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华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检验科 523000
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Cerebralinfraction,CI)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1]。脑梗死与血管炎性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微血栓阻塞血管为脑梗死的重要病因[2]。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干预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研究认为[3]:高尿酸血症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标志为颈总动脉IMT,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及UA血清浓度与IMT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临床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来源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具备颅脑影像学诊断支持(CT及MRI),均符合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相关诊断标准,根据IMT分为斑块组27例(IMT≥1.5mm),男14例,女13例,年龄 46~87岁,平均年龄(61.6±4.6)岁;增厚组28例(1mm≤IMT≤1.5mm),男15例,女13例,年龄 49~91岁,平均年龄(60.7±4.8)岁;正常组52例(IMT<1mm),男28例,女24例,年龄 44~90岁,平均年龄(62.3±4.4)岁;并以同期5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 44~88岁,平均年龄(61.2±4.7)岁;四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所有脑梗死患者均发病72h内入院,注意排除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脑出血、颅脑外伤、颅脑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1个月内均无激素、抗炎药物、调脂类药物、维生素B6、B12、甲钴胺、卡马西平及叶酸应用史,资料齐全。
1.3 方法
1.3.1 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72h内采用飞利浦(美国)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总动脉IMT,探头频率6.5~7.5MHz,由高年资超声医师完成,受试者平卧,颈部垫高,对颈部胸锁乳突肌扫描,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IMT,其平均值为颈总动脉IMT。
1.3.2 实验室检查: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肝素钠抗凝,3 500r/min离心分离血清,UA及HCY检测均采用酶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CX7,试剂使用宁波美康生物有限公司产品,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设置反应参数,质控品源于英国朗道Randox。正常范围:HCY:5~15μmol/L;UA:238~476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IMT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清HCY及UA比较 不同IMT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清HCY、UA及IMT经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经SNK法分析,血清HCY、UA以及IMT均由正常对照组、脑梗正常组、脑梗增厚组以及脑梗斑块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IMT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清HCY及UA比较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与IMT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HCY(r=0.666,P=0.000)、UA(r=0.522,P=0.000)与IMT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2。
图1 脑梗死患者HCY与IMT直线相关分析
图2 脑梗死患者UA与IMT直线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脑部血管脆性较高,易发生管腔狭窄形成血栓[5]。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首先表现为血管内—中膜厚度的增厚,在斑块形成基础上,斑块破裂脱落以及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血管管腔的狭窄。其中在机体大血管中尤以颈动脉最易受累,临床资料统计[6]:20%~25%的急性脑梗死血管管腔的狭窄均发生于颈动脉分叉部位,IMT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平滑肌层之间厚度也是临床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无创性观察指标[6]。2011年欧洲对IMT达成共识,IMT在1~1.5mm为增厚,>1.5mm为斑块形成[7],本文据此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分组依据。临床研究也证明[8]:IMT增厚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部分学者认为[9]: HCY与U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HCY与UA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与多因素相关,血清HCY及UA的监测对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UA浓度在IMT正常组、增厚组以及斑块组中依次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Y为机体蛋氨酸代谢产物,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高浓度HCY可损伤血管内皮结构,促进血小板血栓素生成,激活血小板黏附因子及凝血因子,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泡沫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10],高浓度HCY可促进氧化修饰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沉积于泡沫细胞。一氧化氮(NO)为机体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高浓度HCY对NO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细胞黏附—趋化因子表达增强,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1]。
UA为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与痛风相关。目前高尿酸血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2]: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7.3%~58.4%,女性为1.3%~23.8%。高浓度UA可加速LDL及胆固醇的氧化进程,增强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加重血液的黏稠度[13]。另一方面高浓度UA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启动因子—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高浓度UA可释放大量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临床研究显示[14]:脑梗死患者中血清UA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为血液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形成脂纹引起血管内膜增厚,IMT对脑梗死发生风险度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现[15]:IMT每增加0.1mm,脑梗死的风险增加18%。本研究数据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UA浓度与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HCY较高。对于脑梗死高危人群的血清HCY及UA浓度监测能更早期的了解IMT变化趋势,对脑梗死的预防及干预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HCY与U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中均起了关键的促进作用,HCY及UA浓度监测、干预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