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艳丽 杨 珂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住院管理办 骨科 458030
由于脊柱负荷分配的改变、腰背肌肉力量的薄弱等,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容易出现反复胸背痛,甚至再发骨折[1]。常规对症止痛和物理训练等方式只能在短期缓解患者疼痛,对其长期脊柱功能和步行能力等无显著提高,甚至由于疼痛而长期卧床进一步弱化了腰背部核心肌群的力量,降低了脊柱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属于非平衡性的力量训练,可通过“平衡—失衡—新平衡”的训练模式改善动静态平衡,目前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训练[2]。基于此探究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步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脊柱胸腰段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8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为脊柱胸腰段骨折,且成功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单个椎体受损。排除标准: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多阶段损伤。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36~63(46.3±7.6)岁;骨折部位T11~1225例,L1~218例。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8~64(46.7±7.3)岁;骨折部位T11~1223例,L1~2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脊柱胸腰段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对照组于术后常规抗感染和止痛治疗,术后第3天结合电针、中药熏洗等康复治疗手段,定期给予心理疏导和四肢肌力训练,出院后每个月随访1次,持续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1)建立脊柱骨折康复管理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分工,聘请康复训练师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2)针对背伸肌进行伸展训练:患者取俯卧位,上肢、头颈、下肢尽量拉伸,双手置于胸下,利用腰部力量抬起上身伸展,坚持做5个呼吸运动,逐渐恢复俯卧伸展姿势;(3)针对腰部核心肌群进行训练:患者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约半步,双臂从胸前尽力上举,进行左侧弯、前弯、右侧弯和后弯,需家属陪护训练,以减少受伤事件发生,坚持做6个循环; (4)拱桥式腰背肌训练: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五点支撑法”,坚持10~20组/次。上述训练1次/d,于术后3d~1周逐渐启动康复训练计划,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脊柱功能:包括腰椎活动度(JOA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其中JOA评分0~29分,分数越低代表功能障碍越明显;ODI评分共10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脊柱功能恢复越差。(2)步行功能:包括10米步行测试(10MWT)、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SCIM Ⅲ),其中10MWT时间越短代表步行功能恢复越好;SCIM Ⅲ用于评定功能独立性,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步行功能独立性越强。(3)下肢周径测量:患者取仰卧位,测量髌上15cm处的下肢周径,报告单位为cm。(4)骨密度:采用双能光子骨密度仪(美国HOLOGIC公司,型号Discovery-Wi)检测胸腰段椎体骨密度,报告单位为g/cm2。
2.1 脊柱功能 训练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脊柱功能比较分)
2.2 步行能力 训练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10MW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SCIM 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2.3 下肢周径及骨密度 训练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下肢周径长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周径及骨密度比较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常见的脊柱创伤,手术训练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增强稳定性。胸腰段脊椎损伤后会伴随肌肉、韧带等损伤,降低了脊柱稳定性[3]。既往常规管理注重对疼痛的治疗,当患者出现腰背痛后给予物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对症止痛,但患者术后常因腰背疼痛而忽略了早期功能锻炼的价值,造成脊柱周围肌肉功能不协调,延缓了康复进程。
腰背部的肌肉能够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同时还是脊柱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基石。脊椎骨折后,腰背部肌肉能够对其提供外源性支持,并且维持骨折复位的持续和稳定,预防受伤胸腰椎的楔形改变,缓解脊椎的前后移位[4]。对于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是针对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力量、协调和稳定的系统性训练,通过静态拉伸、等长收缩等手段促进萎缩肌肉的力量恢复,通过主动或被动肌肉屈曲训练促进肌纤维的增长,强化脊柱稳定系统的主动稳定和神经控制,可能会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促进康复。
在本文中,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了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可促进脊椎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通过动静态拉伸,尤其是对腰背部肌肉的拉伸,牵引了缩短的肌肉,使得弯曲或突出的脊柱回到正常的负重位置,改善其生理性弯曲活动度,促进了脊柱功能保持正常[5]。拉伸和拱桥式等训练能够并调节被拉紧的前纵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张力,促进血流循环,加强炎性产物的代谢,而未进行康复锻炼者腰背部肌肉短缩,容易造成脊柱功能失调,甚至术后恶化,疼痛加重[6]。
在本文中,观察组10MWT短于对照组,SCIM Ⅲ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下肢周径长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了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下肢肌肉生长、骨代谢,进一步促进术后步行功能的恢复。有效的腰背部核心肌肉训练能够促进肌肉纤维的生长,核心的训练刺激下肢肌肉纤维的增粗,进而增加下肢周径。腰背部核心肌肉训练能够改变骨的受力方向,缓解骨丢失,形成的新生骨骼骨力达到一种最佳结构,从而增加骨密度,因此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可以从生化机制和生物力学机制两方面促进骨密度增加和肌肉生长,增强步行功能[7]。
综上所述,早期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能够通过提高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周径和脊椎骨密度来增强脊柱功能和步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