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璇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政府机构改革一直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政府机构的每次改革都是在不同经济社会背景下推进的,政府机构通过完善自身结构进而发挥更好的职能。为提升政府行政能力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直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本身也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调整,通过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的职能和机构、权力配置会更加科学合理。
中央政府一般是广泛指对代表国家政权实行中央统治与负责社会经济管理的国家机构,代表国家和人民,负责表达政治意愿、发布命令并负责处理事务的政府机构,实际上就是对代表国家人民代理政治机构与政府官员的一种统称。广义的国家政府定义通常是泛指负责执行有关国家政府职权的一切政府部门,包括国家立法、行政与国家司法;狭义的国家政府部门定义即常是指执行国家政府职权的具体实施者的部门,或者指国家政府管理机构。
改革常指改变旧体制、旧事物。对于旧的社会生产力、上层建筑作出了局部而实质性的调整,包括对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进行的政治改良及革新,相比于工业革命以更有效的政治方法用来改变旧的原有国家政体,而不是达到政治改变现状的主要目的,政治改良革新则一般泛指在现行的国家政治体制内继续进行政治改革。通常一项政治改革活动是否成功能真正取得成功,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整体命运,改革如果取得成功能够促使一个国家趋于稳定性的局势,但如果改革失利则很有可能直接遭致国家内乱以及民族冲突。
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从政府机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配、机关设置、人员编制,以及这些机关人员的组成方式、经营机制等所作的较大调整与改革。政府体系,也称“政府体制”。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的界定和执行等制度的总称。是我国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从初设到成型这个阶段,政府更多行使的是政治职能。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职能转向经济和社会职能,从管制型政府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2008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全国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有关机构体制改革工作总结讲话大会上明确表示,全面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有关机构体制改革也就是对党和国家机关组织体制架构和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的重构。学者们对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主要从政府角色职能、组织结构和机构改革理念三个层面。
李军鹏、石亚军等从政府角色职能层面出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分析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与方向;竺乾威从政府组织形式入手,在组织结构层面进行研究,反思大部制,讨论部门间的协同、高效运行机制,理顺上下级政府关系;黄小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机构改革理念为依据,提升政府机构改革效率和创新政府治理体系,提出从“适应性”改革走向“自主性”改革。基于中国政府职能机构转变与推进服务型人民政府体系建设两个层面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李锋指出,中国的人民政府内部机构机制变革发展进程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机构变革进程同步并相适应,而当前市场经济下的体制机构改革又是中国政府内部机构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因素,并据此总结了中国政府内部机构机制变革的主要发展逻辑,也就是要从全能型人民政府向有限型人民政府、管理型人民政府向优质服务型人民政府的方向过渡。政府部门的功能职责结构转变主要在我国经济体制结构改革的顺利推进下,政府实现自身与市场和社会关系的双重调整。基于政治与行政理论视角的学者,则提出政府机关改革目的是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是建立强大机关制度,而从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入手,促进政府机关改革从精简单化向理性化转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1978 年改革开放前,这个阶段是进行政府有关机构设置变革的最早发展阶段。在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关于进行政府所有机构机关设置变革问题首先只是经历了短暂的改革探索,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宪法“五四宪法”正式通过,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此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政府机关与地方各级机构完成了一个较大的精简。1956 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比较重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变革。这项改革以将中央权力逐步下放地方作为改革重点内容之一,由国务院逐步精简地方所属部门及其职责,并以此实现了拓展地方自主权的目的。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央政府完成了第三次机构变革。此次改革在中央和地方上开展了相对集中的干部精简运动。从1949 到1979 年,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完整的政府治理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迫切需要根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府机构进行全面改革。1982 年开始实施的第四次推进全国人民政府办事机构体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主义政治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要求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政府办事机构,完成了由原有计划经济、有控制计划的社会商品经济向现代社会主义政治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的过渡。所以,在这一关键阶段的中央组织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取消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领导干部队伍不断年轻化等。这使得政府机构改革有了新方向。自改革开放至2018 年以前,我国共完成了八次政府机构变革,其间经过了四个转变阶段,一是由党政的变革转为政府的变革;二是由原来单一的政府精简机构,到减少人员规模的改变转向“转变职能”为宗旨的全面改变;三是将政府职能的转变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逐步走向社会管理与服务;四是由注重地方政府的改革,转向党政军群的改革。
纵观行政体制改革,国家行政机关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对政府职能的改革,从1988 年提出了要改变国家政府职能,同时指出应当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要对企业放权。将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清楚,逐步进行政企分开,调整政府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精兵简政,并明确划分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工作机制,在1993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在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的今天,要形成有中国独具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治理体制。1998 年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明确了在之前改革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逐步转换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调整地方行政组织架构,实施精兵简政;明确划分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进一步健全了政府的运行机制;行政机关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简政放权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塑造一个管理型政府。
20 世纪年以前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的目标,我们发现在此之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从最初的建国初期完善健全行政体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到21 世纪的构建管理型政府,我国的政府机制体制无疑已经在往服务型的政府方向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可以说每一次的政府机构改革背后都是市场经济以及政治体制的改变所引起的,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国家全面发展,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