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史遗珠:被忽视的扬州百年绘画
——从日本关西地区中国书画的收藏看晚清以陈崇光为代表的扬州地方书画

2021-11-12 04:18马钲懿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20期

马钲懿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纵览有清以来的扬州画坛,诞生在康雍乾年间的“扬州八怪”可谓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道不容忽视的靓丽风景,也因此,国内外的学术界、书画界、收藏界对“八怪十五家”的相关研究、收藏是蔚为大观。如果以八怪为期,其前及同期的扬州界画艺术亦已日渐引起国内外学界、画界、藏界的关注、研究与收藏。但是对八怪之后,尤其是晚清至民国这百年间的扬州画坛,无论是在扬州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学界、画界、藏界与其相关的、且较为深入、持续、全面的关注、研究与收藏都不多。这里原因种种,“地方画家且名头太小”可能是其中之一。由此,笔者想到,中国书画艺术收藏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样的书画艺术才是值得关注、研究与收藏的?画家所处地域与名气是否与其书画艺术成就之高低划为等号?以陈崇光为代表的晚清至民国这百年间的扬州地方绘画在中国、在扬州的书画史上到底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定位与评价?在此,笔者试从日本关西地区的中国书画收藏特色的角度就上述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收藏历史新、地方特色浓的日本关西地区中国书画收藏

在这里,我们暂且撇开历史与来源问题,中国书画艺术品在国外的鉴藏,实是中国书画鉴藏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在国外的鉴藏研究情况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书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意义及其价值所在。这其中,与日本对中国书画的鉴藏与研究可谓数量可观、丰富多彩。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布川宽所述,在日本关西地区(注:约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85—1333 年),日本始有关东、关西一说。日本人把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近畿”, 亦称“关西”,包括大阪、京都、滋贺、奈良、和歌山、兵库等市县)如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西宫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奈良大和文华馆、四日澄怀堂美术馆等博物馆和美术馆中有众多的中国书画收藏。关西地区中国书画收藏的一大特色就是:收藏历史较新,地方特色浓厚。

关西地区的中国书画收藏全部晚于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 年),也就是说这数量可观的中国书画从清末同治年间才开始流到日本关西藏家的手中。而对日本关西地区中国书画收藏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则最先发现:与中国本土收藏不同的是,传入日本并受到关西藏家珍视的中国书画尤其是绘画作品,以明清以来地方色彩浓厚的地方画家之作居多,他说:“日本人喜好的所谓近世中国绘画,非是中国人推崇的正统国画。日本人喜欢的,是从中国乡间发展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收藏的绘画。”

2 日本观峰馆藏两万余件中国晚清民国扬州、上海等地区的地方书画作品

在日本关西收藏家的收藏中,不仅中国美术史上那些书画大家、名家高手的作品很多,比如:传为南朝张僧繇所作的绢本《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传唐王维所作的绢本《伏生授经图卷》,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图》以及宋代苏东坡、元四家、明代浙派、吴门、清六家、四王、四僧等大家名家作品。关西收藏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包括扬州在内的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地方绘画,在关西收藏家手中也有很多。其中,以原田观峰的观峰馆藏中国晚清民国扬州、上海、岭南地区的地方书画最多,达两万余件。还有如上野家族收藏的阮元书法手札,创建大和文华馆的矢代幸雄收藏的方士庶的山水等。

在也是书法家的原田观峰(1911—1995 年)始创的观峰馆收藏中,以晚清民国扬州、上海以及岭南地区绘画的收藏最多最全,这其中就包括陈崇光(1839—1896)、陈康侯(1866—1937 年)、程远岑(1855—1941年)等晚清民国扬州书画家的作品。“观峰收藏的特色,在于作品的年代以中国清末至民国时期为主,不光有巨匠作品,还有当时尚未为人知晓的画家乃至佚名画家的作品等,收藏范围相当广,这些文物组合看似良莠不齐,但正因如此,观峰收藏最终才形成不光是在日本、就连在中国国内亦极其罕见的中国近代书画收藏。”

3 备受黄宾虹、吴昌硕推崇的晚清扬州画家陈崇光

在光绪十三年(1887 年)黄宾虹曾在扬州从陈崇光学习花卉,学养深厚的宾虹老人认为陈之绘画“笔古法严、沉雄浑厚”,故在他的《黄宾虹文集·书画编·虹庐画坛》中,将陈崇光列为清道咸之间卓绝古人的20 多位画家之一。由此可见宾虹老人对陈崇光绘画之推崇。

清代晚期,由于受到政治、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扬州画坛的中心地位日显颓势。但据黄宾虹1954 年在对友人信中的回忆:黄20 余岁来扬州时,扬州以画为业的专业画家有700 余人,至于会舞文弄墨的文人学士则有3000 多人。而陈崇光无疑是此期扬州画坛的一缕耀眼的光芒。艺术才能全面的陈崇光(1839—1896 年),原名炤,字若木、栎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初为雕花工人,后拜虞蟾为师。曾因客皖中蒯氏家,多见宋元名人真迹,艺锐进,山水、花卉、人物俱能,尤善双钩花卉。

黄宾虹曾六到扬州,并意欲拜陈崇光为师,由于陈当时已是疯癫状态,故未成,这也让宾虹老人引为终身憾事。黄对陈崇光的绘画极为推崇,将陈崇光列为清道咸之间卓绝古人的20 多位画家之一。不仅是黄宾虹,海上大家吴昌硕同样也对陈崇光的画极为推崇,称他的画“笔古法严,妙意从草篆中流出。于六法外又见绝技。若木道人真神龙矣”;时人认为:汪中的文章、陈崇光的画、臧谷的诗(也有吴让之的篆刻、龚午亭的评话、陈若木的丹青一说)堪称“维扬三绝”。但是与时下声名如日隆天的宾虹老人相较而言,无论是在学界、画界,还是藏界,现在的陈崇光实在是太过冷寂了。不仅是陈崇光,其前后左右的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的,诸如:释莲溪、吴熙载、倪田、倪璨、宗静风等艺术成就卓著的近现代扬州书画家同样几乎寂寂无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他们的艺术成就、他们对中国画坛的贡献就这样可以忽视不见了吗?

4 从观峰馆收藏特色重新审视书画收藏与研究的着力点与核心价值

2004 年,观峰馆对馆藏中国画作的调查结果如下:作品年代集中在晚清民国;能够确认作者与艺术经历的作品占到25%左右,余者作者生平均不详;作者出生地及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扬州、上海等南方地区,鲜见北方地区画家。专研中国古代史的观峰馆中国书画研究学者赖川敬也说过:观峰馆收藏最大的特色就是将清末民国年间中国南方地区的书画文化全部照单收入了日本。19 世纪的70、80 年代正是日本经济全面飞速增长时期,许多日本企业家纷纷购藏国内外的艺术精品,建造私人、企业的美术馆、博物馆,将购藏的各国名画以及艺术品免费供人参观。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中国书画研究员竹让远认为:“中国书画有着悠久历史,并且于传统中不断加以创新而蓬勃发展,其最主要的特征便是书风与画风在千年间融入了每个时代的诠释,并代代相传,而这也是我们鉴赏的一个重要角度。在进入全球化的当下,理解他国文化已成为深化彼此了解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美好一面也很重要。关西地区中国书画的收藏的价值已成为广播于国内外的契机,并成为未来文化滋养的底蕴,实为幸甚。”

那么,与日本关西地区的中国书画收藏与相关研究相比而言,以陈崇光为代表的晚清民国扬州地方绘画的现状为例,我们的书画收藏与研究的着力点或者说核心的价值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似当引起相关学术界、收藏界、书画界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