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探析

2021-11-12 08:21:17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关怀人文

■唐 洁/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核心

“人文关怀”主要指的是针对受教育个体间的性格差异以及需求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提供、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方法,从而将不同个体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始终,而在这一理念引导下,高校教师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改变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而是要让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和学都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突出教学活动的重心,还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

(二)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依据

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人文关怀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培养人才、塑造人才、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培养大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将实施人文关怀当成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在教育管理创新阶段应该采取一定的制度进行约束,但是在管理发展阶段就应该充分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使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更容易沟通,这种情感的交流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并高度统一他们之间的目标,进而更好的促进高校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的精神所在

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的精神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文关怀发展仍有许多阻碍。在传统教育管理中,更加强调的是管理的意义,其中带有明显的监督和强制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忽视感,而经过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也大多成为了复制品,缺少相应的特点和个性。近年来大学教育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改革,人文关怀也得到了高度的关注。这种转变为当代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更好的体现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精神。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过分重视制度管理

在高校管理中,拥有一套全面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制度健全才能确保管理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过分注重制度管理,一味的用制度对学校师生进行约束,一方面让师生产生逆反情绪,对高校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制度一旦制定下来不会轻易改变,但是管理环境是变化多端的,在校师生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如果仅依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会导致学校管理氛围过于程序化,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管理过程中极少会考虑到甚至不会考虑到人为变化因素。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高校的全方面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校管理者忽略了人文管理的重要性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多方面因素会影响到管理效果,但其中人文管理因素是最容易受到忽略的因素。在高校建设发展中,人是最具有主观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学校为了促进自身发展必须营造出和谐的人文发展气氛。人文管理并不是形式上的情感管理,而是在保证学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情因素。例如对于在校教职人员来说,遵守学校的制度按时上班上课是理所应当的责任,通常情况下教职人员也很容易遵守这一项规定,但是教师同时也是家庭成员的一员,在工作当中难免会有特殊情况,这时学校管理者就应该进行人文管理,对教师的工作生活进行关怀。

(三)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缺乏主体地位

首先,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力和科研权力缺乏独立性,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因此在高校经营发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校管理者应该支持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在管理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在当前高校教学计划中,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很多的限制要求,另外对教师上课的形式和方法也存在很多的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高校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其次,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有限。在高校经营过程中,高校教师是在各自专业领域最具有权威性和发言权的人员,因此高校教师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合理的见解和要求反映出来。现阶段,尽管现在很多学校要求进行民主化管理,但是多年来已形成的专制作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高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建议进行排课,但是大多数高校教务处在记性排课时并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无法反映教师和学生的真是需求,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另外,很多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没有将人文因素考虑在内,不允许教师请假或者临时串课,教师串课次数多了还会影响到教师的工资收入。

第三,高校不重视对教师进行职业培养。为了保证教师能够更好的跟上时代的变化,我国教育部规定高校教师必须按时、按规定参加在职培训,只有保证教师按时参加培训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并不重视对教师及时进行在职教育培训,导致教师无法实现自我提升,无法将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高校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高校学生发展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

首先高校学生在进行专业和课程选择时受到限制,学生在进行专业填报时,专业选择方向通常由高考分数直接决定,但是多数时候,学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对学校的专业并不够了解,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即便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无法更改。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并不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上课也感到十分乏力枯燥,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多重视知识传授,但是却忽略了人文教育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学知识教育和人文道德教育经常无法同时得到重视,而高校为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加学校的招生能力,多选择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已经形成经济命运共同体,仅具备专业能力但缺乏人文道德修养的学生已经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高校对人文教育培养不够重视,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在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高校很少会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高校作为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需要领导者进行人文管理,同时需要学校提供学生创业实践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能力有限,甚至很少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受到限制。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必须融入人文关怀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当前随着信息发展传递便捷性和速度的提升,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地区甚至各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高效管理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甚至一些九五后零零后大学生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正确性,这无疑是大环境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受到挑战

时代的发展将高校教育改革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一些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中已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与当前时代格格不入。

(三)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都较为优越,导致大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急剧下降,而在犹如小社会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现象也说明,我国高校必须在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四、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气氛

高校必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学校园更加人文化、科学化,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才能被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法和观点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制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文管理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将过去管理观念中与时代发展不协调的方式去除。另外还应该在教育中多融入人文理念,营造出和谐的校园经营发展环境,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并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教师的自主管理权,在管理中多倾听教师的声音,了解教师的需求,保证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个人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师的个人才能。

五、结语

总结来说,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将人文关怀和制度管理充分结合,以更好的实现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关怀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