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宁
《雨巷》被选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现代新诗”单元。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一单元,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新诗,初步了解新诗,掌握鉴赏新诗的方法。《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中的“油纸伞”“雨巷”“丁香”等意象意蕴深厚,给读者一种朦胧的美感。文本就谈谈《雨巷》中意象的内涵。
一、“雨巷”
读完《雨巷》之后,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被诗中朦胧又缥缈的意境,惆怅又迷惘的情绪所感染。梅雨时节,小雨连绵,天气阴沉,自然使人的情绪有些低落。走入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如丝的细雨、青色的小路、青黑的石砖,共同组成了一幅哀怨惆怅的江南雨巷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往往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雨落在绿色的田野间,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雨落在楼房林立的城市里,会给人一种清凉爽快之感;雨落在空无一人的雨巷,却只能让人感受到寂寥、迷惘与惆怅。
那么,“我”是不是就在这寂寥的雨巷中“沉沦”了呢?诗人在诗中写“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因参加进步运动而被反动派追捕,于是躲到松江友人的家里,此时的他是失落的,是彷徨的,是孤独的,也是迷惘的。在追求革命理想的道路上,他遭受了挫折,走进了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没有阳光、没有声音、没有快乐、只有阴绵的雨的长长的小巷,和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现实社会一样,带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可是,他没有放弃。在诗歌中,他反复提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逢着”,说明“我”还“没有逢着”。“我”虽然迷惘,却并没有绝望,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二、“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的“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雨巷。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看,当时戴望舒正避居在松江友人的家中。因江南地区雨多,潮湿,油纸伞便成了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作为雨具,油纸伞本就具有复古、神秘的特征,作者将其和雨巷结合起来,为整首诗增添了朦胧的美感,也让诗中迷惘的情绪更加浓厚。此外,油纸伞也具有艺术、典雅的特点,和江南女子婉约的气质相吻合。
传统的油纸伞一般为浅绿色、粉色或红色,以暖色调为主,图案也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关,在整体搭配上呈现出明丽的色调。但是,在《雨巷》中,暖色調的油纸伞与阴沉的梅雨、寂寥的“雨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色调明丽的“油纸伞”衬托着在雨巷中行走的姑娘,更能突出姑娘忧郁、温婉的气质。《雨巷》中有人,有伞,有雨巷,组成了江南特有的图景。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从雨巷中经过,使一个原本自由、开放的空间,突然被一把油纸伞所遮盖,伞下有人,却没有雨;伞外有雨,却没有人,整个画面看似是一个整体,却又互相独立,给人一种距离感。在整首诗中,“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雨巷”,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她也撑着油纸伞,“冷漠,凄清,又惆怅”。
三、“丁香姑娘”
丁香,是纯洁的,妩媚的,也是娇小的,柔弱的。“丁香姑娘”就像“我”心中的革命理想一样,神圣而纯洁,但在黑暗的现实中,她又显得是那么的脆弱。1927年,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了血腥的屠杀,这让整个祖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原本拥有一腔热血的青年,此时陷入了迷惘,诗人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但是,他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在这首诗歌中,丁香一样的姑娘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姑娘,而是“我”的“战友”,能在这寂寥的雨巷中与“我”相遇,能在与“我”擦肩而过的一瞬间读懂“我”的心。“我”和“丁香姑娘”虽从未谋面,却是如此的熟悉,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因为“她”也身处“雨巷”,也结着“愁怨”。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就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现实,而“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载体。诗歌的第一节写“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最后一节又写“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可见,从始至终,“我”都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
在《雨巷》中,诗人借助油纸伞、雨巷、丁香等意象,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意境,渲染了哀伤的氛围,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深情而不轻佻,写得非常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