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敏
摘要:文章介绍了《行为系统管理》课程的思政要点,从社会理性、制度伦理和信息安全等视角阐明了该课程了思政要点,并从教学过程中介绍了思政元素的部分引入方式。
关键词:行为系统管理;课程思政;制度伦理;系统观
行为系统管理是一门以行为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核心是需要设置一种制度框架,规范和引导人们行为符合社会价值主流体系,减少偏差带来的非系统损失。其思政精髓在于:用制度引导人们的思想象征符合大众价值的方向去思考,契机是以制度规范下的个人利益收益为引导。从效用论来看,每个人都是在一定规则内为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结果。然而,这种最大化需要考虑利他效用。利他效用的多少需要政治价值观的引导。比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个人视角上看,帮助他人获得的收益对自己的幸福感提升。利他的个人效用感知是政治价值输入的关键结果变量。它体现了利他行为价值的个人判断,是为系社会公共福利的基础。为了保证制度效果,在设计行为制度前,需要对人性进行基本的假设,比如,人是经济理性,或是社会理性。如果是经济理性,用“盎格鲁-萨克森模式”去管理国家民众,政府尽量减少干扰,人们在自利的动机下积极创造私有产权产品或服务,进而提升社会总价值。不过人们的贪婪在这种制度下彻底释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无法估计社会的公平。进而,政府呼吁民众尊重社会理性,个人价值应该部分建立在社会和谐和他人幸福之上。欧洲部分国家实施了莱茵模式,强调大政府概念,以高税收和高福利等为手段,通过转移性支付等方式减少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福利的均衡。从管理视角来看,员工与管理层的对立需要通过价值共融的方式进行改善。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关于互惠、公平、嫉妒、义气等的情绪变化,以此为据来改善管理方式。员工应该关注领导者的决策困境和管理难度,站在对方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体会其决策目的,才能做到设身处地的移情理解,减少对立情绪。管理者应该减轻个人经验带来的偏差,以符合组织利益的制度设计来引导员工行为,保证组织运行的健康不被个人腐败行为危害。
学生能在与课程情境的互动交流和实践中能够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以实现知行合一。《行为系统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应结合制度伦理和行为伦理展开。在此种课程情境中,学生需要把握集体和个人间的伦理关系,才能习得思政元素。制度伦理从组织利益和团队需要展开。后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快乐地工作。在一种人性、温馨、尊重生命的氛围中,企业员工获得了创造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平衡。那么组织利益和团队需要的管理如何展开,是否由团队利益服从组织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还是个人权利至上的个人主义为准绳,需要在制度伦理中体现。案例展开,以争议事件为例引入。比如,在新冠疫情下,大量的封锁后,员工需要重新调整精神,继续进行远程工作,但在家工作影响成员们的交流效果。组织是否在危机时候需要员工冒着感染风险在办公室上班。组织利益和个人安全之间如何平衡,需要制度伦理准则细化。行为伦理设计从个人私德和利他价值观上规范。个人私德的底线是行为不难损害同事和组织利益。上限是帮助他人提升工作效率和幸福感,积极进行团队协作和交流,保证组织健康运行。实例以诱导性案例为主。比如,在员工家人病危,需要大量资金援助的情况下,员工是否可以虚开借款性支出,挪用公款。在组织利益遭遇公共危机时,是否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让个体替组织顶罪。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的平衡点如何把握。正如邱少云同志在中了美军的燃烧弹后,为了不暴露目标,只好让火烧焦。如果行者主体因为维护组织利益而牺牲了个体利益,在制度伦理的设计上应该给予牺牲者充分的补偿,形成良性的个体和组织的共融机制。思想政治意识符合国家大政方针,这是基本线。为维护组织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给与制度补偿,这是模范线。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共融是制度的鼓励线。
基本线由法律管控,在制度设计中规避的偏差都属于此类。比如,食品安全诉求下,三氯氰胺对奶粉行业的危害虽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源头确实制度设计的缺陷。蛋白质含量不以完整的氨基酸含量为标准,而为了简化成本,以氮含量作为标准。这种制度漏洞虽有法律制裁,但必须要以客户受害为前提代价。如果优质蛋白的检测标准能够提升和认证,既可以维护客户利益,也可提高商家利润,以高质高价的方式占领市场。在行为系统管理的核心要义中,本课程不追求个人行为一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而通过制度设计规范人们的行为向着服务大众和公众利益靠近。
在教学环节上,以信息安全和行为理性为依托,向学生传授社会理性和信息安全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前提是信息的分级使用。尊重我们国家的分级信息使用规则,不要随意用翻墙软件窃取国家管控的信息。在社会理性方面,学生们应该重点预测自己的行为对同伴、家人和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综合影响。以系统的观点站在全局视角去审视自己行为的损益,做出符合全局利益的社会行为。
总之,行为系统管理课程应该从信息的使用规范和社会理性去引导学生,尊重国家信息安全制度,崇尚亲社会价值取向,以系统化的全局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完成本课程的思政目标。
参考文献:
[1]丁肖丽,唐明琴.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信用管理學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26):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