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雄
五月的海南,阳光灿烂,繁花似锦。
五月的王下,鸟语花香,岁月静好。
趁着“五一”假期,王下“黎花里”文化旅游项目开张之际,我踏着木棉花红的泥香,在凤凰花怒放的招手致意中重访曾经工作过的“中国第一黎乡”王下。
王下乡地处海南霸王岭深山腹地,从县城石碌驾车近一个小时至峰巅向下行走时,只见两边峰岭耸立,西侧俄贤岭直上云端,雾霭缭绕,一幅天然画境。面前河流纵横交错,山清水秀,气候温润,四季凉爽。看着景色深呼吸,崇山峻岭的气势和绿韵荡涤心头,把五脏六腑洗得一干二净。
一路亢奋奔驰,将临王下时,突然发现右侧地块有个装饰的形象门,巨大的岩石上雕刻着“黎花里”三个苍劲的黄色大字。我们甫一下车,只听锣鼓响起来,音乐奏起来,一首经典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的歌曲响彻天空,黎家女儿载歌载舞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我穿行在人海中,赏景、抚物、拍照,陶醉其中。
黎家时光小铺,摆布着黎族人的生产生活工具和物品,木犁耙,锛、铳、锼、草帽、蓑衣、黎陶、黎锦、牛头、牛皮凳、弓弩等,好像在静悄悄地诉说着这个民族的传统工艺和发展历史;逐艺黎苗是黎苗非遗技艺和传统以及现代工艺的展示,图腾物、脸谱灯笼、竹编黎帽、黎篮、黎篓、黎枕、黎屐、树皮衣、单排箫、叮咚琴、口弓琴、竹琴等,似流动的黎族博物馆和历史画卷的缩影;黎家小院已经民房改造,但还保留着黎族元素,墙壁上涂抹着黎画,小门窗边黎家少女在梳妆,院里摆放各种传统农耕工具。院子很大,摆放竹筒饭、鱼茶、肉茶、河鱼干、蜂蜜、寄生茶、甜酒酿、香蕉、波萝蜜、野米椒、椰子、山果等本地特产,方便游客选购享用。我突然嫌弃自己的胃太小,装不下这么多的盛情。黎山麓驿站,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游客在里面品着咖啡,享受着美妙的时光。
在游览时,我多方打听“黎花里”是什么意思,终于明白,“里”是村庄,还有距离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黎族村庄之花。村花有三里,一里诗里画里三派村;二里时光里洪水村;三里酒里歌里朗伦村。王下乡党委书记刘永辉说,王下是中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县里高层与企业共同谋划“黎花里”文化旅游项目,是一个打造中国魁力“第一黎乡”的举措。通过旅游推动,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王下乡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你们现在游览的是一里诗里画里三派村……
听完介绍,我们驱车来到洪水村。站在村头的小山冈上远眺,只见翠绿的苍山下,一条河流的左侧,阡陌梯形,新苗嫩绿,错落分布幢幢茅草屋,不远处还有整齐划一的平顶房,这是民房改造的村民新居。高耸的椰子树随风揺曳,擎天的木棉树花开过后已郁郁葱葱。山坳远处的景观,真是:水绕山峰融翠色,风摇树木起涛声。
踏进村口,村民已列队欢迎我们。先是聆听一曲黎族山歌,然后捧上一碗山兰美酒。浓浓的情意,让我们兴高采烈乐开怀。
洪水村从明代开始,已有村民聚居,渐成村落,现是行政村建制,有南放、桐才、南力、俄力四个自然村。洪水村民属黎族杞人支系,穿短筒裙,操哈方言。洪水村最大的特色是茅草屋民居,保存得较为完整。穿行在村里,仿佛穿行在远古的时光里,小狗、小猪、鸡鸭安逸穿行,树上不时传来婉转的鸟鸣声,村里显得很静谧。草屋下,随意摆放牛皮凳、藤凳、木头凳,鱼篓、背篓、腰篓挂在泥墙上,还有木鼓、敲击棒、竹箩、鼓风拖、笋钩、木水槽等,样式简约古朴,散发着古雅的气息,简直是一个黎族博物馆。我把茅草屋当成珍宝细数,共有158 间。大多数是金字形木结构,故名金字形草屋。听村里老人介绍,几十年以前,盖的茅草屋,成高架式倒船形结构,又从高架式渐变成落地式,又进一步从泥墙金字形变成板墙式金字形茅屋,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是因为有了锯、锛、凿等生产工具,并且掌握了平衡力学手工艺。洪水村的金字形茅屋,既传承古代黎族的建造技术,又融合汉族的建筑工艺。但屋顶盖草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遮盖编织好的茅草片从下面开始,尾芒向下,逐层盖压,两边封顶时要跨压盖帽,让雨水从上而下顺流,不能逆上,防止漏水。洪水村的金字形茅屋是迄今为止海南最完整的草屋村落,也可以说是黎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洪水村的茅草屋得以保存下来,难能可贵。我抚着屋檐的茅草陷入深思:保护黎族民居,延续历史,保护的是一种文化。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黎族同胞也要享受现代文明。现在是讲效益的时代,没有效益,包括黎族同胞在内谁也不想干。茅草屋要是没人居住,没有炊烟熏晾,十年八年就会霉烂,变成鼠窝、蛇窝,或者失管,“火烧连营”。折掉重建,需要大量的白茅草,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但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开发”,及时启动旅游资源开发,以洪水村为支点,撬动洪水村周边乃至王下乡的旅游开发。不然的话,离我们渐渐远去的船形草屋,再过十几二十年将会永远消失。“黎花里”旅游开发,给了我一丝慰藉。
走出村里,我和几位艺术家来到河边眺望,只见两旁的峰林沿着河流的方向,由近而远地铺陈开去,山峰如屏幛,起伏相连,溪流、稻田、胶林、楼房相互衬托,交相辉映,丹霞画壁,眼前一副副唯美的山水画令人惊艳。画家王老说,面对这鬼斧神工的天然画廊,顿觉自己的画逊色许多,不知从何下笔。摄影家小吴感慨,摄影聚焦记录的是山水瞬间的唯美状态,是画面的拼接,但它内在的变化发展难以捕捉,事物内在的机理思想难以演绎。洪水村在沧海桑田的岁月变化中,迎风坚守那一份纯真,镜头显得苍白。作家王兄赞颂道,在这里,青山绿水相伴,倾听溪水欢歌,眼望木棉花艳,深呼吸新鲜空气,感觉美极了;在这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大自然离我们很近,生态优美真雅致。我凝视着这里的一切,想象着花好月圆之夜,黎家阿哥阿妹饮酒对歌,倾诉情意,多么的浪漫。天籁之音萦绕不散!
在河溪边,我们看到一位黎族老人的面部、脖子和手脚都纹着青黛色的线条图案,线条末端有圆点。从事黎族研究的吉老说,这是黎族杞方言的人纹案特有的符号。黎族从方言分哈、润、赛、美孚、杞……我想,阿婆的躬身,一定背负很多岁月故事,每一条线、每一个圆点图案都是智慧的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印记。
洪水村因“金字形草屋”集中之地,保存完整。2014 年,被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委员会认定,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 年,荣获“2014 年海南最美乡村入围奖”。现在,洪水村已摆脱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
船屋载酒黎家乐,洪水遗风古韵真。就要离开洪水这片深情的土地,辞别这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真有点恋恋不惜。我恨不得把洪水村所有的记忆装入行囊。这是一个藏在深山平淡微小的村落,但也是一个承载历史、富有启迪意义的村庄。70 多年前,德国人类学者史图博已履足洪水村,留下文化印记。现在,有关方面进行保护,合理开发,洪水村这个民族文化的活体,将大放异彩,让人探索其中的奥秘,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
我们又来到朗伦村。午后的蓝天白云,凉风徐徐,只见一排排崭新井然的红瓦白墙的小别墅被绿水青山环抱,村庄的水泥大道、巷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黄花梨树遍布,郁郁葱葱。村庄新建有浪悦黎奢民宿,有滨河长廊、文化广场……来到这里,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一般。在文化广场,我们接受了黎酒的洗礼,黎歌的浸染。“生活在这里,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信步在“黎花三里,酒里歌里”的朗伦村,游客中有人发出由衷的惊叹。
我通过询问找到了当年的村长,坐在他家的“别墅”,嘘寒问暖,喝着鹧鸪茶促膝长谈,我不由想起在王下乡工作的岁月。
1996 年夏末,组织安排我到王下乡任职。当时王下辖有三派、大炎、洪水、钱铁、牙迫(后搬迁至石镇水头村附近,称水富村) 五个行政村十五个自然村,约3000 人口。由于处于深山,交通不便,没水电,没通信。信息闭塞,群众思想守旧,脱贫致富主动性不强。乡政府的工作时间一半用在路上。我常常跋山涉水,穿行在各村庄。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动员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开荒种植芒果、龙眼、橡胶等热带作物,另一个是挖山修路,进行民房改造。后来,扶贫工作在“不把贫困带入二十一世纪”的口号下,急功近利,运入大批牛、羊等给老百姓养殖,但成果不大。曾几得,1998 年冬季修路,一场大火把整个朗伦村烧得精光。在政府的有力组织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水泥砖瓦的民房改造,得以入住过年。2015 年,又实行整村推进项目,盖了新房,日子过得更红火。2009 年,村庄人均收入仅1120 元,而今人均收入已超6000 元。而在当时,王下群众的生活,只是维持温饱。我感叹,曾经怀着雄心壮志,改变王下的落后面貌,可出师未捷,心急如焚。木棉花红一年又一年,王下何年何月脱贫致富,迎来真真正正的火红的幸福春天?两年多后,我怀着一颗悲伤的心,离开了王下乡。但二十年来,我总是念念不忘关注王下,关注王下发展的一举一动。
王下生态环境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黎风纯美花梨香,文化胜迹资旅游。可在当时,大气候环境不具备、发展条件差等诸多原因,自然生态再美,也只能待字闺中。
斗转星移,岁月如河。经过几任领导、干部和群众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农民转变思想,致富意识增强,王下的面貌逐渐发生根本性改变,村村通了公路,有了水电,有了通信,与外界联络畅通了。深山处搞起网购和电商,山里的物品很快销售出去。从山乡走出的四位大学生,有两位返乡创业,成为年轻一代的致富典范。现在全乡人年均收入已达县中上水平,医疗、卫生环境大大改善,人口也增加了,幸福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形势催人奋进。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奋进自由贸易港和乡镇振兴计划的实施以及精准扶贫力度加大,县委、县政府心怀百姓,体恤民情,审时度势,在王下这么偏僻闭塞的深山老林里,打造文化旅游项目,体现出非凡的气魄。美甸王下,王戴碧冠,抱万顷林海,赏山中圣品,神也,帝也;下忧民意,扬千载国风,建世上康庄,风之,龙之。“待字闺中”的王下如出水芙蓉,楚楚动人!她的发展正迎来火红的春天。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棵棵橡胶树、一棵棵木棉树见证着她全部的蜕变时光。
“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文化旅游,只是一个序幕,王下旅游将会成为海南西部的热点,王下乡民也将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奔向富裕。搞大旅游结合海南西部霸王岭旅游圈,在王下乡规划建设一条文化旅游景观专线,把皇帝洞、信冲洞、十里画廊、俄贤岭、洪水金字茅草屋、钱铁洞、地下仙宫等古人类遗址等全部纳入。并在俄贤岭、猕猴岭建设观光缆车。旅游开发修好安全宽阔的道路,路通才能财通。科学规划,保护原生态环境,景区景点建精品工程,吸纳资金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同时整理挖掘文化之魂,为旅游提供文化支撑。
等到旅游开发“满山木棉花红”时,我们相约王下,相会俄贤岭顶云端处,手捧美酒,醉他个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