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1-11-12 04:18谢国蒙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20期

谢国蒙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南京 211222)

1 背景研究

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更偏重于制造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力需求减缓的时候,学生就业压力更为明显。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思想的核心更注重于加强就业,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除了基本课程外,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规划未来就业方向,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甚至很早就开始对接企业,派遣学生以实习的名义进入企业,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渠道能够相对广泛。

2 德育教育现状

在高职院校将大量精力与学生的时间都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和参与实习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明显被弱化管理。在大批学生从高中的繁重学习中解脱进入高职院校,这个时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才真正开始趋于稳定,他们可以更深刻领悟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能够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传承意义,也能够认识理解我们国家对新时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这个年龄段学生思想的建立与发展,将对我国长远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提升带来极大的助推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培养,在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优秀思想道德的培养。

3 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演变

在目前互联网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解脱了学习压力后,会以更好奇的眼光去探索广阔世界,而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每天海量的资讯被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认识中。这其中不乏大量负面和丑恶的社会现象与行为被学生认知,在没有完善建立基本的社会美丑,优良的思想品德还没有成为学生的认识核心时,很多负面丑恶的现象行为,会将正面积极的社会认知所冲淡,成为部分学生效仿的对象。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学生出现的攀比生活费,追求高档次,名牌服饰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甚至超过了家长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大学的日常生活已经将打游戏,娱乐,赚钱作为主要目标,学习基础知识,增加多项技能培养,锻炼情操的氛围在很多院校已经越来越淡化。

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保障就业的同时,深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优良道德文化素养的传承,已经刻不容缓。就如同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 德育教育创新分析

新时代互联网下德育模式的建设,已经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言传身教,靠课本灌输,靠几堂德育教育课就能够达到效果的。互联网科技的飞跃,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普遍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全面的思想动态,学习更细致的社会生活经历。课堂书本的德育教育结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理解力。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的信息建立完全属于他们的自身行为规范和意识领域。一旦这种认知被固化,形成长期的习惯性思维,真正核心主流,符合我国发展总体方向的思想道德素养,很容易被边缘化,被学生表面与实质所掩盖。新时代互联网下德育模式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思想体系创新、管理体系创新、教育内涵创新和实践创新四个创新基础上。

4.1 思想体系创新

我国德育教育的思想体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创建与领导的辉煌基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融入了建设祖国,实现伟大蓝图的新愿景新理念。这些思想认识,从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被认知,被接受。现代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对外界思想的认知需求已经从理论书本扩展到更具体深入的绘画、视频与现实生活中。

道德教育的思想体系,已经不能仅从书本教育、理论教育出发强行给学生灌输,而是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内涵,用鲜活的案例与理论书本内容相结合,用生活常态化的绘图视频与德育教育的传承有机融合,用丰富的事实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道德教育的思想体系,理论与生活的结合,书本与鲜活的视频绘图案例结合,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宣传渠道,将主流的意识情怀,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校内网,学生微信群等媒介广泛传播。这种具有时代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辅导方式与教育思想体系的融合更适合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

4.2 管理体系创新

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的常规构建是辅导员的日常管理跟踪,校团委联合班级骨干定期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校学生会针对性的辅导和专业团建活动。学校层面对高职学生普遍的思维定式是学生已经成人,不再需要像青少年期间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品德的训导,因此高校内普遍没有建立系统化的德育管理体系,都是以活动、演讲、户外团建或者大型节日的庆祝活动替代了专业的德育管理制度的执行;也欠缺专职的德育教育讲师和专业的德育素养规划导师。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接触了大量的社会资讯,接受了外界太多纷繁复杂的声音与思想,普遍对未来发展,对人生规划存在迷茫情绪。新型的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创新有必要建立在互联网,社会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专职专业的德育教育规划导师,既要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掌握国家发展的精神内涵;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具有前沿的创新思维,可以时刻与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共鸣。

高职院校专职的德育导师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将学校与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紧密相连,又可以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发展规划与思想建设作出专业的沟通与辅导。对于稳定学生的心态发展,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路径,引导学生的正面理性思维都会起到很好的教育辅导作用。

4.3 教育内涵创新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通常都是以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承,党的领导方针和公民道德教育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所需要的德育思想内涵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的文化与道德培养,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的成熟培养,正确的人生导向培养和未来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这些内容在新的时代下,也是学生德育教育内涵的一部分。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生活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成熟远远落后于职业技能培养的熟练度。尽管已经进入成人的年龄,但是所处的环境和以学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普遍缺乏进入社会的心理准备,他们既想有一个完美的表现,又会担心经验的欠缺导致问题和错误发生。这种纠结的心理状态是最需要专职德育导师能够给与充分的引导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学校方面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职业规划的考量,更注重的是强化就业。现在普遍的认为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能够在就业市场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提高就业率就是学校最大的贡献。对学生来讲,未来人生道路很长,可以选择的方向也很多。他们更期望的是能够得到对自身条件作出专业的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建议。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内容中,能够创新性的补充心理素质教育,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建议,是德育教育内涵的有益补充。一方面丰富完善德育思想教育的主体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恰当地配合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议。

4.4 实践创新

世界教育管理一向普遍认同的理念是,教育根植于社会生活实践,而实践更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也同样符合这个观点。

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资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形式多样的社会生活实践更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影响力,更有助于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有着更多的优势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厂矿车间,在与工人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学习的同时,有机地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内涵,理解历史文化,理解道德修养。

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引导与创新,使德育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更需要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和锻炼,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人生,感受世界,获得优秀思想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创建更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制造业大发展培养输送大量优秀高质量人才的重任,优秀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体现在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在德育思想品行方面也同样要求高素养的人才队伍。在新的时代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更是体现出一所高质量院校的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建立全面系统的现代化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具有专业师资能力的德育导师梯队,充实完善德育教育内涵,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