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东
“一岁娃住院4天花费55万”的新闻在网上掀起舆论漩涡,背后耐人寻味的东西实在太多。这名婴儿不幸罹患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症,只有一种进口药能治,叫诺西那生钠,打一针55万元人民币。
围绕这件事,先是“吃瓜群众”声讨医院太黑。医院澄清说这病太罕见,药只一种,真就这么贵,医院零加价。大家又调转枪口声讨“为什么这么贵”,事情再进展,爆出这种药在国外定价70万元一支,我们国家定价55万元算便宜的。舆论再转向,攻击说,有的国家将这药纳入医保了,我们为什么没有?结果又有澄清,2020年国家医保局就曾回应称,该药处于市场垄断,但已被纳入医保谈判日程,正在谈……
折腾一圈,网友们确是好意,或许能对这种药的价格平民化进程有所推进,但“一顿乱拳”的打法实在弊大于利。为什么不能在事情刚出现时快速厘清根源?为什么一上来就攻击医院?为什么只肯对比少数国家的医保?目前未被纳入國家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至少还有8种,用药个个是天价,为什么只抓这一种炒作?试想,关注这一事件的千万网民中,恐怕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有耐心追踪事件进展,看到最后的真相。对剩余90%的人而言,55万的数字在他们眼前一闪而过,留在脑海中的只有焦虑、不信任、抵触。这种焦虑在内心深深扎根,甚至形成病灶,若想治好,用药成本同样是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