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

2021-11-12 06:18:06刘伊辛四川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刘伊辛/四川大学

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阅读训练是全面提高目的语言语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汉语阅读课也成为汉语学习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在汉语教学中,常根据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将汉语教学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中级阶段的留学生经过了初级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迫切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知识面,从而提升汉语水平。本文将从中级阅读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出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中级阅读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中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课型认识不清。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并学会运用阅读技巧提升阅读速度。但有些老师不能明确阅读课作为一门专项技能课的课程要求,在教授阅读课时,仍然运用综合课的方法,认为讲解得越细致越好,将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阅读中出现的生词、语法上,将教学目标变成了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忽视了阅读教学中阅读技巧的传授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2)教学模式单调。笔者在刚接触阅读课的教学时,曾向几位教授过阅读课的老师请教上阅读课的方法,几位老师均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一般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完成阅读训练的习题,最后讲解阅读中出现的生词和习题答案。而这样的阅读课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只是在机械式地刷题,无法体会到阅读中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阅读技巧训练不足。阅读课与精读课不同,不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字句都看懂学会。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性地吸收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唱会忘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阅读技巧,使学生还是用原来的老方法阅读,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升阅读速度,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语言基础积累不足。与初级阶段的汉语阅读材料相比,中级阶段的阅读材料篇幅更长,内容更丰富,体裁更多样且难度更大。在上中级阅读课时,很多老师常会收到这样的学生反馈:阅读最大的难点就是文章中有大量的生字和生词。事实上,对世界上大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来说,像汉字这种意音文字,是一套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难认、难记、难写。因此,相对于听力、口语能力来说,阅读对留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中级阶段的留学生虽然经过了初级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汉语知识积累仍较少,无论是其掌握汉字的数量、词汇量还是已学的汉语语法,都还不足以适应中级汉语阅读。

(2)文化背景知识欠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水平的提高。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级阶段的外国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在字、词、句等语言知识上感到吃力之外,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也造成了外国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障碍。阅读理解中常常包含着许多文化知识,如果不了解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很难正确地领悟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做一些理解文章大意的题目时,只了解了文章字面上的意思,却体会不到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造成文化误读,导致错选答案,学生也因此受到打击,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阅读技巧使用不熟练。中级阶段的外国学生还存在缺乏阅读技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拿到一篇阅读文章时,习惯一个一个字的阅读文章,遇到生字词时忍不住查词典,这样的做法过分把注意力放在了字词的意义上,从而忽略了对文章大意的整体感知,甚至影响了阅读速度。

除了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外,现有的汉语中级阅读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更新较慢,有些教材中选取的文章相对现代生活而言已过时。尤其是一些科普类、新闻通讯报道类的文章都较为老旧,与时代脱节,没有给学生传递最新的数据信息,不够贴近现今的生活,让学生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产生信息错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技巧与阅读题目契合度不高。在现有的汉语中级阅读教材中,多数教材都分为技巧学习和阅读训练两部分,而阅读训练的题型多为选择正确答案或判读对错的类型,学生在技巧部分学到的阅读技能不能在练习题中巩固运用。

(3)有些阅读教材的练习未能和HSK考试同步。在高校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大多有通过HSK考试的需求,希望能在阅读课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而阅读教材中的练习与HSK考试的阅读题型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满足学生hsk阅读练习的需求,需要专门参加针对HSK阅读的辅导课程。

二、汉语中级阅读教学对策

(1)丰富汉语中级阅读课的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等方面,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除了传统的讲练式的上课方式外,教师可以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在讲解阅读中的词汇时,可利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塑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具体的词汇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掌握词汇。在介绍文章背景知识时,也可以给学生观看相关的网络小视频、影视作品、短片等,让学生对文章中相关知识点背后的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以此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用文章的相关内容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进行会话、表演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2)补充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教师要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加入文化的教学,向外国学生介绍汉语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还可以比较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异同,如在介绍到词语的文化义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同一个词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含义,通过对比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目的语文化,克服文化差异,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3)重视阅读技巧的引导。笔者认为,教授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是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并带领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巩固训练,不断强化这些阅读技巧。如在第一节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通读、略读、眺读、查读等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章类型时,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来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常见的一些阅读技巧还包括:汉字偏旁分析、通过语素猜词、词语互释、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抓住文章关键词、关联词语等。如在阅读中遇到长句时,可以运用提取主干的方式,缩短句子长度,或者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略去不看,这些方法都能够降低学生阅读难度,提高阅读速度,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篇章的把握和理解。

(4)在汉语中级阅读教材的编写上,希望能选取一些交际性、实用性更强的文章材料,让学生能够接触并熟悉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语料,如广告、时刻表、招聘信息、指南等;在科技类、报道类文章的选材上还应注意时代性,选取近年来较新的文章,让学生更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同时,还要注意将阅读技巧的练习纳入到阅读训练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此外,在练习题目的设置上应与HSK考试接轨,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相应题型的训练。

三、结语

阅读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专项技能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课的首要目标。虽然当前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授课方式、强化阅读技巧引导等方式,一定能使汉语中级阅读的课堂更具有生机活力,让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关于汉语中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还有待更深的探究,本文仅在此提出一些思考,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