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佩宜 穆莺莺/.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宏州师范专科学院
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显示,现阶段,世界上共有大约6700中不同的语言,其中,有40%的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大约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门语言永远的被历史遗忘,人们可能记得它们的名字,但再也没有人可以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和记录了。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甚至有些民族会有多种不同的民族语言。但随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开始遗忘了自己的语言和历史,尤其是人口稀少的民族,其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有学者认为,语言和文化是维持一个民族发展或区别其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的一项特殊标志,当一个民族开始遗忘了自己的语言,那也就是说它开始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开始走向民族的灭亡。因此,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对于维护我国的多民族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国家和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记录和保护。
通过对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或走访,我们了解到,现阶段许多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语言意识不强,许多人认为民族语言的实用性不如普通话强,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本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反而对汉语持有高度开放的态度。现阶段,许多少数民对母语的认同性不高,也不会投入过多的经历进行母语的学习,很少有人会选择积极主动地投入母语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较低是阻碍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要想从根本上上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无人传承的问题,就要从少数民族人民本身入手,对其进行本民族语言文化意识的教育,让其了解到本民族语言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从而表现出更多的对母语的认同性,萌生出保护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医院,参与到相关的工作之中。
少数民族对母语的认知与该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地对居民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教育,让少数民族人民看到本民族和地区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了解本民族辉煌的发展历史,从而萌生民族自豪感,对自己身为中国少数民族感到自豪,从而萌生学习母语的希望,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态度。
1、加强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双语教育,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兴趣,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进行普通话的教学,便于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可以与他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对话。现阶段,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和地区的民族语言教育有了一定的建设和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教学设施和资源不足,民族语言的教学难以进行有序的开展。例如,土家族民族教育和语言保护一直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土家族语言和文化教育一直以来面临着师资短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土家语言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家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培养一群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民族语言教师,肩负起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重任。此外,还要扩大双语教育实施的面积,将民族语言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本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从小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对民族的热爱,自觉地传承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区域优势,开设高质量的民族语言教育,为民族语言的传承提供便利的条件。
2、开设民族语言社团
社团是广大学生在校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活动最积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在高校中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对民族语言学的兴趣,促进民族语言的记录和传承。民族语言社团的成员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群体,只要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感兴趣的校内群体均可踊跃的报名参加该社团,并非仅允许濒危语种的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学习。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或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讲述着,对社团内成员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在这里,大家因为对少数民族语言学的热爱聚集到一起,一起讨论和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可以充分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记录和传承,对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3、民族语言文化讲座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开设为一门特定的选修课,或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培养和调动学生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兴趣和爱好。
首先,学校要对该项计划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对来校发表讲座的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进行协调和商议,并与来校人员共同商讨讲座的主题和内容,为前来参与讲座的学生准备好讲义材料,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讲义的阅读和了解。其次,要组织好讲座结束后的学生新的体会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所学到的知识,通过PPT、互动视频等文件形式向学生发放复习材料或知识的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举办社团联欢会,促进学习心得的交流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少数民族语言社团的社内联欢会,引导学生对这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心得体会的交流和讨论。民族语言社团的活动结束一定时间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联欢会,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体会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在联欢会中可以积极上台发表自己的经验和感想,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社团联欢会还能有效的加深摄团成员之间的感情,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5、举办民族文化节
有能力的学校可以举办民族文化节,广泛面向学校内外对民族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人员,组织学生展示各个民族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风情。若校内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积极调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带领汉族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和习俗,向参观者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这种活动可以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开展一次,在一个特定的场地中分别设立不同的展厅,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审美倾向、服装服饰、语言文字等不同的文化习俗进行展示,调动参与人员的活动兴趣。
现阶段,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也是我国党和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地区通常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多也有着较为优美的景色,有着天然的旅游业发函优势,因此,相关地区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旅游业经济发展,在旅游项目中融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例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或出售一些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手工艺品等等。在旅游项目中融入民族语言文化元素,可以增加旅游地区的吸引力,让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魅力,激发人们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保护的积极性。
现阶段,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对濒危语种保护和记录的经验,相较中国而言有着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要积极引进这些先进的经验,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施的建设,确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有着充足的物质基础,积极发挥非国家文化机构的作用。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进行记录和保护是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同的职责和任务,也是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思维和意识。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推动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利用民族文化财富开展地区建设,将旅游业作为支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并帮助这些地区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产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并前来参观和感受,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