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珊雄彬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省市、各地区以及各教育主管部门都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2013 年,云南省教育厅组织各高校及行业企业,成功举办了首届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2019 年,笔者参与过所在院校参赛学生的选拔和训练工作;2020 年,作为参赛教师参加了云南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并在护理类临床护理技能及教学赛项中获一等奖。在教学和参赛的实践中,笔者受益匪浅,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职教20 条”强调,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办好职业院校技能竞大赛,利于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职教形象宣传,更利于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职教20 条”还推出了一批重大项目和试点,体现了改革导向,体现了时代需要,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
可以说,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改革职业教育教学的内涵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要素;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检验办学成效、展示教学成果的宣传窗口。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核心标准,推进职业院校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路径,扩大教师学习交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重要平台。
2020 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学生组与教师组的比赛项目相同。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右踝关节扭伤包扎技术、口腔护理技术4 个项目,要求参赛教师展示项目及相关教学技能。在组织和参加比赛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技能竞赛的理念是要贴近临床,评委们也大都是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竞赛的流程设计和评分标准基于临床的护理技能操作,竞赛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比赛内容与课程教学改革相融合。而学校教学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与临床实际操作相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参赛学生绝大部分没有去过临床,缺乏对临床的认识;参赛或指导教师专职从事教学,长期脱离临床,对临床的新技能、新进展缺乏了解,反映出竞赛与教育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
很多选手都是第一次参加竞赛,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会随着比赛的接近而增加,尤其在备赛训练中流程需要进行改动时,选手会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的情况。在备赛时,选手的身体素质也需要提高。很多选手在比赛中出现紧张、怯场、操作时手抖的情况,导致学生操作失误。所以指导老师和选手要在教学中注重开展经常性“练兵”,注重负面情绪疏导,强化选手的身心素质。
比赛中,有的选手平时操作不够规范,或准备不充分、过度紧张等,导致赛场特殊情况出现,如静脉输液时头皮针被污染而自己没有准备多余的头皮针;排气时气泡排不尽,或棉签、止血带掉到地上;测血压时水银柱内有空气等。甚至有参赛选手在物品准备环节就遗漏关键物品,忘戴口罩,忘拿输液贴等。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绩。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云南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近几年均有的竞赛项目,竞赛模型由大赛组委会提供,参赛院校备赛时训练的模型可能会和比赛时模型不是同一个厂家、同一个型号,所以选手在比赛时胸外按压的手感会有些许差异,会因为对模型的不熟悉、不适应而出现失误。竞赛时设置的“患者”都是标准化病人,有时会在竞赛中设置一些小障碍,比如会询问护士,“做这个操作有什么作用”“我不想输液,我怕疼”等,有的选手随机应变能力较差,这也是基本功不扎实的具体表现。
竞赛评分标准里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很多选手为了节约操作时间,与患者交流时语速较快,只为了完成人文关怀的任务而忽视了与患者交流的态度与情感;或在给患者进行操作时动作过于僵硬与粗鲁,缺乏操作时的真实性。
竞赛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规定时间,有的选手会因自身操作不熟练,或与标准化病人交流时出现障碍而耽误时间,导致超时扣分。
选手只重视操作熟练度,忽视了护士礼仪和姿态,仪容仪表不规范,或操作时动作不优美等。
护理技能竞赛是为了全面考察选手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增进学生动手能力,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指导教师和参赛教师要有扎实的各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全面了解内、外、妇、儿、基、急救等各学科的知识,所以需要组建一个适应竞赛的教学团队,互相交流合作、分析案例,不断充实巩固选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
2019 年8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要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
要加强医院培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发出一套系统的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建立健全教师临床实践制度,笔者所在的学校鼓励专任教师每个假期都到临床进行实践,学习临床的新技术、新方法;每年吸收有经验的临床护理工作者担任校内兼职教师;多次开展与医院的教研交流活动;建立了医教协同办学体制,采用“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也提高了校内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得到了较好结合。
在不断扎实选手基本功的同时,针对备赛过程中有的选手存在“恐赛症”的实际,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备赛过程中可组织教师观摩指导,营造比赛氛围;组织受过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学生进行配合,提高选手的护患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在训练场地设置一些障碍,如临时更换案例患者个人信息,床位卡更换为床头卡等。参加比赛时要注重选手的行为养成,使选手们适当锻炼身体,规律作息,避免过劳训练,保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比赛。
要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贯穿在教学中。在课堂中要渗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培养护生“心灵美”的内涵,让护生在比赛中有“体态美”表现。特别是在备赛训练中,选手说话的语气、表情、仪态等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关注,要根据情景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避免千篇一律。
比赛就是实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实战”出发,实训流程的设计和标准应参考竞赛标准,与临床接轨,在平时授课中以大赛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校要根据“实训”的要求加强实训室建设,使实训室成为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的主战场。笔者所在的护理学院近几年来还十分重视学生实习前的强化实训考核,将技能训练和护患沟通训练融合在一起,与临床实习前的强化训练融为一体,促进了实战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护理技能竞赛,赛的是“技能”,赛的是“成果”,赛的是“信心”。体现的是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社会“要什么”的目标和取向。因此,我们要坚持“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把比赛的思想和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融入在临床实践中,为现代护理输送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患者,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