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蕾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苏南京 211200)
新冠疫情是近两年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事件,与其相关的权威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了各国的立场,更是当下时效性最强的素材。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就新冠疫情热点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结合进行研究,人们的关注点多落在文本话语表层内容阐述上,虽然有不少也关注了揭示语言背后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等问题,但针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对于揭示媒体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理据性分析研究方面开展不够。因此本文对两国媒体有关中国新冠疫情的报道进行批评性话语对比、分析,深层次地探索和揭示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系统功能学理论常常被用来作为批评话语分析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了语言有三大重要的元功能,即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根据该理论,语篇元功能通过分类系统来实现,而语篇的“分类系统” 等形式在语篇中可能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语篇的分类系统指的是语篇对人物和事物的命名和描述,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各国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使用的语言内容与形式,这同样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因此,通过分析中美媒体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所使用的词汇,可以较直观地揭示两国的立场和态度。因此,本文依据语篇的“分类系统”对两国媒体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从《中国日报》英文版、CCTV 英语频道和《纽约时报》、CNN、ABC 等官方网站,各选取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同阶段若干篇疫情报道作为研究素材的主要来源。我们先同时检索关键词coronavirus 和China 得到初步的检索结果,然后通过人工阅读判断来剔除不相关的报道,最后共采集中美各8 篇新闻报道文本组成语料库。中方语料库约3500 字,美方语料库约4000 字。
本文采用语料库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就中美双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2 个问题:中美媒体新冠疫情报道文本层面上是否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了怎样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如表1 所示,作者发现中美媒体在报道新冠疫情各个方面的词汇选择上都存在很多不同点。
表1 中美媒体新冠疫情报道用词
2.4.1 新冠疫情命名
在新冠疫情的命名上,中方媒体遵循认知的特点,对于未知的事物,谨慎使用了“new virus”的表述,表明自身对病毒尚不完全了解,提醒民众保持警惕。在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命名后,统一使用官方表述,总体是比较客观的。而美方媒体则将新冠疫情刻意与武汉地名和非典病毒联系起来,使用了“Wuhan SARS”作表述,企图将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并利用非典病毒制造恐慌,就是在抹黑中国。
2.4.2 中国政府应对疫情反应
在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反应上,中方媒体使用了较多的积极词汇,如“sober”“highly responsible”。这也如实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积极抗疫,冷静应对的真实情形。使用较多积极词汇也是想给处于恐慌中的民众信心和希望。而美方媒体使用的大多是消极词汇,如“premature”“not fast”,集中火力攻击中国政府在细枝末节工作上的不足,企图抹杀中国政府所做的努力。
2.4.3 中国抗疫方法
在中国抗疫方法上,中方媒体客观地将当时行之有效的居家以及集中隔离、数轮核酸检测等方法报道出来,尊重事实和科学,意在向世界介绍抗疫的有效应对之策,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美方媒体则在报道时扭曲地解读中国政府的隔离政策,认为其是在强制封锁,压制民众言论自由,企图虚造一个行动力迟缓、限制民众人身和言论自由的中国政府形象。
2.4.4 中国抗疫成效
在中国的抗疫成效上,中方媒体使用了“strong hold in the war”“fully victory”等表述,表明在武汉爆发疫情的中后期,中国已经大体控制了疫情,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也是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现状。美方媒体则直接忽视中国的抗疫成果,仍然将报道重点放在人权问题上,认为中国此次抗疫削弱了自身的公信力。
中美媒体在新冠疫情报道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秉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中方媒体报道政府积极应对疫情的态度与措施,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给予广大民众希望与信心,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民族霸权主义模式,不断美化认同他们的体制和价值观的国家,而排斥诋毁与之体制和价值观念相异的国家。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威胁到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因此美方媒体也借“自由”“民主”之名,利用舆论力量建构一个扭曲的中国国家形象以迎合美国受众的思想深处的认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因此,人们在阅读新闻时应培养批判性思维,理性客观地看待新闻报道的内容,善于透过表层语言载体发现背后的政治、思想等意图和目的,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分析两者的话语模式,有助于中美双方加深彼此了解,以便将来更好地展开对话交流,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了解美国的话语模式,采用相应策略提高对外关系沟通交流的能力,避免国际社会的误解,使得中国的正面声音得到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