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鸣
这些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攻陷”了朋友圈,也将舆论从“小众的许巍一夜之间大众化”的人物臧否,带入“苟且VS诗与远方”的社会争论。很多人说,“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的苟且”,“生活不就是以庸常对抗庸常,以琐碎抵御琐碎吗”……然后将“生活不止眼前苟且”的表述一脚踹进“鸡汤”堆满的潲水坑里。
对很多为生活奔忙的人来说,苟且或许就是生活基本的样貌:做着房奴、孩奴、卡奴的他们,早早被生活节奏带进“心为形役”的倦态中。对他们而言,说情怀、谈理想、仰望星空,似乎是早就该戒掉的奢侈。这无可厚非,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在疲惫中跟生活和解,不容易。
站在“现实”墙角过好柴米油盐浸入的生活,是务实,可如果我们动辄从务实退到“将理想视作鸡汤统统倒掉”的角落,把星爷的“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都看成生活虚无主义,那会不会现实过头了?
是的,有些沾着“鸡汤汤汁”、脱离生活“地心引力”的理想主义说辞,确实很倒胃口,可没必要因“鸡汤”腻口,就把理想二字踩踏一番,甚至对理想主义者持以“你这太装”的态度。
生活当然可以有苟且,但如果只剩苟且,也挺无趣;而诗和远方,其实也没那么不堪,带上非鸡汤化的理想包袱上路,也不是什么值得哂笑的事——我们不能因道德总被解构就“躲避崇高”甚至追崇鄙俗,也不能因“苟且都是生活所迫”而觉得理想就多余。生活中的确有很多雾霾、拼爹和碰瓷老人,可我们不能只戴着口罩和沉默、冷漠,而失却了挣脱雾霾和帮扶老人的勇气。
我能理解互联网上“想不被群嘲先自黑,无节操最是显格调”的规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太端着,可我不觉得,生活有点诗和远方就必然是装、是鸡汤。我相信,很多信奉生活只有苟且的人,是习惯了苟且,他们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