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100021)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急剧升高,2020年全世界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列第9位,2020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排第7位,甲状腺癌在以前的关注度不大,近几年其发病率突然进入了肿瘤前10位,还因此引起了社会性恐慌。实际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还远远不止于目前所发现的病例,即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却是极低的。甚至,甲状腺微小癌无需治疗,仅仅观察即可。下面就大众关心的几个方面对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分析说明。
甲状腺微小癌的定义为肿瘤最大径(长径)不超过1 cm的甲状腺癌。甲状腺微小癌可能发生转移,有的因生长位置关系,可能会侵犯被膜、肌肉、气管外膜、喉返神经甚至食管肌层等,个别的甲状腺微小癌会发生严重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在近年出现发病率突然升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实际上是检查仪器的进步以及广泛的查体检查所引起的。原来甲状腺癌的发现过程,通常是自己用手触摸到颈部结节,之后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如今精密的超声检查可以发现1~2 mm的甲状腺微小癌,结合细针穿刺的普及和基因突变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甲状腺微小癌变成了确诊现实。尽管核辐射、高碘饮食可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健康查体所致。
甲状腺微小癌可以观察吗?甲状腺微小癌通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极少数是甲状腺髓样癌,髓样癌恶性程度偏高不适合观察,通过检查血降钙素和癌胚抗原多数可以确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通常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多年无变化,恶性程度极低,对人体没有影响,所以建议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常常有几个过程可以看出来,缓慢增长期—平台期反复交替,平台期甚至时间会更长,会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建议观察,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如果结节长径大于1 cm或有淋巴结转移,就需要穿刺确诊后手术。如果结节长径大于1 cm但患者无手术意愿,结节大小无变化的话还可以继续观察,需注意最大不超过1.5 cm。
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可以怀孕吗?甲状腺微小癌生长缓慢,目前没有文献表明孕期促进肿瘤生长。临床上确实发现长径2 cm左右的肿瘤孕期有生长加速的情况,但在微小癌没有明显变化。
哪些位置的甲状腺微小癌不适合观察?甲状腺结节位于背侧侵犯后被膜时不适合观察,这时候后被膜受侵容易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结节近后被膜但未侵犯还是可以观察的。肿瘤若在内侧紧贴气管,可以选择手术,以防侵犯气管。但是气管也是不易侵犯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他部位一般影响不大,即使存在局部外侵也不严重。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可怕吗?甲状腺微小癌超声报告没有发现明显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可是术后却常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这被称为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约为40%,但是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惰性很强,常常不会发展很快,不易对人体构成威胁,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微小癌一样也是可以观察的,并不影响预后。如果超声发现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就不再适合观察。
远处转移风险大吗?甲状腺微小癌是存在远处转移的,但是远处转移概率极低,甚至有的文献报告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所以,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处理上一般不考虑远处转移的因素。
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饮食有什么限制吗?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饮食可以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所以,饮食和正常人没有区别,没有必要区分有碘盐和无碘盐,海鲜和辛辣食品亦可食用。
穿刺会刺激肿瘤生长转移吗?穿刺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癌细胞生长迅速,成活率高,有可能出现穿刺后肿胀这种情况,像甲状腺未分化癌这种极高度恶性的肿瘤,穿刺后常常会有肿瘤生长加速的现象出现,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另外穿刺也分为粗针和细针穿刺,目前国际上早已经有文献证实细针穿刺不会引起肿瘤生长和转移,一般不用担心。
基因突变可怕吗?肿瘤的发生发展就是基因突变的一种后果,甲状腺癌的发生同样会有很多的基因发生突变,常见的Braf、K-ras、N-ras等会有一定的作用。最常见的是Braf基因突变,这个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发生率约为70%,是一个很好的判断乳头状癌的诊断基因,但它和预后转移并没有很大关系,毕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总体10~20年生存率都在9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Tert基因是一个预后很差的基因突变,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
接种疫苗有影响吗?疫苗是一种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的生物制剂,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可接种疫苗,甲状腺微小癌无论是在观察期还是术后都可以接种,包括目前最重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总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生长缓慢,恶性程度很低,常常好多年变化不大,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以观察。一般长径1 cm以上或发生明显淋巴结转移的,就需要穿刺确诊后手术。如果长径已在1 cm以上且甲状腺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也是可以观察的,但最大不超过1.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