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灭蚊专家
在这动不动就有“大瓜”的时代,一个平凡人干的平凡事,原本不足为奇。可完整地看完浦赛红的工作轨迹,还是令人震撼。
浦赛红的工作是大润发超市的一个专门工种:清管员。顾名思义,就是在卖场里做清洁管理的。她负责的,是专门防治有害生物,比如蚊虫、苍蝇。这个岗位存在感极低,不少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招的也是上了一定岁数的阿姨,学历要求不高,薪资水平很一般。
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工作,浦赛红没有敷衍。刚上岗,超市给她配的是最简易的塑料苍蝇拍。别人拿到这种原始工具,顶多按部就班在卖场里挥挥拍子。只要保证顾客面前不出现蚊虫聚集,就万事大吉。浦赛红不满足于此,打打蚊子是简单轻松,但治标不治本,她想从源头上防治。
先是研究蚊子。从清晨到深夜,浦赛红无时不在观察蚊子的行动轨迹、行为特点,并仔细记录。日子久了,真总结出一套作息规律:“6:00,花园及绿化带,精力十足,难打……”“9:00,积水处,产卵……”“15:00,阴凉处,睡午觉……”不同季节,归纳出不同习性。就连蚊子最喜欢的温度、湿度范围,都掌握得精确。
掌握了规律,浦赛红在超市内外布下“天罗地网”。超市外的草丛,她装上捕蝇笼,以食物作诱饵。超市内,门帘、风幕机,又是两道“关卡”。若是还有“漏网之鱼”,再往前,等待它们的是浦赛红设置的粘虫纸、粘蚊彩带、灭蚊灯。經过这“六扇门”的把守,几乎没有蚊子能逃得过去。
浦赛红的工作普通吗?太普通了,普通到只是一件蚊虫大小的小事。可她却把这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了极致,成了专家。以至于附近居民一到夏天,都来向她讨教经验。那份“蚊虫作息表”,甚至登上热搜,1.8亿人点赞。
我震撼于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专业力量,更钦佩于浦赛红的聪明。这种聪明,不是说她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她真正懂得,怎样拉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聪明的人
这年头有太多自诩聪明的人,我就遇到过。
几年前,我还在杂志社时,招过一个实习生。名校毕业,一张嘴高谈阔论,看上去既有能力又有抱负。但一段时间后,我有些崩溃。他几乎无法处理好我安排的任何一件小事。或者说,是不屑于用心做。写篇汇报,就拿网上拷贝的文案改改直接上交;搜集素材,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叫他重新找,却反问我这些不也可以凑合用吗;想带他讨论选题,却到处找不到人,最后发现,他蹲在厕所里打游戏。
实在没办法,我有意将他调岗。没想到他却先向我辞职,理由是:“现在干的都是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工资也不满意……”好吧,我也没什么可挽留的。后来他也和我联系过,说是跳了好几次槽,总不被赏识。
其实他的问题,是很多人的通病:满脑子鸿鹄之志的野心,却没有脚踏实地干事的耐心。于是,抱怨老板不器重自己,抱怨升职的不是自己是同事。抱怨这世界到处是“二八定律”,自己这样的人再努力也没有机会。然后,索性“躺平”,得过且过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摸鱼”当作真理。可他们从未想过,那20%的人,是怎么炼成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两个普通人的故事。一个,是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早年间遇到的出租车司机。
那天,刘润从上海美罗大厦出来,一辆出租车径直停在他面前。上了车,刘润说去机场。司机得意地笑笑,接过话来:“我在徐家汇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和均瑶大厦。接到您我就知道,从写字楼出来的,去的地方肯定不近。”刘润附和:“您很有方法。”司机点点头:“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我做过计算,每小时成本34.4元。”
打了这么多年车,刘润第一次听到有司机这样计算成本,以前都只听司机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上交多少钱。这个司机却说:“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的距离,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也就是9.7元,那就不赚钱。”基于这样精准的核算,司机得以对自己的每条路线有了最合理的规划。
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要求上高架走。司机一看,发现这样反而慢,提议按他的路线。乘客表示那肯定绕远了,这条路他平时走得不少,很清楚只要50元。司机说:“这样吧,咱们按我的走法试试,等里程表50元了,我就翻表,多了算我的。”结果最后,的确多走了4公里,却快了25分钟,司机信守承诺只收了50元。乘客很高兴,觉得自己赚了。但司机说:“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元多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买了25分钟,我一小时成本34.4元,合算啊。”
这个司机就是把开出租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结果每个月的收入,是其他司机的好几倍。
苟且红利
另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位钟点工阿姨。阿姨姓王,之所以抢手,是因为她太牛了,每天都有雇主排队等着她。而她的牛,也在短短几天内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雇佣她的是一个北方人,雇主的老公却是南方人,所以王阿姨需要在饮食上兼顾南北口味。一开始王阿姨也不会南方菜,但特别愿意跟雇主的婆婆学,还从不嫌烦:“我拿了工钱,还跟雇主学到了东西,上哪找这样的好事。”
原本王阿姨只需要每天做一顿中饭,但她每次都一口气做六七个菜。为的,就是让雇主省了晚饭的事,热一下就能吃。雇主有段时间很喜欢吃辣子鸡,一连买了10多包,王阿姨后来跟她说:“以后你别买了,我研究了半个月,给你做一次,你看是那个味的话,以后我给你做。”雇主的老公有点儿完美主义,家里的东西都喜欢摆在特定的位置。王阿姨发现后,就默默想了个办法:每天清洁之前,用手机拍照,再对着照片还原,从来没出过错。此外,家里的智能电器,很多雇主自己都不会用,但王阿姨都会。她说因为知道雇主忙,没时间教,就要自己下功夫学。爱钻研,爱琢磨,不怕辛苦,不计较付出。即便王阿姨只是个钟点工,却把自己练成了市场上最抢手的人才。
超市灭蚊的浦赛红、聪明的出租车司机、钟点工王阿姨,他们都是最平凡的打工人。但照样,凭着把小事做到极致,成了各自行业的高手。所以说,这个时代,普通人同样可以吃到红利。这个红利,就是“苟且红利”——只要你在别人觉得没必要的地方,多负责一点儿;在别人草草了事的地方,多往前走一步,你就能享受到不苟且,给自己带来的红利。所谓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