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认知及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

2021-11-11 18:50李依军孔祥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

李依军 孔祥武

摘 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需要靠教育来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教师的一员,教授体育与健康知识,传授运动技能,担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本文主要以调查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对赤峰学院体育专业的相关师生进行调查,旨在找出体育教育中的不足,为赤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研究结果认为,赤峰学院体育专业有135个学生很满意当前的体育教学,65.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场地、场馆等设施不足,需要加强设施建设。

关键词:赤峰学院;体育学院;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0-0080-05

1 前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物质充足、交通便利、电气化程度高、信息化一日千里,让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福利和方便。但由于伴随着快节奏工作和精神的紧张,致使各种“文明病”应运而生。面对这一切,现代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大力推动和促进全民健身的方针政策,为高等学校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带来了机遇,为体育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我国体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社会化需求加强,使得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需要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去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大量的新的体育问题,以满足社会需要[1-4]。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致使社会对体育教育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运动保健康复人员、体育竞技策划人员等专门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体育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5-8]。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9-16],深度了解当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情况,重点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及内蒙古自治区对本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情况;走访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部分学院领导及教师,以获得本专业在赤峰学院的发展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2018级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体育学院在职教师。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体育科学科研方法》所要求的内容和格式,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及访问一些主管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导和老师,设计满足本文研究所需要的问卷,再将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

拟定问卷参照《赤峰学院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这份问卷调查对象为普通的在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学习需求、就业需求、对体育专业的认知度、对本专业讲师的满意度和专业设想等进行调查。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这份问卷调查对象为赤峰學院体育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主要是了解教师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对体育专业的现实情况和体育专业构想等进行调查。

问卷的抽样时,选取赤峰学院体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在校的大学生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1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如表1所示。

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将问卷所有问题混乱排序后,让有关专家学者对本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专家的评定情况如表2所示。

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重测对象为赤峰学院体育学院2009级2班的15名同学为研究对象,间隔时间为15天,将学生第一次填写的调查问卷与第二次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比对,发现同一学生两次填写的同一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81,说明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回答具有一致性,调查材料可靠,真实性较高。

2.2.2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结果采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保存,采用spss17.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赤峰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工作的认识

68个学生认为体育工作的“社会地位低,不受人尊重。有82个被试大学生认为体育工作的社会地位一般,他人能够平等对待,有20个被试大学生认为体育工作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另有12名学生对于体育工作的社会地位“说不清”。

在对未来工作态度的调查中发现,43.4%的学生选择“热爱并准备从事社会体育工作;30.7%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体育专业,想改行;另有25.8%的被试大学生说不清楚。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现在正在学习的体育专业认识很模糊,专业观念淡薄,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思想不稳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入学动机、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也有就业环境、现实利益、择业方式等的影响。同时,体育学院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方面重视不够,缺乏连续性。在入学、教育实习、毕业教育阶段较重视,其他时间抓得不紧。

3.2 赤峰学院体育专业教师及教育现状分析

3.2.1 赤峰学院体育专业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内涵。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专业的方向和特色以及发展水平,一支整体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专业成功的关键[17-20]。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1人,副教授27人,讲师11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国家级裁判员4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2人。从统计可以看出,体育学院的教师的职称结构还算合理,但是近些年伴随着教师退休人数增多,新入职教师人数减少,使得体育教师的总人数不足。以公共体育教研部为例,当前学校大一和大二每年度需要上体育课的学生7000多人,并对13000余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工作,而公共体育教研部仅有23名教师(其中有1人工伤不能从事教学工作),使得每名教师需要承担近400余名大学生体育教学任务,师生比极不合理。国家规定高等院校体育课每班不超过30人,体育学院在公共课教学中,由于师资短缺,现已达到50人一个班级。

从目前专业课教学情况来看,专业课教师也在超负荷工作,很多运动项目的教师达不到规定要求,严重制约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除教师总数不足外,体育学院还面临整体师资老龄化的问题,公共体育教研部当前共有23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11人,占教师数量的47.8%,教师年龄老化也给体育学院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2.2 赤峰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课教师满意度分析

赤峰学院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否能够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需求,学生是否满意当前的体育教学,在被试的182名大学生中有135人对当前专业课的态度很满意,有47人对当前的专业课教师不满意。当前体育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但也存在老的老小的小,中堅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部分老师缺乏系统社会体育理论教育和工作实践,在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方面与体育专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势必影响到此专业的教学质量。另外,部分教师具备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又缺少相关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职业培训,没有完成学科特长向体育专业特长的转变。如没有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经历和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历。因此,在我院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鼓励一些中青年教师到更高学府、体育产业部门和基层学校等建立友好合作院系进行短期培训,以尽快提高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

3.2.3 赤峰学院场馆设施情况

体育专业具体技能传授与身体活动性特点,决定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必须以一定数量的、性能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作保障。调查发现,65.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场地场馆设施不足,需要加强设施建设。另外,在赤峰学院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术科教学,基本上使用的都还是传统的体育专业和公共体育课场馆设施。由于体育专业所需的场馆设施,在经费上投入较大,普遍缺乏体育专业所需的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教室、人体机能测试仪、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户外健身器材、游泳馆等场馆设施[21],目前赤峰学院基本上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严重影响了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大学建设”与“体育教学的开展”是辩证关系[22,23]。一所有影响力的高校应该有与其匹配的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场馆的支撑,大学的发展也需要体育场馆的装扮,二者需共同发展。近些年赤峰学院飞速发展,正向建设赤峰大学的目标迈进,现有的体育场地短缺严重禁锢了体育专业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将国家规定1~2万人高校所需具备室内体育场馆与赤峰学院体育场馆对标分析,详见表4和表5。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要求,在办学规模在1~2万人的普通高校,其室内体育场馆面积应达到生均1.37m2。赤峰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123人,现有室内体育用房面积3652m2,生均面积仅为0.28m2,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对照国家标准,赤峰学院室内体育用房面积还有14326m2的缺口。加之赤峰市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酷热难耐,春秋季节风沙较大,给室外体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另外,赤峰学院体育学院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等,本专科专业学生共400余名,因场馆不足,体育学院很多专业课程未能有效开设,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学院急需扩大室内体育场馆面积,以满足体育教学需求。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赤峰学院的体育场地资源非常紧俏,已经成为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瓶颈,短时间内新建大批的体育场馆几乎不可能,最好是租借赤峰市体育中心部分场馆解决当下教学需求,再逐渐兴建体育场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赤峰学院与赤峰市体育中心毗邻,两个单位仅有一街之隔,且来去便利,又有过街天桥相连,无论是从地利还是地缘角度,两个单位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赤峰学院目前急需体育场地设施,为更好地满足体育教学需求,需要体育局体育中心能给予场馆设施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赤峰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高考训练年限60.4的学生不足1年,51.6%的学生高程成绩相对较差,只在251-300分之间,有6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2)赤峰学院体育专业有135个学生很满意当前的体育教学,65.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场地、场馆等设施不足,需要加强设施建设。

(3)赤峰学院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国家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的人才特征,并能够胜任当前不断变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的需求。

(4)赤峰学院体育专业的人才方案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明确具体的培养规格,即思想政治觉悟高、素质强、专业基础扎实、高能力的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培养规格以及在质和量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2 建议

(1)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态势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发展的大空间,革新了体育教师教育的理念。因此,赤峰学院体育学院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师教育观念。

(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和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仍是那些对体育技能掌握和了解较少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需要直观的体育技能教育,而非体育全部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3)逐步加大体育学院新进教师的引进力度,在现有体育师资的情况下,引进更多体育教学经验丰富,学历较高的体育教师,来更好地完善体育教学工作。

(4)学院应该加大体育场馆资金的申请力度,尽快修建更多的体育场地设施,来满足体育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惠中.教师教育新视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探[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曲宗湖,顾渊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于忠海.教师教育新论:对象、原理、策略和发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5〕唐炎,宋会君.体育教师教育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周登嵩.學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教育出版社,2004.

〔7〕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张维仪.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辞海》编辑室.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3〕郭东岐.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研究小组.中国教师教育的新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6〕保罗·朗格朗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7〕陈永明主编.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8〕教育部师范司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9〕吴秋娟.21世纪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应树立的几种理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03):48-50.

〔20〕韩春利.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6):121-123.

〔21〕叶澜.转变观念、开拓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12(05):38-39.

〔22〕成有信.教育养成方式的演变和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向[J].教育研究,2000,5(01):77-78.

〔23〕吴昊.走向贯通: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6,6(02):82-83.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渠道问题的探析
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辅导员管理行为现状的初步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论黔西北高校体育专业开设跑酷运动课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