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实
神农架
神农架既不是县也不是市,它的全称应该叫作“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位于湖北省境内,由湖北省直辖。而神农架这个名字正是源于上古时代的炎帝神农氏。
相传,神农氏为遍尝百草率众寻到了一座高山上,见山势陡峭,森林密布,认定必有奇药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教民“架木为屋,以避凶险;继教民架木为梯,以助攀缘”。此后,神农氏在这里采得良药400余种,著就《神农本草经》。为向天帝复命,他又在此“架木为坛,跨鹤飞天”。后人缅怀神农氏的功德,便将这座高山命名为神农架。虽然这样的命名带有浓厚的传说色彩,却足以看出神农氏对于上古先民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皇岛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
秦皇岛古称“碣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中的这段诗句描写的,就是秦皇岛山海相连的壮阔景观。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第四次东巡,巡至碣石,驻跸于此。此处山海相接,山中有苍松翠柏松浪滔滔,海上有“仙山”若隐若现,秦始皇断定此处必有仙人谪居。为求长生之术,他派燕人卢生、方士韩终入海求仙,并刻“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
在秦皇岛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是3000年前商代的一个方国孤竹国,而孤竹国正是“老马识途”这一典故的发生地。然而,秦皇岛在很长时间内仍只是一座孤岛,直到清乾隆年间才与陆地连通,成为陆连岛,与岛外的联系才开始密切起来。秦皇岛山海相接,山林,草原,峰峦、礁石、海浪在此汇聚,既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又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毛泽东主席也曾作《浪淘沙·北戴河》来描绘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
中山
在中国,不少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或是中山广场、中山公园,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
“有多少个城市,就有多少条中山路。”这句话并不夸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有400余条,其中以“中山路”命名的道路有187条以上,这种现象世界罕见,并且这些道路大多处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中山广场、中山公园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以“中山”命名的道路和景点共同构建了中国街道的骨骼和关节,见证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以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征程,保留着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中山市是广州市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古称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正式更名为中山县。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升为地级市。
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前身是1924年成立的广东大学。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省最高学府,中山大学的名字也沿用至今。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
黄骅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以英烈黄骅命名的城市。黄骅,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1943年6月30日,在新青县大赵村主持军区侦察通讯工作会议时遇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黄骅烈士,经省委批准,改新青县为黄骅县,后升为黄骅市。
比黄骅市更加名声在外的是黄骅港,作为神黄铁路的终点,黄骅港自然而然成了山西地区煤炭行业的出海口,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集装箱从这里出发,为保障东南沿海能源安全,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里还分布着中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2015年,黄骅烈士塑像在长芦公园落成。百年后,黄骅烈士化身巨人矗立在此,默默守护着他曾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和人民。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西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是列宁格勒州的首府城市。圣彼得堡的名字源于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在耶稣的众多门徒中,有三位与耶稣关系最为紧密——约翰、彼得和雅各。其中彼得在门徒中威信最高,是十二门徒之首。
彼得原本是加利利的渔民,和弟弟安得烈是最早跟随耶稣的门徒。彼得性情刚猛,对耶稣却忠心耿耿,耶稣为他取名“矶法”,意为磐石,并对他相当器重。耶稣被捕后,面对指认,彼得三次不承认自己是耶稣的弟子,虽然侥幸存活了下来,但这让他羞愧难当。
逃亡后的彼得创立了耶路撒冷基督教会,成为以色列境内基督教会的领袖人物。后来,彼得在罗马被捕,在狱中遭受严酷拷打,但他仍坚守对耶稣的信念,最终被判处死刑。行刑前,他要求被倒钉在十字架上,他说:“我要仰望天国的荣耀。”倒钉十字架的死法十分痛苦,后世人们认为,彼得选择这种方式,也是对自己此前懦弱行为的一种忏悔。彼得死后,被葬在梵蒂冈,后人称其为“圣彼得”。
俄历1703年5月16日,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在这片刚刚从瑞典人手上夺得的土地上,建立了圣彼得要塞(Sankt-PiterBurch),这是现在圣彼得堡市的缘起。由于“Sankt-Piter-Burch”这个名字太难看了,沙皇彼得就按照荷兰文的构词法将其改写成“Sint-Petersburg”,毫无疑问是取自耶稣的门徒圣彼得。
为什么沙皇彼得会选择耶稣的门徒圣彼得的名字?答案从1703年至今几乎没有异议:在君权神授之下,沙皇彼得就是圣彼得的化身,凭借来自耶稣基督的权柄统治俄罗斯大地。
此外,圣彼得堡还有一个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名字——列宁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了纪念列宁,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在俄语中为城市的意思。列宁格勒州于1927年成立,列宁格勒为其首府。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又改回圣彼得堡,但依然作为列宁格勒州的首府,而列宁格勒州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三宝垄
在国外,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城市十分少见,三宝垄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三宝垄得名于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众所周知,郑和还有一个名字——三宝太监。
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曾七下西洋,对沿路国家的影响深远。他在七下西洋途中曾数次經过爪哇岛,而三宝垄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爪哇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一个华人和爪哇人共居的地区。
三宝垄境内一共有两处与郑和有关的著名建筑,一处是传说中郑和登陆地三宝洞,另一处就是大觉寺。相传,郑和首次登陆三宝垄的日子是阴历六月二十九,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大觉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朝拜活动。信徒会先到大觉寺抬出供奉的郑和像,敲锣打鼓来到三宝洞,寓意就是“送三宝大人回家”,郑和重游故地。
不少印尼本地人都虔诚地认为,是郑和给他们带来了知识和财富,是郑和让这里变为了富饶之地。所以当地人称郑和为“可敬的航海家”,甚至把郑和作为三宝垄的保护神来祀奉。
对伟大的人怀有敬爱之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把这种感情转化为用他们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家园,是最朴素的情感表达,也是最浪漫的纪念方式。城市背后的人和那段历史的雪泥鸿爪,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愈加熠熠生辉,他们的信念也将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