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恋 刘 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3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从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液体吸出[1]。胃肠减压是胃肠道肿瘤术后常见的引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减轻胃肠道压力,促进胃肠道肿瘤术后伤口愈合,预防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2]。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的时间一般较长(5~7d),长时间留置胃管会给患者带来咽部不适、口干、咳痰困难、恶心等不适,其中咽部不适及口干最为常见。据研究,胃肠减压期间有90.8%的患者出现咽部不适,有84.2%的患者出现口干,这些不适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况[3-4]。由于无法忍受这些不适而出现的患者自行拔出胃管事件也屡见不鲜[5]。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我科在胃肠减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使用棉签蘸水涂抹湿润方式改为给患者使用冰水喷雾湿润的方法,更有效地减轻患者口咽部的不适,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8年7—9月行胃肠减压的胃肠肿瘤患者10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12月行胃肠减压的胃肠肿瘤患者107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59例,女48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2.23±3.54)岁,疾病类型:胃癌55例,结直肠癌52例,胃管留置时间(36.23±2.43)d。对照组中男57例,女47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4.54±3.13)岁,疾病类型:胃癌53例,结直肠癌51例,胃管留置时间(38.64±2.98)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胃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无口腔溃疡及呼吸道感染;无干燥综合征;无糖尿病;无气管插管困难。排除标准:肿瘤转移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1.2.1 胃肠减压常规护理方法:采用可视固定法妥善将胃管固定在鼻翼上,每周至少更换2次鼻贴,以防胃管脱出。指导患者在翻身时妥善安置胃管,避免压迫、扭曲、拉扯引流管。指导患者坐起或下床活动时使用别针将负压引流袋固定在病服上,预防引流管脱出。每天更换负压引流袋,保持胃管引流通畅。加强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次/d,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的发生。
1.2.2 对照组:在患者留置胃管当天开始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指导患者使用棉签蘸水涂抹口腔,直至拔管。方法: 使用棉签蘸水涂抹患者的口腔,包括上颚、舌面、两侧颊部、咽喉部,棉签干湿度适宜,2次/h。
1.2.3 观察组:在患者留置胃管当天开始按常规进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冰水喷雾,直至拔管。方法:普通喷瓶内装适量的冰水,使用喷瓶对患者上颚、舌面、两侧颊部、咽喉部进行喷雾,3~4喷/次,每喷间隔5s左右,2次/h。
1.3 评价方法 由研究小组成员询问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的主观感受,是否出现口干、喉咙干,说话、吞咽、咳嗽时是否出现疼痛等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声音嘶哑、失声,并观察患者口咽部情况,查看是否出现红肿、脓苔等发炎的情况。将留置胃管的不适分为0~3度,0度:无不适;1度为轻度不适,表现为口咽部干燥;2度为中度不适,表现为咽喉部干燥、疼痛、声音嘶哑;3度为重度不适,表现为口腔炎,如咽喉部红肿或有脓苔等,不适度=(1度+2度+3度)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 来处理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不适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适度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适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对比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8%(3/107),低于对照组的9.6%(1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40<0.05)。
3.1 患者的舒适度 舒适护理是1995年美国学者Kolcaba首先提出,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能达到身体的舒适、社会的舒适、心理的安慰、精神的慰藉,降低、减少不愉快程度[6]。这一护理模式的提出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更加地去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舒适度。
3.2 非计划拔管的危害 胃肠减压在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其能预防因胃肠道未恢复蠕动导致积气积液而出现腹胀腹痛、手术切口吻合口瘘等情况的发生[7-8]。如果在不适当的时机拔除胃肠减压管,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影响疾病预后,同时有可能面临重新插管的情况,这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9-10]。应该在不影响引流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达到既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又可以让患者更加轻松、愉悦地接受胃肠减压。
3.3 棉签蘸水涂抹法 常规的护理中,使用棉签蘸水涂抹口腔,目的在于保持口腔的湿润,但涂抹很难达到均匀地作用在口腔每个角落。并且涂抹湿润的方式一般局限于口腔区域,很难达到咽喉部,即使勉强伸入咽喉部进行涂抹,也容易造成恶心、呕吐的反应,因此患者经常拒绝配合。使用棉签涂抹,棉签蘸水的干湿度很重要,若棉签太湿患者容易呛到,棉签太干需要涂抹多次才能达到湿润的效果,增加工作量。使用棉签蘸水涂抹湿润的方法效果差。并且不断地使用棉签在口腔黏膜上进行涂抹,摩擦会让患者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并且增加了黏膜破损的风险。涂抹的方法需要使用杯子装水再用棉签蘸水涂抹,往往无法由患者单独完成,需要护理人员或者照顾者从旁协助,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还会担心杯中的水洒出来弄湿床单、衣服等。
3.4 冰水喷雾 它是利用喷瓶将冰水打散成小雾滴喷洒在黏膜上从而起到湿润的作用。喷雾能均匀地喷在口腔黏膜上,广泛地湿润口腔的每个地方,同时还能避免因反复涂抹摩擦带来的不舒适。胃肠减压期间禁食水,患者的咽喉部处于较干燥的状态,吞咽或者咳嗽时胃管随着上下移动免不了会在干燥的黏膜上摩擦,从而感觉到疼痛,由于疼痛明显甚至剧烈,患者拒绝配合咳嗽咳痰,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肺炎等并发症[11-12]。冰水喷雾不仅可以作用于口腔,也能到达深部的咽喉。湿润咽喉部的黏膜,改善患者咽喉部干燥的情况,减轻或避免患者咽喉部的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用喷瓶喷冰水可以由护理人员执行也可以由患者单独完成,无须他人的协助,密闭的喷瓶也不用担心水会洒出来。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定时喷雾,如果有口干等的不适时可适当增加喷雾的次数,这样可以保证患者随时保持舒适状态。冰水喷雾可以降低患者口腔内温度令患者感觉到舒适。口腔内的低温环境对口腔内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适度及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冰水喷雾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冰水喷雾操作方法简单、易学,操作工具便捷、易得、经济。行胃肠减压患者使用冰水喷雾进行口咽部的湿润,较好地缓解了口咽部干燥、疼痛等不适,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也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