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盼盼
(渭南技师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大国工匠”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近些年我们总能看到各地用工荒的问题。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平台,每年有大量的学生进入一线工作,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很快就出现离职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职毕业生年龄小,心性不定,现在爆炸性的社会对年轻人吸引更大;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和紧迫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正确的价值引领[1]。
思政课课堂是教师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专业课课堂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主渠道。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掘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有助于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体会和素质的养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老师倡导的正确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下面就以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为例,探索这门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教学设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中职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了解从毛坯制造生产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工艺方法、机械加工装备、加工精度、工件定位装夹等方面知识,基本涉及到了机械加工的所有工种,与学生就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有着密切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性很强,与我们中职院校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业高度契合,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也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
中职学生入学成绩差,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知识基础薄弱,导致学习专业课程时,兴趣不强。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优点,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听老师讲一些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机械行业发展情况、大国工匠中美贸易战、大国重器等等,如果能深度去探索、挖掘课程里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去,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将有很大的帮助。
中职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主要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内容为主,不需要讲解很深的理论的知识,所以我们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探索机械制造工艺的课程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包括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执著专注等精神,唯有正确的价值引领,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技术人才,才能让大国工匠从大国走向强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部分知识点思政元素如下表1所示与传统教学目标相比较,融入思政元素后,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育人的效果。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我们教研组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标准,明确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3],做好每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关键在于融入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下几种实施方式:第一、利用课程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例如讲解钳工可以引入大国工匠方文墨的故事,如何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做到了“文墨精度”;讲解焊接可以引入“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在他们身上不仅有大技贵精的匠心,更有大任担当的奉献精神,告诉学生他们才是应该崇拜的偶像。第二、教师引导组织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解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外机械行业的发展,特别时机床行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近些年国外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卡脖子”技术,让学生认识到差距,激发他们的责任感。第三、利用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联,例如在指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有严格的工艺流程,铸造、锻造加工完之后我们需要进行退火或正火,如果直接进行机械加工则课程带来表面缺陷,自然而然我们会联想到要总览全局做好工艺规程的指定也要协调各方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做好零件的加工。
表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部分知识点思政元素
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专业课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也在迁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专业课教师平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教学研究,缺乏思政能力和教学手段,需要老师们补齐短板,除了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还要加强专业、学科本身的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强化专业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4]。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多与学生交流,进行自我反思,持续改进。
对中职学生来说,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不仅要学号专业技术,更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修养,还需要继续探索其它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做好教学改革,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