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我国博物馆事业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博物馆年接待观众量逐年增多,所承担的社会教育功能愈见明显。革命类纪念馆是中国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挥党性教育职能方面,集教育和文化于一身,是新时期开展党性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全国革命类纪念馆数量众多,分布较广,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革命类纪念馆在开展党性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性,引发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进而促进革命类纪念馆在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方面更多的思考,特别是革命类纪念馆在挖掘、研究重要革命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方面,及革命历史时期所创建的革命精神,以作为新时期开展党性教育的主题思想。传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传统,有机地融入革命类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的全过程中,旨在实现党性教育工作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规划目标。
纵观国内外文献对纪念馆概念的表述,纪念馆的概念主要从其特点、建立的目的与作用、及任务等职能进行划分,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为:纪念馆是纪念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专业博物馆。它们一般以特定的纪念性遗址、遗迹的原貌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有别于其他博物馆,而成为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博物馆类型。2009年曹静著《论革命类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文中概述为: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一种主要类型,是杰出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遗址、遗物和纪念建筑的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而革命类纪念馆就是纪念馆的其中一个分类,主要为纪念和收藏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的人和事件而设立,并对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研究。
从我国的纪念馆的分类来看,从纪念馆的主要陈列、收藏的相关藏品、资料和实物进行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物类纪念馆和事件类纪念馆。根据事件的不同,事件类纪念馆又可以细分为一般历史类纪念馆和革命类纪念馆,革命类纪念馆就是建立在中国历史上重大的革命事件基础上,通过纪念馆内的资料和实物,还原事件发生的原貌,最大限度地向观众重现革命历史事件。革命类纪念馆与一般历史纪念馆相比,其特点主要在于革命类纪念馆是反映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具有较为鲜明的革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有着更具政治色彩的教育意义,是纪念馆发挥党性教育职能的重点平台。例如,位于湖北省的红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其中有红安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从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到个人,向观众重现了当年黄麻起义中革命烈士奋勇抗争、不怕牺牲的历史事迹,展现红军在革命事业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继而让参观的人们都能如置身其中般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启发。
纪念馆的功能主要是对藏物进行收藏、陈列、研究和展示,而在我国纪念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更有学者提出,收藏和研究是纪念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育则是纪念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而对于革命类纪念馆而言,对历史革命事件的相关资料的收藏和研究,这是革命类纪念馆设立的根本和基础,但除了对历史进行研究以外,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职能就是决定其是否能在社会中真正发挥影响作用,使革命事件和人物在国家历史教育中形成深刻的典型榜样作用的关键。在笔者看来,革命类纪念馆的党性教育职能表现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革命类纪念馆是党性教育基地。革命类纪念馆从其设立的目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决定了革命类纪念馆是党性教育开展的较为理想的教育学习基地。从当前我国各地党性教育学习的开展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在丰富党性教育学习形式时,多选择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类纪念馆进行党性教育的深化学习。因此,革命类纪念馆在党性教育职能的发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否真正发挥党性教育职能,在于革命类纪念馆在这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摸索。
第二,革命类纪念馆为丰富党性教育提供资料和实物。当前,全党不断摸索党性教育的学习模式,总的来说,理论学习是党性教育开展的基础,而革命类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就是党性教育在理论学习上的丰富和延伸。因为,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对于党的革命历史的认知往往是从一般历史的发展中进行学习,存在片面化和简单化,同时,党性教育的学习读本更是难以生动详实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而革命类纪念馆拥有对某一革命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相对详细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让接受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能在纪念馆里,通过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革命的艰苦、困难和牺牲有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加深党性教育的深刻性。
第三,革命类纪念馆为党性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党性教育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对革命历史的基础认识以外,培养党员干部对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和认同,对于党性教育的深入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革命类纪念馆在发挥党性教育职能中,其他党性教育模式无法媲美的一点就是革命类纪念馆凭借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其具备了较强的历史还原能力,能在纪念馆的展示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使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得到触动和启示。
作为以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相关藏品的收藏和研究为基础功能的纪念馆,除了收藏的资料和实物进行研究以外,如何合理布置藏品的陈列,使藏品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展示,这是影响革命类纪念馆党性教育职能发挥的其中一个最直观同时也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从当前大部分的革命类纪念馆藏品陈列及展示模式来看,主要以图片、图表、文物及艺术品展示为主要的模式,对于不同的展品,其陈列的顺序、多少,以及通过展品陈述历史故事方式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对于党性职能的实现效果都有所区别。例如,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中,以图片陈述和还原八路军8年抗战的革命事迹,整个陈列厅分为6个部分,共计35个展示单元,根据革命战争的历史时期不同将陈列的图片进行分类,让观众按序阅览图片的过程中,也能仿佛跟随历史洪流,与八路军共同走过气势磅礴的抗战革命始末,学习革命历史中的各个重要事件、会议和战役,对八路军的抗战有更形象、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但如果藏品的陈列和展示混乱,缺乏明晰的逻辑条理,就会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难以对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有清晰的认识,党性教育职能的发挥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革命类纪念馆的藏物以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为主,但这些内容如果单纯通过资料和实物的静态展示,大部分观众一来没有足够的耐心对所有文字和图片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二来对于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以及过程的重点难以把握,这样的党性教育活动开展下来,其教育效果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不少革命类纪念馆中,都会设置一定数量的讲解员,在观众进行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观众的参观思路,同时直接对革命历史中重要事件进行细致解读,结合藏物的静态展示,动静结合、双管齐下,让观众能有更直观和有层次的认识。如在我们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通过整合博物馆中的资源,打造“红岩联线”的特色展示模式,并组织培训了一支熟悉红岩历史同时又具有较高讲解水平的讲解员队伍,以“红岩联线”为主线,对红岩革命历史中的英雄故事对观众娓娓道来,使观众能在讲解中不断加深对红岩革命历史的认知和共鸣,继而推动博物馆更大地发挥党性教育职能的作用。
在新时期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也有了更大的拓宽,革命类纪念馆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往单纯的藏物展示和讲解模式,而要不断开拓创新,以新颖的模式对革命历史进行更生动和全面的还原,继而推进党性教育职能作用的发挥。例如,对于历史场景,如重大会议的场景重塑,可以借助雕塑或是蜡像艺术,在展厅中进行展示。又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革命战争场景进行重现,或是在展厅中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观众能更直观地认识战争的残酷和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在新形势下,革命类纪念馆党性教育职能的发挥不应只局限于以往单一、枯燥的宣传教育模式,而是要依托革命史、革命战争史、军史、党史的文物、文献资料,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纪念品、日记、回忆录等等史料,借助特定的纪念性遗址、遗迹,通过博物馆陈列展览、展示,报告、剧目等博物馆特色的演绎手段,来再现历史原貌,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和历史人物的工作、生活、斗争的情况。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故事、事迹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革命类纪念馆言传身教的宣传教育,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和党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实现革命类纪念馆发挥党性教育的社会职能,从而促进革命类纪念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的发展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