了对老师的尊重和尊敬,学生的态度非常明确,学习气氛也很活跃。能感受的出,他们是自觉在学,而不是在各项政策的强压之下被迫怎样。

5.2 树立人与人平等的概念,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

在澳大利亚,当地政府首脑的薪金不如普通司机的收入高。从事一线的、基层工作的人备受尊敬。像司机、建筑工人、厨师、护士等。澳大利亚是以每小时付薪酬制度。建筑工人每小时的薪酬比普通的白领,即那些做在办公室里的人,还要高。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并不因为读的是职业技术学院而感到自卑。相反,他们认为只要将来从事的工作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就愿意去学。报考者络绎不绝,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和深造。而在我国,恰恰相反,家长更有这样的偏见,认为读高职院校不是上大学,只有上传统的高等本科院校才是上大学。只有读正式的学科将来才是白领,才能拿高薪。当然目前我国正处在这个变革和转型时期,有这种观念和态度也属正常。但希望更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发展,这种观念和想法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